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毛遂自荐

(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37
【字号】    
   标签: tags:

(系列转载由来: 此文化课教材是正见网编辑部为弘扬中国神传文化,编写的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大纪元教育栏目编辑亦身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下一代延续的重要性,特将全系列转载过来与广大读者分享。)

【原文】
秦之围邯郸,赵使(1)平原君(2)求救,合从(3)于楚(4),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5)。平原君曰:“使(6)文能取胜,则善矣。文 不能取胜,则歃血(7)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8),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9)者,前, 自赞(10)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 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 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11)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12),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解】
(1)使:命令、派遣。
(2)平原君:赵胜(?~公元前351),战国赵武灵王的儿子。封于平原,故称为平原君。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为战国当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为赵之名相。
(3)合从:战国时苏秦倡导联合楚、齐、燕、韩、赵、魏六国,共同抵抗秦国的政策。因六国地处南北,故名“合从”。从,音“纵”。
(4)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5)偕:共同、一起。
(6)使:假设、如果。
(7)歃血:古代盟誓时,用牲血涂在嘴边,表示守信不悔。歃,音“煞”。
(8)索:探求、搜寻。
(9)毛遂: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为平原君门下食客,初无表现,后自荐随平原君至楚,与楚王定约立功。
(10)自赞:自荐。
(11)蚤:通“早”。
(12)颖脱而出:锥处囊中,尖端必冒脱而出。比喻显露才能而超越众人。

【故事阐述】

战国时代,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平原君打算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

平原君说:“假如能经由谈判而成功,那是最好的。如果谈判不成,那么也要在楚王华丽的宫廷订下盟约,一定要确立合纵之盟才回国。我不必向外寻找这样的人才,就在我的门下食客中挑选就够了。”最后他只选出十九个人,剩下的都不符合条件,没办法找齐二十个人。

这时,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动走到平原君面前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要到楚国去订下合纵的盟约,并且打算和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不需要向外寻找人才。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拿我来充数,让我一起跟去吧。”

平原君问:“你在我门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里的锥子一样,立刻就会显露出锋利的锥尖。而你在我门下三年了,我却没听说过你有什么表现,你还是留下吧!”

毛遂说:“我现在自我推荐,就是请求你把我放进袋子里,如果早点有这样的机会,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锥尖而已,而是早就显露出才能,锋芒毕露了!”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就答应让他一同前往。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会谈,从早上到中午,都还没有结果。毛遂于是持剑走到楚王面前,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终于被说服,答应赵国愿意出兵援救。于是两国当场歃血为盟,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

毛遂这次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任务,也为国家立下了功劳,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为上宾。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讨论】
(1)为什么毛遂他要极力的推荐自己呢?
(2)怎样做才能适当的表达“毛遂自荐”,而又不会让人感觉骄傲自大呢?

【造句练习】
例:老师就是欣赏你毛遂自荐的勇气,才会让你当班长。
例:这个地方我很熟,就容我毛遂自荐,当大家的导游。

【相似成语】
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课后时间】
请分享你曾经所做过“毛遂自荐”的事。

转载自: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守仁的出生即充满异象,《明史》记载他的母亲怀孕14个月才生下他。他的祖母曾做一个梦:一位身穿红袍、佩戴宝玉的神仙,在瑞云和天乐声中送来一子。祖母梦醒时,恰巧守仁出生。祖父便根据这梦兆,为孙儿取名为“云”。
  • 守仁十一岁时曾问塾师:“何为第一等事?”塾师回答:“读书考状元啊。”他却怀疑的说道:“考状元恐怕不是第一等事,或许读书学圣贤才是。”守仁三十四岁开始教授学生,但是 不以辞章记诵为重点,而是要求学生立志学做圣贤,当时天下人都认为他是标新立异、沽名钓誉。但是守仁都不为所动。
  • 管宁(1)、华歆(2)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3)而掷去之。又尝(4)同席(5)读书,有乘轩冕(6)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7)出看。宁割席分坐(8)曰:“子非吾友也!”(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 子张向孔子请教为政的道理,孔子说:“君子治理民众,不要用很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不要用很远的目标来诱导他们,也不要强迫他们做他们无法做到的事情。”
  • 子曰:“不患(1)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第一》)
  • 子曰:“甯武子(1),邦有道,则知(2);邦无道,则愚(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
  • 臣本布衣(1),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2)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3),猥自枉屈(4),三顾(5)臣于草庐之中,咨(6)臣以当世之事,由是(7)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8)。(诸葛亮•《前出师表》)
  • 记卢生邯郸(1)逆旅(2)遇道者吕翁,……时(3)主人蒸黄粱(4),生(5)梦人枕中,……生举进士,累官(6)至节度使(7),为相(8)十年……。及(9)醒,黄粱尚未熟,怪曰:“岂(10)其梦寐(11)耶?”后人由此引申出“黄粱一梦”。(唐•沈既济《枕中记》)
  •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辞辛劳的周游列国。这一年,他正准备到楚国去,却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被两国的军队包围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粮食耗尽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