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师快乐沟通:沟通技巧说者篇(1)

葛琦霞 (优秀教师)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很多人以为会说话就会沟通,所以“很会说话”的人就“很会沟通”,其实不然。说话并不等于沟通,因为沟通不是单方面的事,它需要说者和听者两方共同完成,所以沟通的定义为:使两方面彼此相互流通。

两方面指的是说话的人和倾听的人,两人要把彼此的想法传递给对方,同时也需要接收对方的想法,在这样的状况下,双方都能了解对方的想法。

不过,沟通并不能要求别人一定要“听你的”,如果只是想要让对方“听你的”,往往会造成沟通的破裂。家长跟老师沟通不顺利,这常常是其中一个关键点喔!


你曾经跟老师十分顺畅无碍的沟通吗?回想那一次的经验,你是否愿意倾听?你是否也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老师和你都了解对方的想法,而达到定义中所说的“两方面彼此相互流通”了吗?到底一个成功的沟通,是怎么做到的?你需要注意以下的重点:

说者要:

1.要愿意沟通

沟通是两方面的事,但是需要有一方先主动开始,沟通才能形成。所以,想要沟通什么,愿意沟通的主题,就是说者要注意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我去女儿的班上帮忙,我在讲台前面示范写作教学,学生在认真学习,女儿的导师坐在后面,还有一位不认识的年轻女老师坐在她旁边,两人一起聆听,不时交头接耳;有时两人表情严肃,有时又浅浅微笑。我想:她可能有话想跟我说吧!所以,下了课,我就走到教室后面。这时年轻女老师的行动让我错愕。

她看到我往她的方向走来,就匆匆跟女儿导师说了一句话,转身就走!我没有机会跟她沟通!

女儿的导师尴尬的说:“她比较害羞,怕跟名人说话。”

我和那位老师没有办法形成沟通,因为她不愿意。

很多家长也会有这样的状况:虽然对老师出的作业不太了解,虽然对老师的班级管理和规定很不同意,虽然觉得老师教错了,但是不愿意沟通,只是把自己的想法放在脑海里,这样永远都没有沟通的开始。

没有开始沟通,彼此两方怎么可能相互流通想法?怎么可能知道对方的想法?更不可能把自己的想法传给对方了!

所以,说者自己要愿意沟通,如果不沟通,问题可大了!


(待续)

摘自:《跟老师快乐沟通》 新手父母出版社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教养不同调的照顾者,有时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况是上一代长辈,甚至是保母。因此当教养不同调的时候,骑虎难下,父母该怎么办呢?
  • 如果孩子已具备自我调节力,那么接下来就要进一步培养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包括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有效的学习计划与实践后的自我评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达成目标,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行动。
  • 欢迎来到少儿阶段。在这一阶段,一个不能小觑的常见现象是:与父母交谈可能是孩子心中排在最后的一件事。好消息是,你可以再次开启与孩子的对话。
  • 4至7岁的孩子开始学习时,比起思考选择什么教具、使用什么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具备自我调节力。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