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一枭:万物一体论

东海一枭

人气 487

【大纪元3月30日讯】

一、世俗难解

万物一体为儒佛道三家共识,但一向颇难为人理解,自古以来,常被斥为谬论,《古今谭概 迂腐部》载:

“一儒者谈万物一体。忽有腐儒进言:设遇猛虎,此时何以一体?又一腐儒解之曰:有道之人,尚且降龙伏虎,即遇猛虎,必能骑在虎背,决不为虎所食。”周海门笑语之曰:骑在虎背,还是两体,定是食下虎肚,方是一体。闻者大笑。”

其实,万物一体是说宇宙万物本源和根基相同,人与人、人与自然息息相通,自然物与自然物的息息相通。曹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本指同胞兄弟同父同母所生。扩而言之,人类生命都可以说是“同根”的,再进一步,在本体层,人与自然、人与物、物与物也都同根。

但在现象界,人是人,虎是虎,万物是万物,相通又有区别,身与虎、人与物亲疏有别,并非一讲“一体”,各种差别就消失或抹煞,人与虎与万物就完全等同起来了。儒家仁爱,无局限但有差等,亲亲仁民爱物,但不宜重物轻人,为了爱物而让人受害。以人饲虎的行为,为吾儒所不取。

二、文化共识

生命小宇宙,宇宙大生命。儒佛道三家都是融天地万物为一体、贯宇宙人生为一源的,这是中华文化的共同点。

道家认为,天地万物都和我们同来自同一个“道”,人与万物同为一体,万物平等,融合为一。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独一无偶的“道”分化出“阴阳”二气,相互激荡而产生出千差万别的天地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又说,“磅礴万物以为一”(《庄子-逍遥游》),“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庄子-齐物论》)。庄子说:“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庄子-马蹄》)。这是道家的万物一体说。

佛教的万物一体说。大乘佛教认为,一切法都是真如佛性的显现,万法皆有佛性。佛教天台宗和禅宗都主“无情有性”说,认为无感情意识的草木瓦石、山河大地也有佛性,也能成佛。湛然说:“随缘不变之说出自大教,木石无心之语生于小宗。”

随缘不变,意谓佛性永远不变,随缘体现于万物,故每一事物都有佛性,这是大乘佛教的观点;认为那些没有情识之物没有佛性则属于小乘思想。湛然认为,这是狭隘的说法,等于否认佛性的普遍性。

湛然又说:“我及众生皆有此性故名佛性,其性遍造遍变遍摄。世人不了大教之体,唯云无情不云有性,是故须云无情有性。”“真佛体在一切法。”(《大正藏》卷46,P783-784)三论宗的吉藏也说,“若于无所得人,不但空为佛性,一切草木并是佛性也”(《大乘玄论》卷三)。

《易经》的宇宙一体论。儒道共尊的《易经》,在宇宙意识方面可谓思深理精。方东美先生在《中国形上学中之宇宙与人》一文中指出:“(《周易》)主张万有含生论之新自然观,视全自然界为宇宙生命之洪流所弥漫贯注。自然本身即是大生机,其蓬勃生气,盎然充满,创造前进,生生不已。…此由孔子创发,见之于《象传》、《系辞传》及《说卦传》前两部分。”

这一“宇宙含生论”或“宇宙有生论”,确乎是《周易》哲学所代表的中国哲学的特质。方东美对《易传》宇宙自然观的诠释,肯定万物蕴藏的生机活泼的生命力。他认为,我们的宇宙是生生不已、新新相续的创造领域。任何生命的冲动,都无灭绝的危险;任何生命的希望,都有满足的可能;任何生命的理想,都有实现的必要。“保合太和,各正性命”,正是宇宙的全体气象。

三、归本于仁

儒家之仁,彻上彻下,天人与共。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表达的都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之意。

孟子的“万物一体”论还较简略,宋儒从本体论层面对万物一体之理作出了更明确的阐发。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就有其本体论根源,他在《西铭》中的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阻隔全面破除,将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境界作了形象论述,如:

“干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幼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体悟到人与人、人与万物息息相通、血肉相连的内在联系,自然能得出“民胞物与”的结论。嗣后,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对“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之说加以进一步详化深化。

王阳明是以良知(与仁同义)为本体的,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强调人类与宇宙万物皆归本于良知,统一于良知。他说:

“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阳明全书》卷三《传习录下》)

有了这样的哲学认识,“明明德”“亲民”、“天下一家”的道德追求和社会实践,自然发于心之不容已,而没有丝毫的做作和矫情。请参其言:

“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

“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父,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父、人之父,与天下人之父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孝之明德始明矣,亲吾之兄以及人之兄、以及天下人之兄,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兄、人之兄,与天人之兄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弟之明德始明矣”(《阳明全书》《大学问》)。

“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传习录卷中,答顾东挢书)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___盖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疾痛迫切,虽欲已之而自有所不容已,故其言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果哉,末之难矣!呜呼!此非诚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孰能以知夫子之心乎?”(传习录卷中,答聂文蔚)

良知灿发、本性作主的人,必定切实悟得万物一体的真理。天人合一、心物一元、理一分殊、体用不二(用熊师的话说:本原现象不许离而为二,真实变异不许离而为二,绝对相对不许离而为二,心物不许离而为二,质力不许离而为二,天人不许离而为二)等义理,无不筑基于此、发源于此。戓者说,是同一种宇宙观、本体观的不同侧面和表达。另外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等也是儒佛道三家的共识,具体领悟有所不同而已,兹不详论。

四、科学依据

万物一体论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爱因斯坦之相对论提出质能互换定律,物质与能量本为一体;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构成物质之元素,既是波,又是粒子。还有“超长距作用”现象(根据量子理论,有可能两个粒子,在宇宙之二端,能立即得知对方之改变,彼此影响),都为万物一体论提供了间接证明。

宇宙大爆炸理论已为现代太空物理学界广泛所接受。据介绍,根据科学家的推算,爆炸前的宇宙原点,半径不到10-25公分。宇宙中所有的时空、所有的星系,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一切,所蕴藏的全部信息,原来都存在于这样的微粒中。现在亲疏远近无量无边的宇宙万物,在当时尽涵其中。真可谓芥子纳须弥也。

如此,万物一体论就不难理解了,佛法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虚空法界一切刹土众生同一个法身,也就不难理解了。金刚经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如来、真如法身,就是宇宙生命系统本体,就是宋朝一位诗僧诗中描述的那个“一体无边含万物”的“本元自性天真佛”呀。易经的乾元,道家的大极、无极,儒家的天道、良知,指向都是这个本体呀。

近有友人荐我一篇著名网文《宇宙是一个幻象》,可为万物一体论提供侧证。说的是一九八二年巴黎大学一些物理学家,进行了一项重要的实验:在特定的情况下,次原子的粒子们,例如电子,同时向反方向发射后,在运动时能够做到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间的距离多么遥远,不管它们是相隔十尺,或十万万里远,它们似乎总是知道相对一方的运动方式。在一方被影响而改变方向时,双方会同时改变方向。超过了光速,就等于是能够打破时间的界线。

被誉为当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科学思想家的伦敦大学戴维.玻姆提出大胆的想法:“此发现意味着客观现实并不存在,尽管宇宙看来是具体而坚实的,但其实它只是一个幻象,是一张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息摄影相片”(全像相片的每一小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数据,全像相片整体包含于部分中)。

“宇宙只是一个幻象”这个观点,与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与佛陀所证悟缘起法则及 “举心动念法界皆知,万法同体牵一而动全身”之理,皆异曲同工。

“宇宙是一个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像摄影相片”的全息宇宙之说,与佛教“法法同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粒尘沙无不是一个世界”的宇宙观如出一辙。唐代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大师早就在《华严金师子章》中指出:“宇宙间的各个事物由于本体是相同的,因而任何现象都能收尽摄入即包含其他一切现象。事物的任何部分都能尽摄入即包含万物的整体。任何事物都可以普遍摄入即包含其他一切事物。进而,一切事物可以归结为任何一切现象,事物的整体等同于事物的任何部分,任何一个事物也就是其他事物,这就是各个事物都是相同的,即同一的”。

宋-释正觉《偈颂七十八首》写道:

一尘具无量刹土,一念超无量劫数。

一身现无量众生,一体合无量诸佛。

诗中描述的华严境界,与全息理论正好相通。

玻姆认为,次原子的粒子能够彼此保持联系,而不管它们之间的距离多远,不是因为它们之间来回发射的信号友多么“神秘”,而是因为它们的分离是一种幻觉,在现实下面更深的层次里,这样的粒子并不是分离的两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某种更大整体的两部分。如果网文所言的实验属实,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万物一体论。

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科学观点、新的理论、新学科将不断涌现,生命与宇宙的奥妙将不断“曝光”,相信万物一体论将会得到更加深入切实的证明。

五、新人生观

有人提出,21世纪人类在生存方式上必须建构起“生命共同体”的新人生观。其意蕴有三:一是从人类自然的生理性生命来看,整个人类在生命存在的意义上是一个共同体;二则从观念上看,人类的每一份子都应该努力突破个我主义的限囿,在社会文化的层面沟通你、我、他,达到人生观价值观上的生命共同体;第三是指人与其他的生命体乃至整个宇宙皆应互相沟通为一。

整个宇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正是中华文化的共识,新的人生观,“仁民爱物”、“泛爱万物”的博爱观,“众生平等”、“本性平等”的平等观、以仁戓良知为本质生命和生命本质的新生命观,等等,都是建立在万物一体的宇宙观基础上的。

有的人仅将仁者爱人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未免肤浅。爱人爱物确是一种很高的品德和境界,但如上所说,这种品德境界有了宇宙论本体论上的基础和依据才“扎实”,才不致流于空泛和虚伪。《庭训格言》曰:

“仁者无不爱。凡爱人爱物,皆爱也。故其所感甚深,所及甚广。在上则人咸戴焉,在下则人咸亲焉。已逸,则必念人之劳;已安,而必思人之苦。万物一体,痌瘝切身,斯为德之盛、仁之至。”

这种对人对物的爱、万物一体之感,是品德修养,更是哲学境界、智慧境界。有了万物一体的宇宙观,人生自然被仁爱精所充满,欲不仁民不爱物,不可得也。就像一家,不可能只顾一己而漠视兄弟姐妹息忍饥挨饿;又像一躯,不可能只重一处而不管身体各部位疼痒。如王阳明所说:“盖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疾痛迫切,虽欲已之而自有所不容已”。

儒家将宇宙视为一个生生不怎、新新不已、浩瀚无涯、大化流行的生命系统,而人类在其中占据着中枢位置。如果对此智慧上悟未真,义理上信不过,纵不无仁爱之心,也大有局限,或难以持恒。

宋朝徐元杰有一首《咏以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刻印章诗》,艺不高,理甚真,录此小结,并略加解析。诗曰:

三才中立囿形均,昧者拘拘利乃身。

不道有身皆有血,岂应知我不知人。

其间一物容亏性,是即四肢顽不仁。

洞洞八荒皆我闼,豁然窥见等天真。

“其间一物容亏性,是即四肢顽不仁”,可与程颢两句话参看。程颢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又曰:“医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如手足不仁,气己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二程遗书》卷二上)

“洞洞八荒皆我闼”,意出王阳明语:“仁者以万物为体,不能一体,只是己私未忘,全得仁体,则天下皆归于吾仁,就是八荒皆在我闼意,天下皆与,其仁亦在其中。”(传习录卷下)

全诗大意为:天地万物与人类均被形气所囿,愚昧之人更为一己小我所拘,只知自利肉身,不知彰明本心。须知有身躯者都有血液和生命,岂能一味利己,不顾他人?儒者不仅要尽己之性,还应追求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天地之间若有一人一物的本性受到亏蔽、不得发抒,就像四肢顽病不灵呀。五湖四海都像在我家门之内一样,我看到天地万物都平等地秉赋着天道的本真。

只有彻悟万物一体的真义,才能更好地自爱爱人、己立立人、成己成物,才能更好地重视和追求和谐—不仅重视和追求自己身心的和谐,而且重视和追求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民胞物与”的和谐,从而学会与他人、与社会、与动植物、与整个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2008-3-27东海一枭

──转自《自由圣火》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大学教授:神韵复兴失去的中国文化
组图2:大邱观众凝神观赏神韵演出
神韵瑞典第二场爆满  演员四度谢幕
酒店高管:获得了一种全新感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