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

韩愈
font print 人气: 534
【字号】    
   标签: tags:

(‘送孟东野序’全文表面是对怀才不遇的孟郊的劝慰,实则阐述了“不平则鸣”的中心论点,这亦正是作者对文学创作动力的一种认识与见解。全文论证的结果,似乎归结于天命,然而这只是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而已。作者表面上说是天意所决定,实则是指斥当时统治者阶层和社会不重用人才。

文章运用比兴手法,从物不平则鸣,写到人不平则鸣。全序仅篇末少量直接着墨点到孟郊,却又紧绕孟郊其人其事而铺陈,言在彼而意在此,寓意深刻。历数各个朝代善鸣者时,句式极错综变化,在布局谋篇上体现了其独到的造诣。清人刘海峰评为“雄奇创辟,横绝古今”。)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1)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2)也,或梗(3)之;其沸也,或炙(4)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5)之鸣:金、石、丝、竹、匏(音:袍)、土、革、木(6)八者,物之善鸣者也。惟天之于时(7)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敓(音:夺)(8),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音:高)陶(9)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音:魁)(10)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11)以鸣。夏之时,五子(12)以歌鸣。伊尹(13)鸣殷,周公鸣(14)周。凡载于《诗》《书》六艺(15),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6)。”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17)以其荒唐(18)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19)鸣。臧孙辰(20)、孟轲、荀卿(21),以道鸣者也。杨朱(22)、墨翟(23)、管夷吾(24)、晏婴(25)、老聃(26)、申不害(27)、韩非(28)、昚(音:慎)到(29)、田骈(30)、邹衍(31)、尸佼(32)、孙武(33)、张仪(34)、苏秦(35)之属,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36)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37)、扬雄(38),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39)以急,其辞淫以哀(40),其志弛以肆(41)。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42),莫之顾耶?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43)、苏源明(44)、元结(45)、李白、杜甫、李观(46),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47),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48)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49)、张籍(50)其尤也。三子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

东野之役于江南(51)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52)者以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挠:吹动。
2.趋:水势疾流。
3.梗:阻塞。
4.炙:烧煮。
5.假:借助。
6.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由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材质制成的乐器。如钟属金,磬属石,琴、瑟属丝,箫、笛属竹,笙属匏,埙属土,鼓属革,柷、敔属木。
7.时:季节。
8.推敓:敓同夺,推移。
9.咎陶:或作皋陶,传说为舜的臣子,主管刑狱之事。《尚书》有《皋陶谟》篇。
10.夔:尧、舜时的乐官。
11.韶:虞舜时的乐曲名称。夔作韶乐,以鸣揖让之化。
12.五子:太康好猎,其弟五人,述大禹之戒,作歌以讽之。
13.伊尹:名挚,殷汤时的宰相,曾佐汤伐桀。《尚书》载有他所作《咸有一德》、《伊训》、《太甲》等文。
14.周公:名旦,武王之弟。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王朝。后又辅佐幼主成王,曾代行政事,制礼作乐。《尚书》载有他《金縢》、《大诰》等多篇文章。
15.六艺:本指礼、乐、射、御、书、数。古时教六艺者,以六经为教本,故六经亦称六艺。
16.木铎:语出《论语.八佾》金口木舌的铜铃,古代施政教振召集群众所用。比喻宣扬教化的人。
17.庄周:即庄子,战国时宋国蒙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18.荒唐:漫无边际,荒诞不经。
19.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后遭谗被贬。楚顷襄王时,国事日非。秦兵攻破郢都,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著有《离骚》等。
20.臧孙辰:即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文仲。《左传》、《国语.鲁语》载有他的言论。
21.荀卿:即荀子。战国时赵人,儒家学者,著有《荀子》。
22.杨朱:字子居,战国时魏人。其说重在为我爱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言论散见于《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23.墨翟: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一说宋国)人。墨家学说的创始者,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其言行主要见于《墨子》。
24.管夷吾:字仲,春秋时齐国人,辅佐齐桓公称霸。后人辑有《管子》一书。
25.晏婴:即晏子。字平仲,春秋时齐景公贤相,以节俭力行,显名诸侯。其言行见于《晏子春秋》。
26.老聃:即老子。春秋、战国时楚国人。道家学说的始祖,相传五千言《老子》(又名《道德经》)即其所作。
27.申不害:战国时韩人。相韩昭侯十五年,国治兵强,终其身,无有侵韩者。其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与慎到、韩非同为法家代表人物。
28.韩非:战国时韩国公子,后出使入秦为李斯所杀。著名法家代表,其说见《韩非子》。
29.昚到:即慎到,战国时赵国人,著有《慎子》。
30.田骈:战国时齐国人,善辩论。着《田子》二十五篇,今已佚。
31.邹衍:战国时齐人。长于思辩,倡九州说、五德终始说,为阴阳家的先驱。著书立说,名重诸侯,燕昭王曾师事之。因其言论迂大而闳辩,齐人称之为“谈天衍”。
32.尸佼:鲁人,卫商殃师之,着尸子。
33.孙武:即孙子,春秋时齐国人,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34.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秦惠王时入秦为相,主“连横”说,游说六国与秦结盟,以瓦解“合纵”。
35.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人,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抗秦。
36.李斯:战国时楚国人。秦始皇时任廷尉、丞相。有《谏逐客书》。
37.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成都人。以辞赋见称,著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38.扬雄:字子云,西汉成都人,善辞赋,著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等,又有《太玄》、《法言》等专著。
39.节数:节奏短促。数︰频繁。
40.淫以哀︰言辞淫靡,情调哀伤,不合中正之意。
41.弛以肆:弛,松弛,引申为颓废。肆,放荡。
42.丑其德︰憎恶他们的德行不好。
43.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韩愈《荐士》诗称其“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著有《陈伯玉集》。
44.苏源明:字弱夫,武功人,天宝进士。诗文散见于《全唐诗》、《全唐文》。
45.元结:字次山,河南洛阳人。有《元次山文集》。
46.李观:字元宾,赵州赞皇人。贞元八年与韩愈同登进士第。擅长散文,有《李元宾文集》。
47.孟郊:即孟郊,中唐苦吟派诗人,壮年屡试不第,仕途不畅,心情抑郁,终生贫困、与韩愈交厚。
48.浸淫:逐渐渗透。此有接近意。
49.李翱:字习之,陇西成纪人,为韩愈的学生和侄女婿,有《李文公集》。
50.张籍:字文昌,吴郡人。善作乐府诗,有《张司业集》。
51.役于江南:指赴溧阳就任县尉。唐代溧阳县属江南道。
52.其命于天︰他的命运由上天决定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1),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2),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音:意)杀伐(3)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
  • 生而眇(音:秒)(1)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2)。”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音:月)(3),以为日也。
  •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1)数引(2),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
  •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1)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音:悔)(2)、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3)。 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 鹿畏䝙(音:出)(1),䝙畏虎,虎畏罴(音:皮)(2)。罴之状,被发人立,绝(3)有力而甚害人焉。
  •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 扶风马孺子言:年十五六时,在泽州,与群儿戏郊亭下。顷然,有奇女坠地,有光晔(音:业)然,被緅(音:邹)裘,白纹之里,首步摇之冠。贵游少年骇且悦之,稍狎焉。奇女頩(音:乒)尔怒曰:“不可。吾故居钧天帝宫,下上星辰,呼嘘阴阳,薄蓬来、羞昆仑而不即者。帝以吾心侈大,怒而谪来,七日当复。今吾虽辱尘土中,非若俪也。吾复且害若。”众恐而退。遂入居佛寺讲室焉。及期,进取杯水饮之,嘘成云气,五色脩脩(音:修)也。因取裘反之,化为白龙,徊翔登天,莫知其所终。亦甚怪矣。
  • 麟(1)之为灵,昭昭(2)也。咏于诗(3),书于春秋(4),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5),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牛也,鬣(6)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7)、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为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8)。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1)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2)而侮之。若季子(3)不礼于其嫂,买臣(4)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5),瞻望咨嗟(6);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7),羞愧俯伏,以自侮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8)。
  •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2)守文之君,非独内德(3)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