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鼓励不恰当

亦然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一般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不少父母也都很重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很多时候会通过鼓励来教育引导孩子。这样做无疑是有很多的好处,但是有些鼓励性言语说得不恰当,不仅可能破坏孩子的自信心,还会给孩子一些很不好的影响呢。这里我们列举了几种听起来没错,但实际上对孩子成长不利的鼓励之词,希望引起爸爸妈妈们的重视。

孩子生气时简单的安慰 

  婷婷从幼儿园回来,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
  
  错误回答: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

  自然,你是想告诉她,妈妈理解她,并且想让她知道愤怒、难过之类的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你这样的安慰更容易激怒孩子,孩子会觉得你这么说是觉得她经历的事情很正常,她的不快不仅没平息,很可能以后她什么都不愿告诉你了。

  正确做法: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着手,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及细节,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比简单的安慰有效得多。 

孩子指责别人时否定孩子的看法 

  小涛刚刚和小伙伴玩了,回家却宣称:“我一点也不喜欢大明。” 
 
  错误回答:“不可以这么说,大明是个好孩子。” 
 
  你只是不希望孩子对他人过分地指责,希望两个孩子相处愉快。不过在这时候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喜欢”别人是不对的,这等于是轻易地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而且,孩子还会觉得你根本不了解情况,总是不听他说,有成见。 

  正确做法:认识到你的孩子不喜欢另外一个孩子总有他的理由。还是和孩子聊聊吧,问他:“那你今天过得不开心喽?大明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你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孩子。  

过分的赞美会令孩子产生自我怀疑 

  5岁的刘静说:“今天班里画画,老师表扬我了。”  

  错误回答:“你是最棒的。” 
 
  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以致不能承受。 
 
  而且,孩子和小伙伴一比较,发现“玲玲跑得比我快”,“露露唱歌比我好”,她渐渐发觉她并不是样样都比别人好。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只有恰当地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
  
  而且这样容易把孩子惯成受表扬鼓励过瘾的人。靠表扬鼓励的孩子,不会为了自己满意而努力实现各种目标,反而会因平常小事,而期待别人的溢美言辞,否则他就可能不想去完成自己分内应尽的义务。 

  正确做法:不要再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孩子无法理解的事情知道得太多反而会害怕 

  父母吵架的时侯,让6岁的佳佳听到了,做妈妈的想对孩子作一番解释。  

  错误回答:“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吵些什么。”  

  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有时候让孩子知道得太多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如果知道了争吵的来龙去脉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没错,听到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孩子会害怕、不快,但是把大人之间的事全盘托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担忧。在他们的小脑袋瓜里,觉得生活像他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混乱、易碎。你们夫妇或许觉得激烈的争吵不过是漫长的婚姻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小点缀,孩子却马上会跳到最坏的状态:我们的家要散了,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正确做法: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刚才火气太大了,这跟他没关系。因为,听到父母在大吵,孩子跳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争吵是不是我引起的?爸爸妈妈还会和好吗?  

  然后,在孩子面前和你的配偶来个简单的拥抱或是说句调侃的话,这样孩子才会放心,觉得警报解除了。  

自卑的鼓励不恰当 

  芳芳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同伴嘲笑她有个大蒜鼻子。
  
  错误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
  
  妈妈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告诉她无论长得什么模样,妈妈一样爱她。但是这其实等于告诉孩子她担心的东西是真的。事实上,两、三岁孩子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长相了。到了五、六岁,他们会和别人比较,然后,会抱怨:“我的脸太黑了。”“我是不是太矮啊?”可能令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他会用你告诉他的标准去看周围的人。他也可能觉得你不理解他的伤心,会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长得不好看,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可以和他讨论,看看能不能帮他。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诉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点,可以鼓励他去打打篮球,学习游泳。当然,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抱怨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在那种情形下,你可以对他的不快表示理解,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轻易担保不撒谎 

  6岁的玲玲听到老师说吸烟不好,回来问你有没有吸过烟。你回答说没有,他不信任似地再问:“真的吗?”  

  错误回答:“我从没对你撒过谎。”

  你这么说是为了赢得孩子的信任,但告诉孩子“从没并且永远不会对他撒谎”之类的话,孩子今后很轻易就能抓住你的把柄,不再信任你。 

  正确做法:“爸爸尽可能对你诚实。”当他下次发现你在说着一个善意的谎言时,你就有了解释的机会,告诉他有时候这么做只是好心。“爸爸知道今天的菜不好吃,可是外婆费了好多时间来准备,我不想让她不高兴啊。” 

用物质鼓励来让孩子做事情 

  当孩子怎么也不肯洗脸或不肯吃饭时,妈妈就许诺给他买这买那,以使他好好洗脸、吃饭。这位家长不但对孩子没有批评,反而给以物质奖励,这种奖励无异于是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支持,更表明你的家规本身没有内在的价值。好的办法是在孩子做完事之后才能奖励,以表彰其好的行为。一般不要用物质奖励,因为这样会养成孩子做任何事都讲条件,最好的办法是用一句得体的话语、一个微笑或亲亲孩子,还可借用别人的言语来表扬孩子,如;“你阿姨都夸你讲卫生,小脸洗得很干净……,小朋友都说你爱干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泽西州心理健康系统管理费用太高,治疗费用太少。针对这一问题,州政府官员表示,将减少官僚机构,增加治疗中心。新泽西州儿童和家庭局长莱安(Kevin Ryan)将重审与非盈利机构的合同,这些机构管理6776名儿童的治疗,合同总额达5千8百万元。
  • 【大纪元3月15日讯】(据中广新闻报导)“小朋友幸不幸福?”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根据调查,有近八成的小三到小六生感到幸福,其中“亲情的温暖”是小朋友感到幸福的主因;课业压力则是不幸福的主因。儿童心理医师指出,虽然幸福指数这几年来有微幅上升,但有些评量指标例如“缴费或生活有无困难”等,都集中在特定地区的家庭,显示了台湾开始有“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现象。(陈映竹报导)
  • 经过我的明查暗访,终于发现一个天大的消息,他们居然想把我送去“儿童心理诊所”咧!我真的不明白自己招谁惹谁了,居然沦落到爸妈“密谋”陷害我。你有所不知啊!儿童心理诊所可是挺吓人的哩!他们虽然没带针筒,也没有苦得要命的“良药”,但却时常口蜜腹剑的告诉家长,孩子是“好动儿”、“自闭症”、“学习障碍”、“智能不足”或“破坏狂者”。
  • (大纪元记者黄毅燕南湾报导)一个人的智力从小到大会改变吗?教育对他们的智力发展能起什么作用?父母的表现对孩子的成长又有何影响?就这些问题,儿童心理学专家刘兰地在9月15日,在南湾大婶婆创意学校内,与一些小朋友的父母进行了探讨;她并强调教育对小朋友的重要。
  • 一个英国的研究指出,女孩跟母亲在学校门口道别的时间是92.5秒,而男生只有36秒。男生头也不回的跑进学校找同学玩,他们不但玩得比女生起劲,也比女生占据较大的游戏空间。男孩子比较喜欢玩积木,玩可以用的东西,不管是门扭或电灯开关;而女生则偏好静态的游戏。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