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妙联趣谈(四)

明珠
font print 人气: 230
【字号】    
   标签: tags:

2、中国古代门联趣谈

门联也称楹联,是将联语或挂或贴或直接刻在门柱或楹柱上。门联创作和张贴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哪一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依《平水韵》区别),就是上联,贴在门的右边。另一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贴在门的左边。所以在创作门联时,这个原则应特别注意,不然别人拿去了也不知那幅联是上联或下联,就不知该怎么贴了。

中国古代门联的联语,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也可以说是古人利用门联这种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同时也是是对 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一种传播。

据清朝的楹联大师梁章钜《楹联丛话》书中记载,乾隆五十五年八月,恭值乾隆皇上八旬万寿。纪文达公(纪晓岚)曾创作了一副门联,在京中一经坛上展出,轰动一时,被当时的文人一致认为是“极典丽,又极浑成,竟如天造地设者。”其联云: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此联首先用“八千”来表示岁月春秋的漫长;“八方”本指四方(东南西北)、四隅(西南、西北、东南、东北),此处借指天下(古代典籍中多见这个词)。“向化”即归化、归附。“八风”,一说是:“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地形训》)“五数”指五行阴阳变化之数,古谓其数合天地造化之神功。“五世同堂”指乾隆皇上五世孙曾同堂,古来也只有乾隆皇帝一位。其实乾隆皇帝在七旬万寿时已经是五世同堂了。“五福”,一说是:“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享尽天年)。”(《尚书•洪范》)“昌期”指兴隆昌盛时期。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被后来的历史学家所公认的。乾隆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圣寿最长的一位皇帝。此联正如清朝的文人形容的那样,也许人类的历史,中华的文化,仓颉造字等等一切的一切,冥冥中似由天定好的,否则又如何能写出此天造地设的门联呢?

在清朝,京师中历代帝王庙及孔庙(文庙)的门联,一般都由皇上御制。如乾隆皇帝曾为文庙的大成殿题一联云: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上联赞孔子的道德,下联赞孔子的功绩;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孔子的尊崇之隆。清朝的楹联大师梁章钜对此联的评价是:“惟圣人能言圣人,后有作者弗可及矣。”(《楹联丛话》)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南巡到山东邹县的孟子庙,御题一门联云:

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下联中的“孔颜”是指孔子及孔子的学生颜回。梁章钜对此联的评价是:“奎藻昭回(皇上的题字如日月星辰之光),当与七篇之书(借指《孟子》,因书中有七个章回)同寿天壤也。”

孔子的学生曾子以“孝”著称,被后世尊为“宗圣”。山东嘉祥县有曾子庙,其楹联云:

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万世咸承厥训;
超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外,一人独得其宗。

上联的“格致”指风格气韵;“诚正”指心意真诚,思想端正;“修齐治平”是 修身、齐家、治国、使天下太平的省称。原话是出自《礼记•大学》。“厥训”意思是“他的说教”。下联的用词均为常见词组,笔者就不再解释。此联对曾子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孔子的学生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以政事见称。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被追封“卫侯”。济甯州之仲家村,为子路的故里。有仲氏祠,其门联云: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上联的“允”字在句子中当副词,意思是“确实、果然”,此联颂扬了子路“闻过则喜”、“见义必为”等美德,子路的事迹详见《论语》中的记载。从以上列举的几副门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对孔孟之道的崇尚,对能够依孔孟之道处事的人的尊敬。

清初的顺治年间,关公被顺治皇帝封为“忠义神武大帝”,尊崇之典,实为历代之最。因此在清朝,中国的关帝庙在各地是最多的,关羽忠义的美德也被很多文人通过门联创作来颂扬。

河南许州(许昌)八里桥有一关帝庙,壁有画像:关帝骑马居中,曹公及张辽等分立两旁,酌酒饯行。有门联云:

亦知吾故主尚存乎?从今日遍逐天涯,且休道万钟千驷;
曾许汝立功乃去耳!倘他日相逢歧路,又肯忘樽酒绨袍。

此联在当时最着于人口,所叙之事亦见正史。其中“万钟”指优厚的奉禄,出自《孟子•告子上》。“千驷”借指很多的马,本出自《论语•季氏》,后来演变成形容非常的富有;《世说新语•言语》篇有“千驷之富”一词。上联的大意是:听到了吾故主刘玄德兄的消息了,今日就是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他啊!您(曹操)就算给我再大的官爵,再多的钱财都留不住我啊!

下联的“樽酒”一词有惜别之意,出自东汉才女班昭的《东征赋》:“酌樽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而“绨袍”的典故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战国时魏人范雎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遭其毁谤,笞辱几死。后逃至秦国改名张禄,仕秦为相,权势显赫。魏闻秦将东伐,命须贾使秦,范雎乔装,敝衣往见。须贾不知,怜其寒而赠一绨袍。迨后知雎即秦相张禄,乃惶恐请罪。雎以贾尚有赠袍念旧之情,终宽释之。下联的大意是:我曾答应过您(曹操)立功(斩颜良)了再离去!倘若他日我们狭路相逢,我一定不会忘记曹公的“绨袍”之情啊!

后来关羽有华容道义释曹操之事。此联以关公的口气来写,赏读后令人对关公忠义之气节不禁肃然起敬。(据正史《三国志》记载,颜良确为关公所杀,而却未讲明是谁杀了文丑。)

另有一关帝庙门联云:“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上联的“武穆”指岳飞。下联的“文宣”指孔子,是山东人,而关羽是山西人。此联对关羽的褒扬之辞溢于言表。

清朝的文人徐锡麟、钱泳合著的《熙朝新语》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件有趣的故事:山东秀才张大美平时很虔诚的敬奉关帝,常到关帝庙上香。有一次在病中梦入关帝庙,见关帝穿着清朝的衣服在处理事情。过了一会儿,关帝叫张大美的名字,并说:“我庙中楹柱上的对联太粗俗了,我很不满意。我跟你有香火之缘,你就帮我重新写一副楹联吧。”张大美不愧是读书人,即跪在地上诵一联云:

数定三分,扶汉室削吴吞魏,辛苦备尝,未了平生事业;
志存一统,佐熙朝伏寇降魔,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

关帝深加叹赏,曰:“此四十二字,尔来岁当知好处也。”次年乡试,首场张大美构思答卷未就,倦而打盹。梦到关帝叫他,说:“起来,起来!你忘了对联字数吗?”张大美惊醒,突然觉得文思沛然,答起卷子来就如事先拟好的一样。至榜发,中第四十二名,适符联字之数。

下联的“熙朝”意思是“使(蜀汉)兴盛”;“威灵”意思是“显赫的声威”;“丕振”的意思是“大振”;这三个词在古代的典籍中很常见。这副对联不仅很切合关羽的事迹,而且对仗工整,音律平仄和谐。在褒扬关羽的同时也道出了忠义之士的艰辛。◇
(未完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天膺运演真机,浊世青莲救众危。
    诗颂佛恩充浩瀚,弦歌圣德布慈悲。
    朱颜绿鬓春风沐,白纻清音泽雨施。
    神女散花花解泰,健儿擂鼓鼓昌熙。
    来仪彩凤因韶舞,去垢灵犀是隽词。
    亘古良缘君莫失,感怀巨变泪珠垂。
  • 中华的传统文化贯穿了对天地神明的敬仰,上古的圣王依天地之法则,创造了中华文化,并以道德教化世人,无为而天下治。据《易经.系辞 下》记载:“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唐朝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顶峰时期,唐诗就是那时应运而产生的;唐人从皇帝、文人到庶民无不敬奉天地神明。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对神的敬仰,对道德的崇尚,根本就不可能产生唐诗。
  • <--ads-->
  • 谈起“对联”,我们还得介绍一些对联的基本常识。严格说来,“对联”是指“对句”和“门联(楹联)”(其中包括春联)。“对句”是唐末及宋代以后文人流行的一种文字游戏,它的写作方法一般按照唐诗中今体诗的对仗方法来写,但不像今体诗平仄要求那么严,也不用押韵,但有一个原则就是“出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仄声,那么“对句”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平声,反之亦然。
  • 北宋的元祐(宋哲宗赵煦的年号)年间,当时宋朝与辽国交好,文禁甚宽。使节之间的往来亦常以谈诗论文相娱乐。苏东坡曾担任过与辽国通好的使臣。而辽国的使臣久闻苏轼大名,有心难为一下这位大学士。某日,辽使告之苏轼,辽国有一句:“三光日月星”,举国无人能对。因以之请苏东坡对句。
  • 明朝的大臣梁储为官清正,敢于直谏;他是进士出身,由翰林编修累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师衔,一度出任台阁首辅(丞相)。据祝枝山《猥谈》记载,梁储髫龄时,已具公辅之量。
  • 犹记当年上访时,和平请愿挽倾危。 泰山压顶身姿挺,恶浪滔天信仰持。 无畏无私迎巨难,可歌可泣铸丰碑。
  • 琉璃莲心不染尘 情涛欲海非吾身 烟名霞利浮云过 一念无眷洗真神
  • weed killers
    燥夜凡华一梦轻, 金颜化绪被风行。 何方有路回家土, 彼岸甘霖笑笑生!
  • ​晴川铺绿重 锦秀韵华浓 坤爱深春蓄 勤耕昼夜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