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忠言逆耳而利于行

贯明
font print 人气: 42
【字号】    
   标签: tags: ,

最近偶然翻阅了一本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书名是《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这本书以韵文的形式排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诵。书中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立志勤学等许多方面。书中有一些精辟的格言名句,是古代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其中许多格言名句至今仍广为流传。在历经了人生的沧桑之后,让我感慨无量的名句就是其中的一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句经过广泛流传于世间、警世喻人的格言。在孔子门人所撰的《孔子家语‧六本》中也有记载,孔圣人也曾说过“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如果用白话文解释一下,意思就是好药虽然味苦,但是对患者的病有好处;忠诚的劝告与尖锐的批评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但是有利于听的人改正他们的错误行为。这句名言的道理浅显易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大都喜欢听吉利话、奉承话、客套话,而不喜欢听刺耳话、忠告话、劝诫话。唐代的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以前中国的老人们也常说“听人劝吃饱饭”,读史明鉴,古人的经验和教训给人启示、发人 深省,令人觉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由于不纳忠言而惨遭失败的悲剧。商纣王不听比干劝告,沉迷酒色,导致国破家亡;隋炀帝对忠言不纳,仅十几年就把隋朝弄得天怒人怨,最后民变四起,自己被杀,隋朝也瞬间灭亡;蔡桓公讳疾忌医,不听神医扁鹊的劝告,当病入膏肓时,只有一死;曹操怀疑要给他开颅拿瘤子的华佗害他,把华佗关在监狱里,当他再犯病时,华佗已经死了。这些历史故事都说明,统治者狂妄自大、不听忠言的结果是国破身亡;个人疑心过重、不纳良言的结果是命丧黄泉。狭隘的心胸无法窥见仁者之善良、智者之远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结果是走向毁灭。
  
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和外国的华人社会中,不听忠言、藐视劝善、疑心过重的人也大有人在。例如当有人接到关于“中共在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中靠谎言欺骗、以暴力统治,导致中国百姓非正常死亡八千万。多行不义必自毙,中共即将灭亡,请三退自救。”的资料后,不经过阅读和思考,就破口大骂;有人听到当面讲真相劝三退后,不是倾听和判断,而是怀疑人家居心叵测,气急败坏的举报。其实,劝善也好,劝告也好,都是正直的忠言。忠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情绪的渲染,没有奉承的用心,忠言听上去不太舒服、还可能刺耳、甚至伤害人表面的自尊。其实忠言是逆耳之言,更是肺腑直言,拯救之言。忠言的力量不言而喻,忠言能帮助我们警觉自身的问题,能提醒我们关注即将来临的危险,从善恶不辨中觉醒起来,从歧路与危险中逃离开来。在茫茫人海之中,只有真正珍惜你的人,才会真心诚意的劝告你,他不会在意你的反感,他不会介意你的讥笑,也不会怀恨你的辱骂,因为他无私无畏,全是为你好。劝你,是希望你安全;劝你,是对你的生命负责;劝你,是让你远离危险。历史的经验证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才是智慧的选择,对逆耳的忠言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就是自暴自弃,就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千金难买的忠言只有有缘人才能得到,只有与忠言为伴,生命才能走得更远、更美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诗中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袴少伟男。” 在现实生活中,人生的道路崎岖坎坷,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伟大的人生必定要经受失败和挫折的磨炼,要想成为一 位伟大的人就必须经受住这种磨炼,而经受住这样的磨炼就需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人生中的各种苦难与生老病死可以使一般的人感到不幸,然而苦难却同时也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并造就高尚的人格魅力。
  • 心无杂念望苍穹,一片净土在心灵。
    精诚默念真善忍,悠然常见万里晴。
  • 清澈泉水最甘甜,世间善心结善缘。
    君子之交似水淡,跳出情网天地宽。
  • 他们为祖国而战,一些人永远不再回来;
    他们为我们而战,一些人永远失去了生命;
    看他那幼小的孩子,眼中再没有恐惧,
    而他是否可以向那些战死的父亲表达他的敬意?

    两分钟,你介意吗?
    只是一点点时间,
    为了那些捐躯的人们。
    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为何只能魂归故乡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 云淡天高万里晴,

    金秋枫叶荡清风。

    凝神静心观苍穹,

    古寺逍遥响钟声。

  • 通读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着的《史记》一书,则能感到《史记》既是史,也是诗。今天信手翻到《史记》卷六十五之中的孙子吴起列传,看到了〈山河之固〉这一节,其内容对于修德有一段极其精妙的论述。
  • 人一旦看淡了名利,放淡了欲望,马上就会有解脱之感,有心修行的人应该先从清心寡欲做起。冷眼看尘世,人这一生营营碌碌,究竟是为了什么?什么 时候才能忘却?不再苦苦追寻?最能贴切的表现这种心境的莫过于苏东坡词中的名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人的这双眼睛虽然可以观察各种事物,但是它总是向外看,无法看到真正的自己。人要想间接的观察自己,就必须借助像镜子那样的工具,而没有镜子那样的工具时人只能看到别人的外貌或缺陷。如何经常观看自己的形貌与自己国家的现状呢?我们不妨借用一下中国古人的智慧。
  • 人世间的大声喧哗与吵闹,大多是虚张声势之举,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则需要以平静与祥和的心态去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诚如古典名句中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拥有人世间的一切学识也不是大智慧,已经超脱世俗、可以透彻天机、听懂天意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