金融时报:如毒奶粉造假的中国成长

标签:

【大纪元11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文编译)中国提供的统计数据和牛奶包装有个共同之处:在标签上看到的东西仅供参考。中国的毒奶事件引发的食物链污染,已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即便如此,中共当局还下令法院不受理毒奶赔偿。就如同国有企业放任供应商添加三聚氰胺来提高婴幼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一样,官方统计学家也配合政府粉饰太平的需要,在数据上动手脚。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社论,评论中国所谓经济成长的真实情况。

北京大学教授、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六月份接受香港《紫荆月刊》专访时表示,中国至少将维持十到十五年,甚至二十年以上近10%的高速经济成长。当次贷问题影响全球时,林毅夫对中国的冲击也持乐观态度,他的理由是中国金融机构持有次贷债券头寸并不多。

前不久参加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及央行总裁会议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则预测,明年中国经济成长率约为8%到9%,中国央行正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形势,以确定下一步利率调整政策。

中国政府经济的目标一向是稳定的成长。以前在经济减速期,当“电力供应”已经停顿时,中国的经济活动还不可思议地持续往前,丝毫未受影响。因此,官方数据有时真的低估了实际的成长速度。

中国国家统计局计算的资料,以2001年各省成长率为例,除了云南外,都高于全国值(全国值应该是各省的加权平均)。统计局有鉴于地方的“假报浮夸风”,2001年五至十月进行一项调查,竟发现有62,000多件统计造假舞弊。

所以当中国政府宣布在未来两年内,为提升经济将注入4兆人民币,以确保经济成长率9%,而不是往年的10%至12%时,外界投以怀疑的目光来看待这些数字。中国虽然有2兆外汇储备金,但是大部分购买了美国的国债,如果在这个时候抛售套现,将很有可能引发另一场危机。

而在中央公布扩大内需方案后,各省也纷纷宣布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其中以云南5年3兆计划最多,另外,包括广东、辽宁、河南等省份计划投资都超过1兆人民币,根据统计,目前各省投资总额已经超过10兆人民币,远超过原先的4兆目标。

这些迹象显示,中国政府正努力确保所谓的成长形势能持续。起初,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还为此上演了上涨的行情。可是随后不久市场下跌的情形,暗示此项经济刺激方案可能不如表面的期望,实质的经济成长率可能已低于官方的数据。

摩根史丹利亚洲区主席罗奇(Stephen Roach)表示,中国政府有些慌张的行动,暗示实质经济成长率很可能已降至8%甚至以下。保8是中国观察家们认为的控制社会动荡所必需的水平。

非官方证据显示,上个月出口下降得惊人,比任何人几周前所能想像的都要快。有一家大型化学制品公司报告说,10月份订单少了一半。众多广东工厂的老板们,一夕之间消失无踪,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员工追讨薪资无门。

出口成长已经明显放缓,但却尚未停滞,这是否暗示着还没有到达谷底,还可能出现更糟糕的情况?经济学家甚至怀疑,如果没有刺激方案,至少在下一两季内,经济成长率很可能会降至6%。

这种突然的放缓并非源自华尔街,而是来自中国政府去年房市降温的措施,当初是担心通货膨胀,现在这种担心已经过去了。当局勒令银行控制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地产商不得不建造低价住房,同时也提高了居民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难度。

北京龙洲经讯(Dragonomics)执行董事葛艺豪表示,中国政府不仅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撇除,而是把它挤干了;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在微调,但中国的经济还停留在19世纪那种繁荣与萧条交替的循环下。中国的政策与欧美有明显差异,在欧美地区,独立的央行任何试图控制资产价格都属越权,戳破泡沫也没有那么容易。

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经济专家贝哲民表示,北京这次投入的资金令人震惊,至少是一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但是中国越来越由市场驱动的经济下滑的速度,可能比新资金的注入速度来得更快。

贝哲民以房地产为例,该市场约占GDP的7%。十年前当大多数房屋是公有时,房地产市场投资的升温降温,控制非常容易。但是目前房地产主要由私人拥有,即使当局指示银行放贷,地产商也会盱衡局势不一定借款,因此政府已经丧失了直接控制权。

最近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借着舒困方案,获得了曾经私有的金融体系的控制权,它们不得不与中国保持一致的步调:诱导银行将国有资金注入实体经济。同时,中国政府也并非唯一扩大经济刺激方案的规模和潜在影响的国家,日本就已经把重复计算变成了一种滑稽的艺术形式;为了安抚民心,旧瓶装新酒可能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对策。

中国经济属于一种中央计划体制,正缓慢而艰难地向市场经济转型。而美国和欧洲由于金融风暴,各国政府联手舒困,不得不迈上了一条相反的道路。这两种转变都不可能一蹴可成。

中国持续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大量的低工资人口、生产力提高的空间和潜在的庞大消费市场,都可能为中国将继续高速成长来背书。但幻想利用中国现有的经济实力,来避免全球经济衰退,其实是不切实际的。就像毒奶粉事件一样,各种有毒食品纷纷被揭露出来,中国的高速成长也启人疑窦。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热点互动】从毒奶粉看中国人的生存权(2)
新华网破天荒承认造假 专家:“转圈”自我忽悠
任百鸣:新华网首次书面承认“造假”
福建惊现4万多出口服装夹带粪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