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悟:西游记三乘解法(上)

凌悟
font print 人气: 184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2月9日讯】引言: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一部有关修炼方面的“百科全书”。而阅读小说文本的过程,也就是心灵历险闯关的过程;也就是了悟道法、彻见本原的过程。既为三乘解法,遂当尽量以今日正法的大局观为其参照,再专以细致的研读,惟愿析出结晶之文章与佛果之觉品。但终因写作时间仓促之故,挂一漏万在所难免。望大家海涵与指正。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一)

有人称《西游记》为神话小说、神魔小说,其实从文本的角度出发,严格讲来,他实是一部有关修炼过程的体裁与形式的小说。意即一个修炼者修炼历程的活生生的展现和诠释。既为小说体裁,既为通俗读本,可谓老少皆宜、妇孺皆知。其大俗大雅、大善大恶,宇宙高层至低层贯通其中。“西”乃西方之意,佛之所在;“游”乃经历之意,本书着重泼墨炫染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全过程。故又可称之为《西游释厄传》。也即行功完满的大圆满数——九九归真。一阴一阳谓之道。在二元世界的独特的修炼中,处于特定空间的、时间的熬炼有其特殊的意义与真实不谬的真谛涵盖。这也就是本书第一回篇首诗曰:“欲知造化会元功”的因缘由来;“记”乃由“言”与“己”字部,左右组合而成。可理解为“说明有关自己的故事”,也即从真我堕落到假我,再由假我返回、修出真我的历程总结。东汉许慎著作的《说文解字》中,关于“纪”字解释乃做“别丝”讲,故“纪”的本义为丝头丝端也。“纪”应通“记”,实为“说破佛法源头之端倪。再欲往深层次阐释,凡伟大传世的不朽经典的小说作品,皆是写作有关自己的自传体形式。笔者以为《西游记》也应并不例外。冥冥之中,我以为作者及书中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寇洪老员外应系一体生命所幻化形成的,意即自己写自己的前世经历及其为后世行将所要做的大事进行着最后的铺垫的功用。

关于佛法三藏,本书中释迦牟尼佛所言三藏,与世间所传经、律、论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里所说的三藏乃是《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关于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之说,小乘佛法用于自身解脱,证得罗汉果位即告成功,即行圆满;而大乘佛法实是为普度众生的需要所设立的。又因末法末劫,大法开坛在东土中原的缘故,也才有了唐太宗李世民旨派唐僧玄奘西天取经,还佛法回传于她的主人的说法。因之本书的解读方式,也就分为三个层次的解法,也即高、中、低错落有致。上乘解法,如上所述,还佛法回传与她的主人的说法;中乘解法,即为文本所阐述的心猿意马,阴阳五行,唐三藏师徒四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形象所进行的心性修持大道的过程。所谓整体提高,整体升华,直至全部生命洪微本质形象的层层圆满归位,同化大法;下乘解法,即为常人学者与读者所阅读的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战胜妖魔鬼怪的故事。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二)

本书第一回篇首诗歌真正点明了写作此书的宗旨与意图。“混沌未开天地乱”,可从中看出,在没有本次人类文明以前,宇宙已经处于末劫乱世之中了。“自从盘古破鸿蒙,开启从兹清浊辨”。自从产生三界、地球与人类以来,就是将天上大乱的景象,搬演到地上人间来,从而为最后的正法以及证实法,而进行的宇宙大穹从组做了充分必要的准备工作。佛法即大道有着“冲”的特征。而石猴的出世及其使命的过程,恰是先天本来的自我完善的过程,自我完善机能、机制的使然。诚所谓佛法无边,悉数具备,无需他求。

言归石猴本事。石猴的出生地在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上。“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十洲”可看做“十方世界”的譬喻,而“三岛”则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缩影,一切过往生命之来龙去脉莫不如此。而“傲来国”的一个“傲”字,点中心性的致命弱点与死穴。这在以后的叙述中,以一个“牛”字,成魔王,灭邪性而出现。而花果山“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从而道出花果山的不凡经历:隐遁先天果位,下凡重塑的根由所在。石猴的出生与天地阴阳合和,宇宙中物质运动孕育所成,“遂有通灵之意”。“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高天上玉皇大帝,说明石猴佛性未泯,来历不凡。但是随着以后“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作为一个自然的生命体,在三界之中,五行之内,逐渐为物事的习染及自身的观念作茧自缚,先天之本能神通及其纯正的一面将渐次消失直至殆尽销毁。心里必须有法,才能活于世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生命才能达到永恒。也才有修炼这一恒定的事业,宇宙真正意义的大学也才就此产生。其实这部书也便可以看做是心性灵修的宝典,永生永世的华章。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处于最伟大的地位,无与伦比,与日月媲美,通白晓畅,万古流芳。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三)

花果山上有一个水帘洞,其实就是造就万事万物之道法的象征。那是生命之水,生命源泉的所在。而她与外部事物的沟通,确是需要一座桥梁的架设。而这也是道法本身在普度她的芸芸众生时,所赖以维系的元素。此岸与彼岸,内心与外在,天地阴阳的平衡、交流与默契,彩虹之桥的形象不可或缺。
先是跨过此桥者为王,这也是石猴立世,成就美猴王的开始。也如诗中所云:“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美猴王也便有了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势力范围。石猴有两重解释,一是“石”做“实”讲,的的确确是个猴子,心猿难缚,思绪万千,翻江倒海,人心杂念丛生;二是“石猴”做“时候”讲,也即“火候”,等待之意思。石猴的出生需要等待机缘成熟,方可行事。五百岁天年的美猴王属于天人的岁数,但当他跟随菩提祖师得道成仙后,便“走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脱离了六道轮回,了断了生死关劫。“齐天大圣”也便由此而来。

猴王在去西牛贺洲参访仙道之前,途经南瞻部洲。“学人礼,学人话”,一呆就是八九年余。他不曾遇到佛仙神圣之道,长生不老之方,只“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我们地球人类就在南瞻部洲,猴王主心,南方属火,这是一个是非之地,名利之场。是人群最复杂,宇宙最垃圾的地方。所以猴王的经过,也为人之心性在火中的锤炼,修炼出高人来而播下了种子。

当猴王寻访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时,也便到了心之修炼的场所。心为方寸之间,斜月三星构成“心”字。那菩提祖师也便是心之师祖也。当祖师问他姓名时,猴王答道:“我无性”,心猿本无性。不像世间男女,也道断绝了许多烦恼,修炼起来也就便利一些;但心猿也应看做男女通用的东西,故无性。等祖师再问时,他回答道:“我无父母。”于是祖师给他起了一个法名:孙悟空。“孙”从“猢狲”的“狲”字而来。“狲字去了兽字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这里有几层意思:一是去掉兽傍,乃修正之意;二是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是说修道是要修出元婴来的。此乃本心本性本来本真的说道;“悟”乃菩提祖师门中有十二字,分派起名,到猴王这乃第十辈之徒矣。那十二字乃是: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猴王,正当“悟”字。这也跟宇宙大穹第十次从组相契合。凡一个修炼者,要想过渡到新宇宙中去,皆应在一个“悟”字上下功夫。不悟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算数。;“空”乃是空无之意,道家讲无,万事皆空,四大、五蕴莫不为空者也。孙悟空从此走上了修炼的道路。但这只是修炼的起点,他只是本心想求得一个长生不老的方法。以求小我自身的解脱。再以后跟随唐僧遁入佛门修炼,则又是一次质的飞跃,为了兑现普度众生的大我之洪愿。大道既是正道,大法既在正法。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四)

孙悟空在三星洞一呆就是七年,所谓七日来复。只是砍柴挑水,烧火扫地之类,只在打磨其性情。这也是历代出家人首先必修的一课。之后祖师特意要教授他道家功法。“术”字、“流”字、“静”字、“动”字门中之道,孙悟空皆不学习。他只想学个长生不老,了脱生死的功法。最后祖师授予他永葆神体的秘诀。那就是精气神体中牢藏休漏泄,惟此才能火里种金莲。并为将来的修炼以及迎接真正严厉的考验,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又陆续教他躲避“三灾利害”法,七十二般地煞变化,纵横十万八千里的“斤斗云”,还有“身上有四万八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这也说明,只要正念一出,修炼大道,就可当下觉悟,见性归真。参禅悟道只在一个“斤斗”之间,易如反掌。一晃二十年光阴穿梭如箭,由于孙悟空在众人面前显示心旺盛,卖弄变化的手法,出于对弟子的呵护安全考虑,被祖师撵出了洞府,让他从哪里来,便回到哪里去。其实旧时悟道,也便是悟出自己先天之所有,且能返本归真,返回到自己先前所呆的层次。在这里,菩提祖师也知他向后必生事端,惹祸行凶,在此规定今后不准说出是他的徒弟,出卖师父。其实作为一个修炼者,首先要做到敬师敬法,不可忘恩负义。否则,出卖师父,就是出卖自己的良心良知,连做人的资格都不配。孙悟空跟菩提祖师的修道二十多年,修成了太乙散仙,但这也只是刚刚入门修炼,但是很多功能和神通都修了出来。但在心性的问题与过关魔炼上,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圆满得佛果,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二法门的专一修炼,正念、恒心与坚定的勇猛精进才是。

当孙悟空回到花果山水帘洞的时候,面对着跳出来的千千万万个小猴,他又恢复了他的美猴王的称号、资格与身份。其实这四万八千万个小猴也就是身上所带的四万八千个烦恼与执著。而他回来所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将“诚为三界坎源山,滋养五行水脏洞”的混世魔王打败直至消灭掉。其实也就是自己的混世心必须要消除掉。修炼人不管是出家或在家,不可破坏常人社会的形式,最大限度的符合常人社会的生活,但是走在神路上的修炼者在处世的态度上与常人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这也就是混世心的表现与否,否则就极易混同一个常人而不能自觉,不能自拔。孙悟空终于打死了混世魔王,一把火烧毁了水脏洞,也就是正本清源。使自己心神主宰贯通一姓,归了本位,合了元神。后天八卦就此确立,但要达到先天八卦尚有一段距离,有一段路要走,也尚须这一部书的努力结果。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五)

在花果山上有四个老猴,两个是赤尻马猴,两个是通背猿猴。这可否象征着人心起处并佛门所讲的“贪、嗔、痴、慢”。虽说它们的出场及言语不多,但有一个私心藏露。荣归故里的美猴王,剿灭了混世魔王的孙悟空,这时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格。猴性既魔性与神性的混同于一体之中,这是因为他还没有得到正果的缘故。而山中各类动物各样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来参拜猴王为尊。美猴王至此称雄称霸天下,这恰又违背了天道天理,走了人道兽道。他执意在向外寻找,而不是向内禅心悟道。由此可见,人的私心杂念一旦翻腾起来,便如“斤斗云”一般,跳荡不已,无有宁日。

而孙悟空自出家修行后,得一个无生无灭之体,水不能溺,火不能焚,业已得道,成为仙圣。他到东海龙王敖广的水晶宫,寻得一块天河定底神珍铁,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大小变化随心所欲,这正是海底神针,纯阳一物,也正是孙悟空内心主张的外化表征。待孙悟空又觅得金冠、金甲、云履一身全副武装,真可称得上天下第一美猴王了。他遨游四海,行乐千山,又结识了七个弟兄,乃是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魔王、猕猴王、狨魔王,连他自家美猴王七个。这七个弟兄,其实就是孙悟空入世之心的表现。

虽说孙悟空已成仙了道,已然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是他的阴籍户口还在地狱中。于是待他阳数三百四十二岁寿终之时,两个无常来勾索性命之际,遂到了幽冥界森罗殿哄出十代冥王,在另册上,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一笔勾销了猴属之类的名姓,不伏其阎王管辖。而如意金箍棒的重量恰是“魂”字号的十倍,是否可看做,三魂七魄,身神合一。孙悟空的水元下界取金箍棒,幽冥境界勾销死籍,皆属犯了犯上忤逆之罪。玉皇大帝因此尽遣天兵天将欲擒拿之。西方太白金星站进前献此一策,宣孙悟空上到天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若受天命,再侯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太白金星乃光明的象征,升天的指引,一盏明灯高悬于人们的心中。正是由于孙悟空的领旨招安,也才引出了后来的大闹天宫的故事。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六)

孙悟空受招安领旨,被宣到天界之上,玉皇大帝封了他一个“弼马温”一职。喂养天马千匹。从此也算是授了仙录,注了官名。由下界妖仙一跃而成为了天上人物。待孙悟空知道“弼马温”只是末入流的芝麻官时,一怒之下打出南天门,迳回到了花果山。自此悬挂旌旗,号称“齐天大圣”。其实孙悟空已经了脱生死,悟得自心空性本真,处于无生无灭的状态,可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庚。常言道:心为元首,胆做将领。还有那心比天高。可以说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也算名至所归。而与孙悟空称兄道弟的也各自封为大圣,牛魔王自称平天大圣,蛟魔王自称覆海大圣,鹏魔王自称混天大圣,狮驼王自称移山大圣,猕猴王自称通风大圣,狨魔王自称驱神大圣。皆是心魔外在显化而致。

第七回有一首诗曰:“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作为孙悟空的天命来讲,封他为弼马温可谓名副其实。只道人心最难降伏,心猿意马,才会造成“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伦”的天谴报应。再以后,玉皇大帝又官封他为齐天大圣,并且还为他打造了一座齐天大圣府,府内设有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静司。只需他心安性静,就能遂心满意,知天达命,永驻天界。但是好景不长,事与愿违,孙悟空兼管蟠桃园之际,假公济私偷桃、偷肴、偷酒,又偷吃太上老君仙丹,后出天宫,终被二郎神擒获,送上斩妖台,“刀砍斧剁,火烧雷打,但不能伤”;又在老君的八卦炉锻练七七四十九日,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又是蹬倒八卦炉,一路大闹天宫,最终被如来佛治伏,压在了五行山下,渴饮铜汁,饿餐铁丸子,这一压就是整整五百年。虽说孙悟空犯的是逆天狂妄的死罪,但他已经“混元体正合先天”,又掌握了躲避“三灾利害”的法术,这颗人心已是金刚纯阳体,性空灵光彻太虚。所以入火不能焚,入水不能溺。“恶贯满盈身受困,善根不绝气还我“,更道是孙悟空命不该绝,再往后还有更大的使命与魔难在等待着他。只有当他遇到唐朝去西方取经的圣僧玄奘,才能脱得五行山的压迫,方满五百年的灾殃。

倘从更深层次来看孙悟空从出生后跟菩提祖师修道,及至上天入地下海,一通打杀,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制在五行山的经历,这一形象有其善与恶,静与动,内与外,宏观与微观,抽像与具相的多元解读方式。首先,他的善与恶,正如书中叙述的那样,心安性静时,可以悟道参禅修炼,佛性一出,震动十方世界。断魔归本,返本归真,不泯先天本色;但因后天的饮食、习性、环境与观念的污染,再有又喜结交兽类魔道上的朋友,致使心魔泛起,涣散了精神,心骄性躁,欺天欺心,大逆不道。内心的平静则天下也清平安宁和谐清爽。否则贪求外欲,只会使心绪不宁,利令智昏,刚愎自用,乱了心法,尽忘天理,干出图谋不轨的事来。但再往深处挖掘,孙悟空下东海取金箍棒;入幽冥界销死籍;上天界大闹天宫,也是他这颗心脱胎换骨,与人决裂,超凡入圣的一段生死攸关的历炼过程。一阴一阳谓之道,他虽说在三界内五行中修炼成道,得仙体使变化运神通,但他的思想观念,心性的升华与境界的提高都要同时突破跟上才行。所以说人的理,在孙悟空说来已经是个反理,必须剪除才对。而如来佛将他压在五指化作的五行山下,正是三昧大定这种功夫的体现。遂孙悟空的整个心灵完全同化。也只有这颗向神敬道礼佛的心,一念归正,完全不动心的时候,唐僧玄奘面对将要跋涉的千山万水,崎岖坎坷,时遇妖魔鬼怪的凶险之路途,也才会有满腔的信心,坚忍不拔的意志与毫不动摇的信念,闯过九九八十一道难关,去西方取经,圆满功成,五圣成真。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七)

开篇至此,孙悟空的上天入地下海的七十二变神通本领,说白了就是他先天本性的思想如意的表达方式,不拘阴阳八卦,三界五行。而他被如来佛指化压在五行山则是深度入定的体现。从中表明他的这颗心,这个主人翁已经开始处于稳定的状态,为今后的修炼与完成重大的使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下一步的安排就是释迦牟尼佛想传佛法给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须“去东土寻一个善信,叫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二弟子金蝉子遭贬下世第一难的缘起。金蝉长老作为唐僧这个取经人选的确立,使他的整个身心成为主要生命体的集合代表,意即作为副元神的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以及白龙马也就相继确定了下来。在第八回中有一诗曰:“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这充分说明了,心主神志的孙悟空已然下定决心,走上佛法大道,修成正果。悟空在于悟出本心;悟能在于悟出本能;悟净在于悟出本性。人的生命在于精气神三宝,性静则身心平衡而和谐,三者攒齐磨合的过程,也是唐三藏自我身心不断学法,悟道,修炼魔炼与闯关提高心性的过程。而白龙马是脚力,在于取经修炼人的意志力与品质的考验。那唐玄奘却是主元神、主意识,也就是意念。沙和尚在流沙河曾吞噬过九个取经人,他们的骷髅却挂在了他的头项下,等候取经人。在这里恰也暗示了我们这个宇宙大穹九次毁灭又从组的过程。而他们师徒四人皈依所入的沙门,也在暗示未来将发生的一件大事。“沙”字的拆字分析为“三”与“少”,而八百里流沙河,弱水三千,恰恰在象征比喻世界人类的景况,尤其我们居住的地球所处的南瞻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人们道德沦丧,甘于堕落,可见一斑。因故那里的众生急待道德的回升,免遭被淘汰的可悲命运。所以主佛慈悲,将要在末法末劫时下世正法度人。以前的十方世界恰恰因其“三”与“少”的稀缺,而致使宇宙生命已无心法的约束,所以才要广传大法,妙道三字真言——真善忍。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八)

泾河龙王因嫉妒袁守诚算卦准确,而克扣雨点,犯了天条,理当处死。然袁守诚大发慈悲,指点他去找唐太宗李世民求情,以免遭人曹官魏徵斩处。唐王梦中应允,只道人间阴司两下各异,命该有此一刀。泾河龙王还是阴差阳错被魏徵在剐龙台上斩首示众。如此说来泾河鬼王下森罗殿阎王那状告唐王允救反遭杀害。致使唐王在贞观十三年魂灵下走幽冥地府一遭。目睹亡魂,地狱惨状,承诺自归阳间二十年修建水陆大会,超度亡魂怨鬼。唐王果然言而有信,随即敬天礼佛,仁德众生,天下一片清平盛世。根据观世音菩萨的旨意,唐王又派遣陈玄奘去西方如来佛处取回佛经,以普施大乘佛法,广度善缘众生。
在这里笔者有以下的分析要点,首先此事的发生盖因泾河龙王嫉妒所致,可以看出嫉妒心不去,对一个人来说,害人害己,毒性之烈,贻害深远。作为一个修炼者必须首先去掉这颗嫉妒心。再有崔判官又给唐王添上二十年阳寿,可说是对以后延续来的生命,为佛法尽心尽力的一次明证与保证。不管是度人还是被度的众生,凡入三界地球者,一切生命都是为法而来。所以说,时间的宝贵非常重要,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还有其实唐王就是佛法的真正主人的代表。就是为了主佛最后时期在东土中原开坛广传大法,回传于自己的一次见证。而唐僧就是这次努力的结果。最后说一说唐玄奘。他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二弟子——金蝉子,佛号仙音。因不听法遭贬下世,观音菩萨引送投胎陈光蕊家。一降世便是个遗腹子,无奈被殷母抛江而去,幸遇金山寺的法明和尚救起,取名江流,抚养成人,替父母报了血海深仇。这便是本书所述

九九八十一难的前四难的概略。第十二回有诗描述了唐玄奘的身世遭遇, 其中“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从中可看出因“落江星”而造成的法难。这虽是一个楔子,也是更大范围法难的借口与延伸的暗示。唐三藏作为大德行者,肩负的唐王交给的旨意和巨大的历史使命——去西天取回佛法真经。为这次人类最后的大法洪传,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可以说,人类的整个历史是神佛早已安排好了的。主佛下世正法度人,万神万佛跟随下世证实法、修炼与救人也都是在久远的年代细密的安排好了的。从《西游记》中可以深深的感到这点。表面看似偶然,其内涵确是必然。都在指向人类这出大戏最后的高潮阶段。意即五百年前《诸世纪》预言所提到的“一九九九年七月恐怖大王降临”。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九)

第十三回唐三藏正式出行之前,在法云寺跟众僧有着这样一番对白。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说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这可以看做是这部小说的“书眼”,也就是关键之所在。他对了解本书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笔者的深层阐释给予了最为直接、明白的揭示与印证。同时,也可从中看出,取经这一修炼方式的成行,也是本人自己发此的洪愿。而取经过程,也便是兑现自己许下的诺言的实践与依据所在。还有唐玄奘今愿立誓:“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这也是刚刚走上修炼道路的修炼者必须具备的信条。信师信法,自己的内心要时时的清扫,不断的向内找,也才能真正做到勇猛精进。唐僧出行的启始时间是贞观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在这里“十三”数字,可以说是一个甲子轮回数目。有从新开始的寓意。在以后的章回中也有这一数字的出现,解释大抵相彷。

唐三藏一开始去西天取经是随身带着两名从者,一匹白马。在他们初出长安后就遇到第一场苦难。在双叉岭被一只老虎精捉住,两名从者被老虎精、熊罴精与野牛精给吃了。而那匹白马也在以后的情节中被白龙马吞下肚里。从象征的角度来分析,修炼就是个人自己的事情,谁也替代不了。这种外在的从者及白马就是人心外求的体现,人心的脆弱性与意志力的薄弱是会毁掉修炼者的意志于一旦的。所以先从被妖邪与白龙马吃掉,的确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修炼惟有需要自己的正念与本性的觉悟,信师信法才是永远能走在神路上的最根本的保证。唐僧第一难就发生在双叉岭,从象征的角度看,这可以说是刚刚修炼,人神分别的开始。老虎精是寅将军,象征着人存有的争斗心与贪婪心;熊罴精是熊山君,便是人的雄心、野心与胆怯之心的混合表现;而野牛精是特处士,可看做是自大固执与特别会处世的混世油子。此三种妖邪正是人心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一开始就要剔除掉的。也即放下执著就是个神,否则就极易退回人的状态中去。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十)

唐僧行至与鞑靼的交界处,救出了在五行山压制了五百年而期满的孙大圣,收他做了徒弟。而孙悟空脱离五行山时却是地裂山崩,说明他身上的丹已将命门震开,已处于开悟或半开悟的状态。从功能变化已升华到神通手段。心定归正,从而走上了真修大道上。这也就是两界山收他的标志,人与神分界的喻意所在。而与大唐交界的“鞑靼”,其亦有“通宵达旦”的意思。黄帝在《阴符经》曰:“三反昼夜,用师万倍”。表明唐僧作为主人、主元神,孙悟空也做主人翁、副元神,同时产生了共同精进成度的标志。正是由于孙悟空的心正,在遇到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六个毛贼时,将这六个心魔一棒打死。其实这也是佛家所要求的“身、口、意”。同时要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等,也才能使自身六根清净,六贼无踪。

大道至简至易,直指人心。修炼就是修心,人的各种执着心都要修掉才能功成圆满,得金身正果。本书一上来就着重描写渲染心之主人翁——孙悟空,意即唐僧只有悟到这个本心之空,才能使修炼与取经获得双丰收。可看作者的煞费苦心,喻意深远。所以,在皈依佛门真正踏上修炼的大道上,有着心性稳定与一双超凡慧眼,他就能识别六识外魔的侵扰,而将其打死清除掉。然后,作为肉眼凡胎尚未尽脱的唐僧来说,人的思想与人的理会时常冒出来,影响取经的行程,他在因此事教训孙悟空时就充分暴露了出来。而作为心猿意马的孙悟空,也会因心中的不平之气离开唐僧这个师父的管教与束缚。当他离开唐僧竟然一头先去了东海找老龙王叙旧。大海之水可看做是生命的起源的象征。孙悟空的这一去说明他的确因此事是在向内找,路子是对的,只是还欠火候。而老龙王的一番开导,也是他自我开窍打开心结的明证。作为上师的观音菩萨,为了使他们师徒更能齐心协力,走好走完这条异常艰难的修炼之路,特赐予唐僧紧箍咒诀,并把紧箍咒套在了孙悟空这个行者的头上。这也就成全了他作为一名行者的外部特征吧。意即当做了坏事、不好的事,不听师父的管教与不符合修炼者标准的时候,就会令其头痛。这也是作为一名修炼者普遍遇到的事情。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十一)

有句成语叫做心猿意马。就是说心思不专一、三心二意。所谓心猿上下,意马纵横。孙悟空既然有翻江倒海的手段,那么这白龙马就会在“这条涧千万个孔窍相通,故此这波澜深远。”在第十五回,心猿既已归正,那么意马肯定要收缰。作为他的生命本源的象征,他所栖居的鹰愁涧已然清澈见底。“这涧中自来无邪,只是深陡宽阔,水光彻底澄清,邪鹊不敢过,因水清照见自己的形影,便认做同群之鸟,往往身掷于水内,故名鹰愁陡涧。”在心猿中本有自大傲慢的弱点,致使在收缚白龙马时颇费了一番周折,否则正像观音菩萨道:“邪猴头,专倚自强,哪肯称赞别人?今番前去,还有归顺的哩。若问时,先提起取经的字来,却也不用劳心,自然拱伏。”可以说,内心的谦虚,礼数周到,应是修炼人所必备的素质与涵养。在收了白龙马后,可以说,这颗被驯服的心就可以稳稳的、一心一意的保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了。

还有在第十五回中首次出现了上师观音菩萨派来暗中护佑的护法神的身影,他们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驾伽蓝。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修炼,其实一上来就有师父的法身或护法神等时刻看护着修炼者。因为修炼是极其严肃的事情,行与不行,全在于自身的一念是否归正;当然也有邪魔的干扰并会取其性命的。所以说,要想修炼,没有上师、师父的全面保护,是根本不可能的;直至修到你自己能保护你自己为止。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十二)

当唐僧师徒二人行至观音禅院,由于孙悟空显示心又起,将锦襕袈裟拿将出来给那金池长老览阅。致使活了二百七十岁的他奸心贪念顿起,老泪纵横,并与两个徒儿广谋、广智定毒计置他师徒于死地而后快。但到头来“弄得个高寿老僧该命丧,观音禅院化为尘!”在这里,人物的名字有其寓意:金池长老即矜持之心的表示。虚荣心、嫉妒心使他妒火中烧,害人害己,不见南墙不死心,一头撞墙而死;他的两个徒儿广谋、广智可谓智谋广大,但人心邪念作祟,是非原则时刻,因一己之私利,往往会干出杀人越货的狠毒勾当。修炼人对财物的执著,尤其是对佛家宝物更应舍此妄想贪心。而孙悟空借广目天王的辟火罩,好借好还,倒给修炼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原故,袈裟才失手的。想当年在三星洞菩提祖师处,不也是因显示心,在众人面前变棵大树,被祖师开了出去的吗。修炼人得有个记性,否则一大堆的执着心何时才能剪除了断。要知道修炼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间不等人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熊罴精趁夜又盗走了那件佛衣袈裟。这妖魔竟与一道人、一个白衣秀士商量开个“佛衣会”,以示庆贺。不期孙悟空赶到先后将那道人与白衣秀士一并打死,乃是一匹苍狼与一条白花蛇怪成精而成。宇宙中有一个理,就是不允许动物修炼,因为一旦修行成精就要出来害人,干坏事,干扰正法。而那熊山君黑大王却也是个修成人道的熊罴精。它常来寺里与金池长老讲经,并传了些养神服气之术,故以朋友相称。熊罴精这一心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雄心、干事心。所谓人的雄心壮志,也不过是人的一些小志行于世间罢了。这种心虽能济世,但不能救人,终是贻害无穷。倘再从金池长老方面看,既修行佛门,就有个不二法门的问题。他自己引进那旁门外道,无异于掺炼了邪法,故此引火烧身。再有他们都贪恋那佛衣袈裟,乃是出家修炼人的执著大忌。在常人的一切执著都修去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对修佛修道的物品物件还这么执着呢?与此相反,在本书的第九十八回,阿傩、伽叶引唐僧看取经书时,一再找唐僧要赠物。“唐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在这里既有为后世信众供养和尚僧尼的示范;其实也有要将本次修炼这最后的一点人心执著修尽而无漏的深刻喻意所在。最终观音菩萨收伏了熊罴精,做了个守山大神。“菩萨亦带了熊罴,迳回大海。”大海乃佛慈悲之泪化成。菩萨从慈悲中来,复又回慈悲中去。待孙大圣一把火烧了黑风洞,从此也了断了一段关难。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十三)

唐僧师徒二人行至高老庄,在云栈洞孙悟空收伏了猪悟能。猪悟能原本是天蓬元帅,只因酒醉戏嫦娥遭贬黜下界。正如他自己介绍的那样:“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下得凡间,也是姻缘巧会,在高家做了一个女婿。毕竟他慧根不浅,有此大缘分,被观音菩萨看中,做了唐三藏的二徒弟,得法号悟能。他其实就是人的真实本能,人的智慧、智力的真实不谬的想法与体现。又因他本人已断了五荤之厌,遂唐僧又给他取了一个别名猪八戒。可以看到戒律在修炼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破戒则千劫难修,无异于自我毁灭。第十九回有一首诗恰如其分的说明了唐僧收了孙悟空与猪悟能的好处与自在:“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一主一宾无间隔,三交三合有玄微。性情并喜贞元聚,同证西方话不违。”既收伏了他俩徒弟,这也使唐僧在修炼的路上性情得以合和与稳定了下来。也正是由于这智慧的提高与境界的升华,也才使他心智大开。乌巢禅师口诵传之的《多心经》,唐僧耳闻一遍,即能记忆。其实,路遇浮屠山,这个乌巢禅师也是有其喻意的。浮屠即觉悟的意思。乌巢可理解为这个世间黑夜中的修行并所证悟得道的心路历程。禅师既是这心灵修炼,行于黑夜的一盏指路明灯,惟有心灯一盏,才能照亮通往西天我佛如来境界的前程。而“那禅师化作金光,迳上乌巢而去。——只见莲生万朵,祥雾护千层。”那孙行者“举铁棒往上乱捣,纵有揽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说明真修得道之人是谁也动不了的。

还有猪八戒既有妻室而出家跟唐僧去西天取经,又因他在天界胡为之故,难免心内积淀一些爱欲、色心的恶习。在以后的修炼道路上也时不时的表现出来。惟有一念正,守住戒律,才能将此固习克服掉。再有就是他说的“恨苦修行”,这在刚入门修炼阶段尚可。但是修炼就是返本归真,这个基点一定得摆正,否则,忙乎一生也难成正果。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十四)

当唐僧师徒三众走到黄风岭时,遇到了擅吹三昧神风的黄风怪,使他们进步不前,也使孙行者害了眼病。得亏李长庚用“三花九子膏”治愈了他的风眼,复又请来灵吉菩萨,用那飞龙杖与定心丹降住该风魔,将唐僧从定风桩上解救了下来。这全赖孙悟空与猪悟能这一对性情初次磨合的功劳,心灵与本能的和谐。正如兄弟情谊,性情怡然,脾气调顺,心坚定者,风魔堪可破。而那黄风怪竟然是一个黄毛貂鼠,它本是灵山脚下的得道老鼠,因为偷油遂而成精故成此难。这真是无风不起浪,然风能使火旺而攻心,火是克木而伤肝,此谓之不仁。所以要使火灭而养仁,就须先将此风魔搞定才行。子鼠乃初破混沌之意,一元复始,作为唐僧师徒的取经修炼之事,更应是而今迈步从头越。

待到了“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的流沙河时,孙悟空与猪悟能的配合就更渐成熟。只因为沙悟净的心性狡黠,才使得猪八戒三次交锋无功而返。向后来还是观音菩萨派慧岸木叉行者,才收了沙和尚的心,做了唐僧的三徒弟。沙悟净当然是悟得本来之性净也。悟净乃性之金者,而心性也正是悟空与悟净相结合的真实体现。所以说修心性才是修炼的根本之道。前因作为卷帘将军的沙和尚在天庭由于心性不净欠稳失手打碎玻璃盏,多亏赤脚大仙说情,也才成全了这手足之情,也才有机会临凡界保唐僧入沙门求得正果,返回天庭。至此,书中第二十二回,师徒四人并白龙马一起聚齐,他们将全心全意,勇猛精进,一道共赴西天取经。有诗为证:“五行匹配合天真,认得从前旧主人。炼已立基为妙用,辨明邪正见原因。金来归性还同类,木去求情共复沦。二土全功成寂寞,调和水火没纤尘。”而“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实是比喻人生之景况。他们一行越过八百里流沙河,也至此超越了人心烦累,自性升华,“了悟真如,顿开尘锁,自跳出性海流沙,浑无挂碍,迳投大路西去。”而那用九个骷髅系绳子结作成九宫状,再在上安上菩萨葫芦,所做成的法船,正是明喻天上的神佛已派大法船普度众生来了。九个骷髅形象却是暗寓此乃这是宇宙第九次大毁灭,而九宫却可解释为新的宇宙大穹将会再度从组。这也就是这法船用葫芦做成的一大天机秘密所在,这才叫大秘密的葫芦,大法船的根底。不到最后神佛不会说破。而真修惟有大智慧者才能抵达圆满的彼岸,因故菩萨才会派他的使者木叉行者,又曰慧岸。而孙悟空每一次遇到棘手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就去找观音菩萨等一路能解决问题的佛道神。其实这正是他学好法、向内找的一大法宝与智慧运用的如意体现,也是在修炼路上真正解决问题的一把万能的钥匙。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十五)

唐僧师徒四众继续向西行时,所遇到的首难便是观音、普贤、文姝和黎山老母四菩萨对他们的考验,可以说这次考验是全方位的。人活在世间无非是名利情或财与色。而求富贵、美色与成家立业就成了修炼路上必闯的三关。看那孙悟空“情知定是佛仙点化,他却不敢泄漏天机。”说明他的心性已经相当稳定,明心见性,凡事做到不动心,才是修炼者的当行本色。唐僧、沙和尚在过关面前,也是经住了考验,只是猪八戒却才动了心,心还是放不下,险些破了戒规。他曾说:常言道:“和尚是色中的饿鬼”,哪个不要如此。正因为人皆有此心,所以说一上来这一关就要求修炼者人人都得过,无有例外,这也是修炼人与常人的真正区别所在。

再说他们个人手中的法器。唐僧手中的九环锡杖是释迦牟尼佛亲传奉送的。但锡作为金属,在人间来看,他的熔点很低,易熔化。这也说明惟有修炼出金刚意志,坚如磐石,走到终极目标,才能成功圆满。同时“故金锡以喻明德”之意(《文心雕龙》);而孙悟空的金箍棒是天河定海神珍;猪八戒的九齿钉耙是神冰铁制成,他兄弟俩的法器都是铁家伙,表明他俩的心坚定似铁;而沙和尚的降妖宝杖虽说是一条木棒,但也非凡,乃是月亮上采伐制成的,但木杖的心里却有一根金条封藏。正可以说明他的金性难移,一心不二。这四人的法器都可以说是他们各自如意思想主张与智慧神通的外部体现。金箍棒应属纯阳一条,打遍天下无敌手。九环锡杖,九齿钉耙皆应在“九”,属老阳尊数,惟有沙僧的宝杖从月亮上采伐而成,当属老阴,也是其性静,至真至性的表达。再加上白龙马,五行阴阳平衡合和,一体归正归真,才能超凡脱俗,超凡入圣。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十六)

唐僧师徒一行坐上葫芦法船渡过了象征着世间恶水的八百里流沙河,实际上他们已然超凡脱俗,脱胎换骨,业已进入到出世间的修炼境界。而这具体表现就是他们已经走到了万寿山上的五庄观。到了万寿山实是在说明他们已经超脱六道生死轮回,得以永生;而五庄观,也就是自我身体五脏的返观内视。要说五庄观的主人是镇元子,即真元子也。他的观宇中有一棵奇异大树,所结的人参果,像三朝未满的孩童,“有缘的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却是只与五行相畏。”可以说,吃得人参果,就表明此人身体内已修炼出元婴来,也就是佛家讲的金刚不坏之体。而与五行相畏,说明他不能过来到我们这个空间,但他确实是真实存在的。道家讲性命双修,可以修出元婴来;同理,有许多佛家高深的修炼方法,同样也是本体也要,修出金刚之体即佛体来。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和尚作为护法的副元神,他们明白所以各自偷吃了一枚,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唐僧因附着肉眼凡胎,是主意识修炼,可能是潜意识中不二法门的缘故,使他不敢轻易妄为吃下。而道童手里拿的金击子,托着的丹盘,丹盘上的人参果,不正是人的身体内丹田所产生的元婴形象的体现吗。而清风、明月两个道童也正是体现了修到这等境界的胸怀之朗照。但是由于孙悟空兄弟们的不良举动,也惹得他俩大动肝火,孙行者一怒之下又将那棵参天大树撂倒了,断了灵根。致使镇元大仙回来,又对他们师徒皮鞭相加。其实这有一个修炼者仁忍的功夫在里面,第二十六回开篇诗作便是明证:“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常言刃字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终成空与非。”修炼人就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更何况有时又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太好的时候呢。

其实唐僧一行来到五庄观吃得人参果,这是修炼到高层次境界的体现。而孙行者撂倒大树,断了灵根,其实也是断了自我身上的本真之根苗。要想从新修炼,就得自我悔过,自己修补才行。所以他又到十洲三岛遍访三老九老欲觅得一灵丹妙方,好让大树起死回生。无奈这些神仙的能耐只能施用于世间人事,这出世间的活计还非观音菩萨这个上师来办不可。其实这又是一次孙悟空向内找、学好法之后的改过自新,从新“树”立正信,坚定正念的过程 。最后当唐僧晓得了个中缘由后,欣然也就吃了一枚人参果。这也正是他本人悟道得道的实践所得。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十七)

唐僧一行又行至白虎岭时,遇见了一个女妖精,她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叫做白骨夫人。并且三次化作人形,骗取唐僧的肉吃。只道唐僧、猪八戒蠢动时,多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妖精的诡计,先后三棒才将其真魂灵光打死,登时化作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尸魔三戏唐三藏”,其实这尸魔也就是佛教常讲的“三毒”:贪、嗔、痴。世间有此三毒,便永无宁日。贪欲之心,能制造色胆包天,恣意妄为;嗔怒之心,能使人妒火中烧,铤而走险;痴迷之心,心智无明,痴心妄想,乃一切苦难之母。这也正是唐僧与猪八戒的软肋弱点所在。到了唐僧还是听从了猪八戒的怂恿,将孙悟空赶回了老家花果山。从此唐僧便失去了一颗坚定不迷的本心,这才教雪上加霜。

孙悟空回到了花果山,山上的小猴只存活了一千二百多个。这也证明了他在修炼的这条路上已修去了很多的执著烦恼。但是他这一走,唐僧自然要六神无主,魂不守舍,犯了难,竟投向南边“碗子山波月洞”黄袍怪住的地方,不期被绑在了定魂桩上。黄袍怪原是二十八星宿奎木狼下凡,它所抢占的百花羞是宝像国国王的三公主。原也是天界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与奎木狼爱慕私情,思凡下界,与它配了十三年夫妻。这真是英雄爱美人。美人慕英雄。所以说,这一回书讲的是如何过好“名”这一难关的故事。正如书中写的那样:“一个为声名,怎肯干休?一个为师父,断然不怕。”声名即是夺取功名也,谁人都知道,人活着无非是为了名利情。而这浪得虚名却占了头名,“黄袍加身“在所难免,有自吹自擂的成分在里面。倘如果是修炼人不站在法中修好自己,便容易自心生魔,随心而化,弄出一些连自己都无法逆料的事来,毁于一旦。不是证实法,而是证实自己,有意无意都会出此差错。特别是修炼了一段时间,自己已有了一些明显的身体变化,天目神通是开着修的,更要警惕、谨慎行事。
宝像国正是庄严宝相的代名词。当唐僧一行进入宝像国时,说明他们作为修炼人无论从内在与外表来看都与众不同,非同凡响。这是有目共睹的,无论自己或他人都能感受的到。但是由于唐僧的禅心本念被迷,孙悟空之本心离位,沙僧之本性被妖魔俘获,猪八戒之本能变得散漫,白龙马之本意心有意而力不足,亦是苦苦支撑,正如诗曰:“意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尽凋零。黄婆伤损通分别,道义消疏怎得成!”这正是为名所累,反被魔欺心。那黄袍怪到了宝像国竟把一个好端端的唐僧变成了一只老虎,被其妖魔化了一回。心性出的问题还须心治。当猪八戒到花果山请孙悟空搭救师父时,悟空道:“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并道出了“一日为石,终身为父”的至理名言。当孙悟空收心并下海净净身子,去去妖精气,证明作为水之法源,修炼者是须臾不能离的。守住自己的一思一念,方能一心同体战胜心魔,遂得到通关文牒,走上通往西天的正道。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十八)

唐僧师徒四人一山一山的走,一难一难的过。有时但有人言,山中有妖怪,唐僧被唬得怕心陡起。失了方寸。这时,孙行者便及时安慰道:“师父休要胡思乱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心无挂碍,方无恐怖,是啊,没有怕的因素,那怕心自然会荡然无存。随即唐僧又发出慨叹:“几时能够此身闲?”在修炼了一段时间,到了一定境界之后,这安逸心,求清净心就会泛起。佛法修炼是要勇猛精进的。这一颗心一有,那么必将招致邪魔的侵扰。这不,当他们走到平顶山莲化洞时,就遇到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二位魔头,他们原是太上老君的两个看炉的童子。他俩偷了老君的五件宝贝,下到凡间也想炼丹成仙。但他们一听说,“唐僧乃金禅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寿长生哩。”就开始邪悟,顿生歹念。修道者本讲清净无为,所居莲花洞正合此意。但其一念不纯,目标不高,只为延寿长生,所以他们才有缘身处平顶山。其实,佛道两家所走的路虽不尽相同,但是其最终的目标应是一致的,那就是都要开功开悟,成佛成道,修成觉者与真人。所以说,佛道两家的修炼,各有各的上师,各有各的修炼方法与机制,根本就不能掺合著修的。一掺合保准乱套,就连自己的意念都要求专一,就守住一门修,直至开功开悟。如此说来,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的炼丹术,是需要他们的五件宝贝来助阵的。而唐僧一行的佛门修炼,却是不假外物,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悟即刹那成正”。倘从唐僧一行修炼的角度来看,遇上这两个邪魔,正是由于唐僧怕心与安逸心,以及猪八戒这一本能在巡山等做事上的偷懒耍滑,贪吃贪睡,自己糊弄自己所造成的。如果修炼者只满足于安逸心,认为自己修炼的不错了,从而自满,走不出自我,那么这一层天就无法再突破,这就真的住在了“平顶山”了,修炼也就因此止步不前了,去西天取经这个目标何时才能实现?修炼就是这么回事,不进则退,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好在孙悟空这个本心真性看得分明,不会上当受骗。正是由于这个主人翁在修炼路上的勇猛精进,“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也才最终战胜修炼上这两个拦路的魔障。要说起端由来,这还是观音菩萨设计用来考验,看他们“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虽说是上师的精心安排,但作为修炼弟子,你本身没有那个难,师父也是不会给你强加上去的。凡是还得向内找,都是有原因的。从正理讲,他们师徒所遇莲花洞,也表明他们的丹田之上已经生出了一个莲花盘,那先前产生的元婴就当坐在这个莲花宝座上了。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十九)

当唐僧师徒来到宝林寺欲借宿时,寺里的僧官因前次一些云游僧留宿在寺里的恶行,拒绝唐僧的请求。这旨在揭示修炼人在生活细节问题上,诸如借钱、借物、留宿、吃饭与交往等等都应该检点注重自我形象,并且行的正才对。随后当他们暂住在寺里后,唐僧对着当空一轮皎洁的明月,吟诵了一首古风。孙悟空则给他解释了温养二八,九九成功的道理。而沙僧也道得一首诗:“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既然五行的配合全在于土,那么,从做人的角度看五常:仁义礼智信,其根本还在于信,无信则其他四项无存,而信属于土。所以说,人的意念相当重要,一思一念都要归正。

话说乌鸡国的国王,三年前被钟南山来的一个全真推下了八角玻璃井里,溺水身亡。那全真道士摇身一变遂成了假国王。一晃三年灾满,国王鬼魂托梦给唐僧,请求降妖报冤一事。因太子从中周旋,问清缘由,使得真相大白,孙行者兄弟捉妖拿怪也就顺理成章,手到擒来。原来这全真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当年国王因亵渎菩萨,致使如来佛降旨,遭此孽报。这表面的故事叙述尚且如此,但是倘从深层阐释,象征的意义非常明显,同时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国王落得此难,皆因自己一时恶念所致。而命中能做得帝王,皆是仰仗神佛的恩典与赐予。行者说“立帝货”是也。其次,国王的落难处是八角琉璃井,这“八角”便是人心勾心斗角之意。半信半疑,疑心重当是修炼者的一大禁忌。尤其是真国王的手中还持有白玉硅,表明他的身体净化的如白玉一般,意即是个佛体了。这时的修炼者无论从心态、境界与思想上都已经处于稳定的状态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这个真国王,也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的法王就会死掉,被假国王替代。还有,太子可看做是修炼者身上所修出的元婴,也就是佛体。倘或这时他还出外杀生打猎,口舌之欲未断,扪心自问,所修出的慈悲心又到哪里去了?再有,乌鸡国,这“乌”字便做“黑”讲,而金鸡报晓,不久将大白于天下。证明唐僧师徒的修炼与西天取经之路,这时已经看到了一线曙色光明。将这个妖怪变成的假国王除掉,乌鸡就将从新换上金鸡。及时扫除修炼路上的魔障,自我真性更加净化与纯洁,明慧增智,神通法力也会更加高强。最后,唐僧在登上西牛贺洲后,特别是来到宝林寺,看到寺庙里塑立起的神佛与菩萨的大型雕塑,感慨万千,叩神拜佛之心油然而生,“遇佛拜佛,逢塔扫塔”。但也许问题就出在这里,话又说回来,现在的人们又有多少是真心拜佛,求得正果的。你拜、我拜,大家都来拜,就容易拜出个假佛假菩萨来,这都是人们的有求之心所造成的恶果。一旦修炼人也去拜,问题的严重性也就相当大了。这也就是那个青毛狮子所以能做怪的原因,“狮”亦有“师”之意,但不是正路;同时,也因此被那妖精变做个假唐僧出来,使他们师徒难认,真法假法难辨。凡是不要被假我、假象控制,要让真我作主。严格讲来,唐僧这个师父其实也是个修炼之人。他自我也是遵循佛法的标准才能一步一步的修上去,直至功成圆满的。所以说,谁是真正的佛,真正的师父,哪个是真法、正法,第三十八回开篇一首诗,叙道的再明白不过了:“逢君只说受生因,便作如来会上人。一念静观尘世佛,十方同看降威神。欲知今日真明主,须问当年嫡母身。别有世间曾未见,一行一步一花新。”“尘世佛”也就是尘世中的修炼人。你的来源并非你所看到的表面那样,也许你的来源与背景,通过真修才可能知道。一言以蔽之曰,真真假假重在悟。不悟什么也不可能得到。

文章《西游记三乘解法》(二十)

凡性命双修的功法,是可以修炼出元婴来的。但是倘心性把握不住,一念不正,虽是正法门修炼,也有可能修到邪法那去。圣婴大王红孩儿就属于此类。还有就是一味的行有为的善事,掺杂着人情,致使陷入做事当中不能自拔,误中恶人的圈套。唐僧不辨真假搭救红孩儿就属这种情况。但它们的性质却是相同的,其实就是走了邪道。第四十回的一首诗讲的明白:“道德高隆魔障高,禅机本静静生妖。心君正直行中道,木母痴顽口外口。意马不言怀爱欲,黄婆无语自忧焦。客邪得志空欢喜,毕竟还从正处消。”正因为唐僧心思用的不对,猪八戒这个本能也就易犯昏智的毛病,同样被那红孩儿擒了去。这红孩儿住在号山枯松涧水云洞。正因为居住的地方火旺心盛,又修炼出“三昧真火”,凡人不可近前,且又算计着想吃唐僧肉,得以长生自在。这正是心性不正,修炼不走正道造成的。也是唐僧有此心魔的外化体现,固有此难。“三昧真火”乃三昧大定,但是过去的修炼都是修炼人的副元神、副意识,如此坐禅定功,也许真正的自我并未修炼。也就是说自我容易被表象所迷,而干坏事。而红孩儿每一出战必推出五辆车子以示五行运功配合之用。说明他对自己固有的一套功法的相当自信而不能自拔,终是走不出世间法的修炼。那六健将:云里雾、雾里云、急如火、快如风、兴烘掀、掀烘兴也正是这性格的外在表现与总结。再有就是他假变成观音菩萨形象哄骗猪八戒。这可说是犯了逆天大罪,这是直接对佛法的亵渎。而菩萨给他幻化的莲花盘也就只是一个想往、虚幻与陷阱。但由于菩萨的大慈大悲,收伏了红孩儿,便将金箍儿带在了红孩儿的头上,以示对他的时时管束。如来佛给了观音菩萨“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儿带在了孙悟空头上以示对心的时时管束;另一个禁箍儿给了守山大神熊山君,以示对事业心与雄心的管束。其实这三个箍儿对于收伏并修去自我的心魔,意义也是重大而深远的,特别应注意的。特别强调的是,孙悟空包括沙僧,这个本心真性一直没有被迷惑,意识清醒,誓与红孩儿拼杀到底,也险些搭了性命。幸亏孙悟空向内找,找观音菩萨,也就是找真法与学法的过程,心念纯正,一路正信,才将这个心魔彻底制服,实属不易。他们师徒一路走来,可以说退悔之意全无,尽心尽意尽力,前程一片光明,但是他们所走的修炼之路,离目地地——灵山,还早着呢。

(接下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顷刻间,到了庄前。行者拑着他的钯,揪着他的耳道:“你看那厅堂上端坐的是谁?乃吾师也。”那高氏诸亲友与老高,忽见行者把那怪背绑揪耳而来,一个个欣然迎到天井中,道声“长老!长老!他正是我家的女婿!”
  • 台中市中秋“月冠全台”系列特别活动,今年由新闻处与文化局联手扩大举办,从10日晚上7:30在中山堂,由真人扮演的戏偶“西游记之惊爆火焰山”演出拉开序幕(如图),接着中秋节当天在丰乐公园的系列活动,市府还特别邀请到金曲天后黄小琥、美声天后戴爱玲,以及Tank、星光三班黎础宁、王牌乐团等知名艺人来到现场一起同乐,相关讯息可上网站
  • “天兵天将”顾名思义是指天国世界中的将领和士兵,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他们的出场。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卫护天宫,维护佛法,下界降妖除魔。比如,《西游记》中就描写到:托塔李天王受玉皇大帝差遣,率领十万天兵天将来降服孙悟空。
  • 一位美丽痴情的女王、一条喝了其中的水就能生孩子的子母河,《西游记》中描写的“女儿国”曾经留给人无数的幻想。“女儿国”究竟是吴承恩全凭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虚构出来的理想乐园,还是历史上果真有过这样一个“女儿国”呢?
  • (大纪元记者靳欣报导)近两日,一首根据著名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曲改编的《杨佳版:敢问路在何方》的新歌在网络上风传。这是继两个星期前窜红中国大陆数万论坛,引起巨大轰动的歌曲《冲袋奶粉给党喝》之后,由同一位歌手在电视节目《大陆新闻解读》中再次推出的新作。
  • 老话讲“妖不胜德”,在《西游记》中,作者对一些小妖出场的描述也很真实生动且耐人思量。
  • 不一时,将出酒肴,无非鱼肉之类。二人对酌。朱恩问道:“大哥有几位令郎?”施复答道:“只有一个,刚才二岁,不知贤弟有几个?”朱恩道:“止有一个女儿,也才二岁。”便教浑家抱出来,与施复观看。朱恩又道:“大哥,我与你兄弟之间,再结个儿女亲家何如?”施复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两下联了姻事,愈加亲热。杯来盏去,直饮至更余方止。
  • 这首诗引着两个古人阴骘的故事。第一句说:“还带曾消纵理纹。”乃唐朝晋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鉴,以决行藏。那相士说:“足下功名事,且不必问。更有句话,如不见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岂敢见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纵理纹入口,数年之间,必致饿死沟渠。”连相钱俱不肯受。裴度是个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话休烦絮。一日张孝基有事来到陈留郡中,借个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处游玩。末后来至市上,只见个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驱逐他起身。张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与他几个钱钞。那朱信原是过家老仆,极会鉴貌辨色,随机应变,是个伶俐人儿。当下取钱递与这乞丐,把眼观看,吃了一惊,急忙赶来,对张孝基说道:“官人向来寻访小官人下落。适来丐者,面貌好生厮像。”张孝基便定了脚,分付道:“你再去细看。若果是他,必然认得你。且莫说我是你家女婿,太公产业都归于我。只说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对答,然后你便引他来相见,我自有处。”
  • 说这汉末时,许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过名善,真个田连阡陌、牛马成群,庄房屋舍,几十余处,童仆厮养,不计其数。他虽然是个富翁,一生省俭做家,从没有穿一件新鲜衣服、吃一味可口东西;也不晓得花朝月夕,同个朋友到胜景处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时八节,备个筵席,会一会亲族,请一请乡党。终日缩在家中,皱着两个眉头,吃这碗枯茶淡饭。一把匙钥,紧紧挂在身边,丝毫东西,都要亲手出放。房中桌上,更无别物,单单一个算盘、几本账簿。身子恰像生铁铸就、熟铜打成,长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正是:世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