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刻舟求剑

(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108
【字号】    
   标签: tags: ,

【原文】
楚人有涉江(1)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2)契(3)其舟,曰:“是(4)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 亦惑(5)乎?以此故法(6)为(7)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注解】
(1)涉江:渡江。涉,乘船渡水。
(2)遽:立刻。
(3)契:刻,动词,用刀子雕刻。
(4)是:此处。
(5)惑:困惑;迷惑。
(6)故法:旧法。
(7)为:治理。
【故事阐述】

有一个楚国人坐船渡江,途中不小心把宝剑掉到水里。当时这个人并没有立刻跳下水去找那把剑,只是很快地在船身上刻了个记号,还说:“这里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 地方。”等船靠岸停了之后,他就从记号处跳下水去寻找剑。可是船已经走动了,而剑落在水里是不会动的,用这种方法找剑,不是很奇怪吗?

如果用旧法治理国家,而不考虑时空的发展变化,就会像这个求剑者的行为一样令人困惑不解。这是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一书中,阐述国君治理国政的道理。他认为国君治国应要符合时宜,明白世事在变,若一味沿袭旧法不知改革,那么就无法治国。后来这个典故就被浓缩成“刻舟求剑”这一句成语,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讨论】
(1)这位楚国人刻舟求剑的目地是什么?
(2)为什么这位楚国人找不到他的剑?
(3)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什么启示?

【造句练习】
例:遇到问题时,如果只想用老方法去解决新问题,就会像刻舟求剑般无法达到目地。
例:钱掉了你就应该循原路去找钱,只在屋子里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根本不可能找到。

【相似成语】
守株待兔;胶柱鼓瑟;食古不化;一成不变

【课后时间】
四个字成语接龙:
刻舟求剑 → 剑( )( )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子张向孔子请教为政的道理,孔子说:“君子治理民众,不要用很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不要用很远的目标来诱导他们,也不要强迫他们做他们无法做到的事情。”
  • 子曰:“不患(1)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第一》)
  • 子曰:“甯武子(1),邦有道,则知(2);邦无道,则愚(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
  • 臣本布衣(1),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2)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3),猥自枉屈(4),三顾(5)臣于草庐之中,咨(6)臣以当世之事,由是(7)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8)。(诸葛亮•《前出师表》)
  • 记卢生邯郸(1)逆旅(2)遇道者吕翁,……时(3)主人蒸黄粱(4),生(5)梦人枕中,……生举进士,累官(6)至节度使(7),为相(8)十年……。及(9)醒,黄粱尚未熟,怪曰:“岂(10)其梦寐(11)耶?”后人由此引申出“黄粱一梦”。(唐•沈既济《枕中记》)
  • 秦之围邯郸,赵使(1)平原君(2)求救,合从(3)于楚(4),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5)。平原君曰:“使(6)文能取胜,则善矣。文 不能取胜,则歃血(7)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8),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4),不知其仁(5)。焉用佞?”(《论语•公冶长第五》)
  • 顾荣(1)在洛阳,尝(2)应(3)人请(4),觉行炙(5)人有欲炙之色(6),因辍(7)己施(8)焉;同坐嗤(9)之。荣曰:“岂有终日执(10) 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11),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12);问其所以(13),乃受炙人也。(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辞辛劳的周游列国。这一年,他正准备到楚国去,却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被两国的军队包围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粮食耗尽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