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敏重现梅兰芳经典芳华

施佑融、陈柏年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 ,

连续四年荣获海内外京剧最高奖项,一九九一年,魏海敏放下如日中天的声望,赴北京拜京剧大师梅兰芳嫡传弟子梅葆玖学艺,从头学起。今年,魏海敏一倾十多年钻研梅派唱腔之力,重现梅派芳华。

八月盛夏的一个周末下午,靠近总统府的街头大道,尽是为政治激情呐喊的游行人潮。然而走进台北中山堂这座屹立六十多年、日据时代西班牙式伟岸的古典建筑,圆柱拱门悠然耸立,予人心神清宁之感,溽暑的烦闷顿时静静消散。

舞台上的魏海敏淡妆素雅,正为了晚上的音乐会做最后的彩排。她亭亭立定,从容唱起:“纤云弄巧轻烟送暝,秋光明净……”,明亮醇厚的嗓音缓缓流现,京剧的华美映现在古意盎然的厅堂,令人不觉神往。

经典名伶 两岸三地无出其右

扮相雍容绝美、嗓音宽厚甜润的魏海敏,即使是对京剧一窍不通的人,也会因她力求极致的艺术表演而莫名的撼动。在京剧舞台上,魏海敏的造诣备受华人推崇。她曾连续四年荣获“国军文艺金像奖最佳旦角奖”、“国家文艺奖”、纽约市“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并以京剧成就获“世界十大杰出青年奖”,是台湾获得对岸“梅花奖”的第一人。一九九一年,两岸开放文艺交流不久,惊艳于梅派的恢弘气度,在声望如日中天的巅峰时期的魏海敏,竟亲赴北京拜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嫡传弟子,亦为其子──梅葆玖大师学艺,从头学起,在当年戏曲界引起不小的波澜。今年,魏海敏一倾十多年钻研梅派唱腔之力,在演艺光华最盛之时,收录制作梅派经典唱段的《芳华现》专辑,一举荣获二零零八年度台湾音乐界最高荣誉──金曲奖的最佳传统音乐诠释奖,以此向京剧大师致意,也为传统艺术留下弥足珍贵的典范。

然而魏海敏对于京剧的涵泳不仅限于梅兰芳一派;今年六月,一连四天,她在台北城市舞台公演京剧旦角四大流派──梅派、程派、张派、荀派的表演,深得各派精髓的佳妙演出,轰动海峡两岸,被称为“一人千面”,创下独步跨越旦角四大流派的难得艺人。

在传承京剧艺术之外,魏海敏更秉持创新突破的精神,要将京剧艺术推衍到舞台剧场以及广大的年轻观众之间。除了一年三、四十场密集的讲座与教学,她在“当代传奇剧场”演出莎翁名剧《马克白》改编的《欲望城国》敖叔征夫人一角轰动国际,屡次受邀参访演出;在国光剧团演出张爱玲原著所改编新编京剧《金锁记》,将女主角曹七巧幽微复杂的形象刻画入骨,成功的以京剧艺术体现当代角色,也都成为她向自我挑战、创下京剧里程碑的代表作。魏海敏在京剧中的天后地位已经无可置疑,然而正如她所说:“整个戏剧酝酿有几千年,到了京剧是最成熟的时期,所以才能有这么多的艺术家共同创造了这么棒的舞台。”魏海敏的成功,其实走了一段非常漫长的路途。


贵妃醉酒。(魏海敏京剧艺术文教基金会提供)

戏曲天后 京剧盛衰的交会点

曾经说自己的一生“是为了上台做准备”的魏海敏;可能好几世都是从事表演艺术的人:“也唯有这样几世的修炼与轮回,才能有这一世的我。”似乎生来就是为了走上舞台,十岁入剧校苦练,十几岁便成为小海光最闪亮的明星,自此一路走红至今,与戏剧结下最深厚的缘。

魏海敏正踏在京剧炽盛风靡,以及骤然冷寂的两个时代。早年国民政府迁台,流传百年、备受喜爱的京剧艺术也传入台湾。当时京剧地位崇高,大自国家重要典礼以及迎宾的表演,小自闲来几位票友聚会玩票清唱,京剧都占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魏海敏的父亲就是一位戏迷,闲来最喜拉拉胡琴,唱几句花脸的戏;也因此奠下将她送入剧校学戏的契机。

京剧的风行其来有自。乾隆嘉庆年间,政治安定,文艺荟萃于北京,各方剧种与艺人蓬勃发展;而京剧就是融合吸收各家之所长的一种表演形式。乾隆皇帝六十大寿时,为表庆贺,徽班与汉调合流后的剧种入京表演,声名鹊起,就在宫廷内发展。由于它是王公贵族的欣赏的精致艺术,在人物造型、唱腔身段、武打技艺,莫不严格训练,力求登峰造极、尽善尽美,成为与地方剧种截然有别的表演形式,奠下京剧博大完整的基础。尔后满清覆亡,民主之风渐进,京剧成为国人最喜爱的表演艺术,各种剧团、流派与名角应运而生。

台湾早年在陆、海、空三军,各有国剧队及剧校,分别名为陆光、海光、大鹏,盛况可想而知。随着时代与环境的转变,一九九五年,这三个剧团联合飞马豫剧队,整合成为“国立国光剧团”,京剧在台湾也瞬间萧条。对这项艺术的沉寂,魏海敏有深刻的体会。她曾对媒体说:“我印象很深刻,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我还在演出,那一年三、四十几场,可是到了一九九六年,一整年几乎归零,那种感觉很可怕。”感慨于目前台湾剧校的教育与剧团分离,科班生无法有上台磨练的机会,魏海敏说:“那这七年就完全浪费了,因为我们那时候的剧校与剧团是合一的。边学戏,边上台。所以我说,我们是末代的京剧演员。”


《天女散花》。(林荣录摄影,魏海敏京剧艺术文教基金会提供)

独钟梅派 中和质美的化身

在众多戏曲流派当中,为何魏海敏独钟有简易冲淡、孤梅冷月之称的梅派呢?在京剧界,梅兰芳一门可说独占鳌头。除了梅兰芳崛起占得天时之外,更有他独特的戏剧观点。魏海敏说:“梅兰芳在一八九四年,民国初年那个年代出生,京剧大盛时刚好二十多岁。他求新求变、独占市场。”

清代末年,百家争鸣,中国戏曲展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在当时观众票选的“四大名旦──梅程尚荀”中,为首的梅兰芳扮相清丽而不流于俗艳,为了塑造完美的青衣角色,研习书法、莳花养鸟,格外重日常生活修养,表演角色都是后妃、仙女、大家闺秀等角色,带团出国,使中国戏曲扬名海外,与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并列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列。

虞姬。(魏海敏京剧艺术文教基金会提供)

当时名角各有千秋,如程砚秋高大又个性刚直,擅于表现下层阶级苦难女性的故事,他另辟蹊径发展出的独特唱腔,余韵无穷;尚小云因是武生出身,功夫过人,屡以扮演侠女获满堂采;荀慧生则是乡土梆子戏班出身,体现年轻女子娇嗔、自然、生活化的角色,最是贴近人心……然而各种新剧、流派竞相争鸣之下,难免良莠不齐,甚至哗众取宠。魏海敏说:“当时的社会,每个流派其实都很精彩,各类好戏,数不胜数,有英雄美人、才子佳人、家国大义……当然也有所谓赚票房的情色戏。但梅兰芳恰恰把这个部分完全去掉,在舞台上树立这么久的时间,成为大师级的创作。他突显了艺术的价值,他把人性的本质突出,将人类欲望降到最低,真正把人的精神放在舞台上,把流于低层感官的部分完全去除,树立了一个清新的形象。”

魏海敏认为,由梅兰芳所塑造的这样的京剧价值观,地位无可取代:“梅派真正的精神,就在于有这样的艺术观念和道德勇气,去抗衡当时戏曲界视为常态的现象,我认为他是很棒的。他把艺术的价值从时代里抽离出来,在那么乱的时代,很多人看戏其实是在发泄、去乱吼的,但是他让大家看到这样的观念,不同于普遍的娱乐价值,将京戏拉高到一定的层次,这是我对梅派觉得最敬畏的部分。”

“学习梅派戏这么多年之后,我渐渐感受到它的价值是在于无形当中,但影响却很大。对我的影响是观念性的认知,以及梅大师本身的气度和艺德。在这个大染缸,你要能没有习气、清新脱俗,我觉得太不容易了。可说是出淤泥而不染,纯净而真挚,朴实而华美,这才是戏曲艺术最高的境界,我认为这就是梅派戏的真正特色以及它存在的价值。”


虞姬。(魏海敏京剧艺术文教基金会提供)

梅派经典 艺术金曲绽光芒

当记者询问,甫荣获二零零八年金曲奖的《芳华现》选辑,在一己戏曲生涯中的意义与价值时,魏海敏毫不迟疑的说:“就在于‘继承’;希望较为完整的收录梅派戏,以自己最好的状态真实的记录下来,将这些经典传承下去。”

《天女散花》。(林荣录摄影,魏海敏京剧艺术文教基金会提供)

为了留存京剧翘楚──梅派唱腔与经典剧目,魏海敏自筹经费,录制的梅派经典唱段选辑──《芳华现》专辑,不但远赴京剧起源的北京录制,由梅派嫡传梅葆玖大师亲自指导,与长期合作的徐静琪琴师、北京梅兰芳剧团伴奏演出,力图重现正统梅派气象,果然佳评如潮,一举获得金曲奖礼赞,可谓实至名归。这部专辑共有四张CD,囊括梅派经典《太真外传》、《玉堂春》、《霸王别姬》、《西施》、《天女散花》、《宇宙锋》等名剧,更使人惊叹的是,仅仅花了八天时间就录制完成,若非与经验丰富、积大半辈功力的艺人与乐师合作,委实不易达成,无怪连魏海敏也要笑说是“破了金氏纪录”。她说:“这回是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历练、融炼才表现出来的。一位戏曲演员,必须要在对自己唱腔理解过后,才可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一套东西,否则将流于模仿,一味模仿前人,就会被框架锁住,缺乏见解,无论是在声腔唱法、角色扮演、诠释剧情,都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在里头,所以我觉得这套选辑,是从一九九一年学习梅派戏以来,直到今天,在一个长期稳定状态下录制完成的,这是成熟到一个程度的心得成果,也是一种境界,非常不容易,非常值得!”

戏曲传承 前瞻未来文化

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剧情贯穿着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忠孝仁义礼智信、德勇谋廉才艺……一出戏诉说了一位角色的人生起伏,甚至是一个朝代的成败兴衰。然而对于台湾目前的京剧教育,魏海敏感到并不乐观。因为现在的社会环境与从前差别太大,要让学生非常专心的学戏,难度很大:“过去的学习都是靠个人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以前受社会环境影响少,学习很专心,训练很一致,自己也比较有责任心,想要认真学好戏的观念就会自然的形成。”

“现在几乎找不到条件各方面很好的演员来传承。不知道是社会不同、剧校不要求,还是老师不够好,或许台湾一直以来剧校的教学并没有上轨道,所以演员毕业以后标准不高。唯有认知自己不够,把自己当成什么都不会才能重新出发。可是这种知觉的人不多,现在比过去更差,因为剧校与剧团分开了,和舞台绝缘。那这七年就完全浪费了。”

大环境重重困难之下,魏海敏仍然笃定实践自己的方向:“我真正想做的是传承,但这‘传承’跟传统的意思不太一样。我希望能洞悉世界改变的部分,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继承,而是将戏曲艺术当作一个先驱。”

魏海敏进一步解释:“很想把梅大师真正伟大的精神展现出来,那就是‘在现在的时代,看到未来’,梅大师当年的想法正是如此,他似乎在当时的年代看到未来的今天,形式或许是老的,但观念是新的,比方说,《洛神》、《天女散花》等剧码,以虚实相间的手法来呈现,在当时一般人是绝对想像不到的,将人神之间的美妙展现,把飞天天女表现在戏台上,过去的舞台没有灯光布景,但是他靠两块绸子表现飞天的神奇,这是很特别的。”

舞台上演不尽的离合悲欢,卸下戏袍粉墨之后的魏海敏,却是端雅朴素。她的演出引领我们见识千年戏曲角色的爱恨情仇,也让我们得见京剧巅峰时期的极致风采,让这项百年传统更见精湛风华。◇(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白良关》以两个花脸演绎生命的突兀,一般而言,生命的进行是查不出异状的,然而有时它出乎意料,逸出常轨,突然出现一个难以名状的空间。这出戏中两个花脸尉迟恭与尉迟宝林,在异国的白良关前,会面于神秘的柳林,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俩都吃一惊,从未谋面的父子竟然在此相认。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 就像学习西方经典一样,东方的传统戏曲也值得我们认识。“你会唱一段昆曲,你就懂得欣赏《游园惊梦》,你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你就会爱上《四郎探母》。”陈金次说:“我们从小不让小朋友喝茶,他长大后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传统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学法国的简秀珍体悟到,法国的艺术当然很棒,大家随口就可以说出莫内、梵谷……这些艺术大师,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师”能够广为人知,是因为有非常多人在帮他们写诠释、写介绍,人们才知道怎么去欣赏,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