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明心:中华神传文化解言(下)

诸葛明心

人气 12

11 由于儒家文化的主导,中国人真正的庙宇是家庭和学校,心目中的真神是父母和老师,远尊老天爷,近敬祖师爷。

中国人培育道德由有仁爱情怀的父母和老师,身体力行地教孩子和学生讲仁义、从礼仪、守智信,做君子儒。同基督教的教堂和佛教中的庙宇等相对比,中国人真正的庙宇是家庭和学校,心目中的真神是父母和老师。而孔子说过:“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么,尊孔读经不能使人得道升天或成佛,却能使人于地上中庸思贤,自然尊老天爷实际上不如敬祖师爷(儒家贤师)。

12 中国人传承宗教神话人情化和神秘主义之间的中庸之道——宗法礼教道德。

古埃及和巴比伦地区三河流域的法制‧智慧型文化中传承是宗教神话人情化,相比古埃及、苏阿巴的神话,印度两河流域的宗教‧智慧型文化中传承更多神秘主义色彩。而中国周公制礼、孔子讲仁,学生尊师,逐渐确立起以祖辈老师的圣言贤语指导社会伦理的道德文化传统,传承是宗教神话人情化和神秘主义之间的中庸之道——宗法礼教道德。

13 今人缺的主要是敬天的心。

受西方实证科学的影响,无法外证上帝存在,没有了永恒的造物主,没有了最终的善恶标准的裁决者,谁拥有能量、谁拥有了权力,谁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么,相对西方还存在表面文明的礼节,当今的中国人更是在历次运动中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党文化中成为斗性十足的山寨俘虏。当中共今日毛泽东、邓小平的牌摔不响了,还得拨款修孔庙打尊孔的牌时,传统文化被炖成心灵鸡汤,大众追求只是表面的“形而下者谓之器”,缺的正如易经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主要是敬天的虔诚心态的内涵。

14 中华神传文化仁本化在汉代成型。

从春秋晚期到西汉中期,儒家师生在民间积极入世,入仕努力极为活跃。孔子的“仁‧礼”教诲,通过《论语》问答笔记传为经典,再由《孟子》演义、《荀子》演礼,当到《春秋繁露》演天道和三纲五常时,董仲舒献策被汉武帝采纳,由儒学而儒教,儒学礼教成为中华皇朝正统思想长达两千年。儒学由此国学(教)化,其受尊崇的地位与基督教世纪的天主教、东正教和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教相当。从汉武帝起直到唐太宗以前,儒家自隐仁政思想,帮助皇帝从思想政治和文化传统上确立起天道皇权统治秩序的思想原则。

15 父道和师道尊严在,王权仁情政治在;另一方面暗藏中华人文传统无力抑制中共暴乱和邪政的弱点。

儒家礼教,将敬仰老天爷打折为崇敬祖师爷于地上思贤的中庸之道,而要做“适度”、“恰如其分”从实际出发的中庸之道就难抑制随历史潮流走过来的人对共产理想的急功近利似的人间天堂的幻想,骗死理想青年。而以仁(人)为本,揉和人情和礼教,使中国神传文化人本化‧仁文化‧礼教化,使中国人真正的庙宇是家庭和学校,心目中的真神是父母和老师,那么共产制度就打趴父母和老师这个整体。

16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提出了“中庸”思想,第一是“中”,第二是“和”。孔子所谓“中”,不是折衷与调和,而是指在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时,要做到“适度”、“恰如其分”,而“适度”和“恰如其分”的基础就是从实际出发。既然从实际出发,孔子还说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那么,“子不语怪力乱神”,本意不是孔子不相信这些,而是不要随意的谈论这些,也就是对于未知的事物要“修口”, 不要好高鹜远,应踏踏实实着眼自身的修养。

17 道德智慧,神人奠基;道家搭台,儒家演戏。

五氏被尊称为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女娲,而“氏”的原始意义是神祗之意。此外,五氏皆有异象,皆聪明过人。可以说是神灵由天界先后投胎人世间,做部落或酋长首领,根据当时的历史需要,教给部族时代人类文化知识的。而五帝时期君王普遍修道,带功治国明显是君王修道和道德教化的历程。那么,五氏五帝时期经历了人神共存的阶段,华夏文明是半神文化,道德智慧,就由神人奠基。

孔子进老子正门,出旁门而创儒家修养学,学道于《易经》,问礼于老子,《老子》是儒家默认的思想老子,其圣人道是孔子君子儒的高台。而后由《孟子》演义、《荀子》演礼、《春秋繁露》演天道和三纲五常,由儒学而儒教,四百年团队辛劳的就业努力,终于创出两千年显贵的儒官职业。老子(圣人、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 是编剧、导演和演员三合一,奠定孔子(贤师) 在华皇朝文化政治历史剧里的主角。

18 敬天叩地尊人,借天地之神灵力量,父母和老师在儿女和学生面前重树尊严。

国 寨以前民间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天地君亲师,也说明天地高于儒家伦理,孔子的克己复礼得益老子的金言,隐含修道。我们要复兴神传文化,应该从神仙皇帝神话传说中吸取智慧,由此开始重新聆听祖辈老师圣言贤语里的故事,复兴中国人的三才信仰,才可能让父母和老师在儿女和学生面前重树尊严。

19 传说时代天子修道传播文明,神功从不轻易显现。

传说时代,君王修道有道德教化的历程使命,而道德教化主要用“修身而天下服”的自身道德表帅作用教化百姓。那么,行使神功去威慑就不是道德教化,或者让人求功能而行有为之道,可能就失去了教化的意义,所以天子修道传播文明,神功从不轻易显现。

20 贤语时代文士修道乱世现身。

当历史被安排到崇智尚力阶段,君王不修道而靠武力、礼仪等来维系政权稳定时,修炼便转入史官或文士等根基好的人那里去隐修。于是,周文王占卜问神不修道,姜子牙现身,刘邦不懂修道,才有张良辅佐……以及后来的皇朝开国功臣都有修道人参与其中。从侧面也说明贤语时代,在演绎儒家群经之首《易经》之进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乾道,退则“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坤道,也很好诠释张良、诸葛亮等等“外儒内道”修道的文士。

21 为国为公为义而治,为家为私为情而败。

由汉武帝时代开始,儒生做官,士大夫看重读书超过修炼,读书就是为功名,为仕土。当大多数儒生(包括皇帝,大儒做帝师,教导皇帝以读儒家经典为重)为国为公,国家就相对政治清明,这个主要在一个朝代的前中期,而权力能使人产生腐化,打江山辛苦与上个朝代灭亡教训已远,所以后期大多数儒生为私为情,国家就相对政治腐败。就此,可以看到: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虽有天命使然,但兴衰荣辱又岂能无凭呢?

22 “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易经》出自可解读为,天道的法则是:创始,亨通,大利,坚贞;还可解读为,做父亲的准则是:通天,爱妻,养家,正道;修炼者还可认为是:元神通天,求利正行。总之,道家、儒家、法轮功,读后感悟完全可以不同。

(本文转载自未来中国大学校刊《大学视野》)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慕容患:学术--学校的灵魂
钱不求:法制庭审是何种智慧?
杜若:修炼和修养
诸葛明心:盘古神话和人体修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