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天下之将 乐毅

蓝廷纲
font print 人气: 179
【字号】    
   标签: tags:

前言: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及社会最为动荡的时代之一,社会上诸子百家争鸣,诸侯彼此间不顾道义的相互争战,君不君臣不臣之事屡见不鲜,孔子所留下的“仁”道荡然无存。

然而在这其中,燕国大将乐毅曾经率领六国联军击溃强大的齐国,功盖天下。可是后来遭受诬陷,以致功败垂成,但他无怨无悔,对于误解他的燕惠王无生怨怼,此可谓战国群将的异数,现就将他的生平事迹娓娓道来:

一、生平:
乐毅原为魏人,祖父乐羊曾为魏文侯之大将,曾率兵大破中山国,并因功受丰于灵寿。然而自魏文侯之后,魏国国事渐衰,历代国君不思振作,因此乐毅便离开魏国前往赵国。


乐毅(绘图:志清)

赵武灵王非常赏识乐毅,然而却于“沙丘之变”中被害身亡,继任之赵王并不重视乐毅,所以他便返回魏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魏王派他出使燕国,燕国国君昭王雄才大略,并极为礼贤下士,对于乐毅他想以客卿之礼待之,乐毅深受感动,表示身为外人不敢承受此要职,愿身居亚卿,待日后立功再任要职。

二、联国抗齐,外交全才:

此时东方之齐国国君齐湣王残暴成性,并狂妄自大,自称东帝,邻近各国诸侯都受到他的欺凌,怨声载道。燕国与齐国早有宿怨,燕昭王认为齐湣王昏庸无道,应是讨伐之时机,于是问乐毅攻打齐国之意见?乐毅回答说:“齐国是春秋五霸之一,地大人多,单独攻取不易,必联赵、楚、秦、韩、魏五国之力方能败之。”并表示愿出使各国共同伐齐,此时乐毅充分利用诸侯们对于齐湣王之残暴不仁,早已忍无可忍之心理周游列国,最后各国一致同意出兵伐齐。

燕昭王任乐毅为上将军,统帅赵、楚、韩、魏、燕国之兵攻打齐国。乐毅的大军先于济水之西(今山东荷泽)大败齐国之师,而后立即封赏秦、韩二国之军,使之回国,并派魏国攻取故宋国之地(今山东西南);赵军攻取中山国东部(今河北河间县),自己率领燕军直下齐国首都临淄其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一连攻陷齐国七十余城,齐湣王出逃。之后,各国军队陆续收兵回国,留下乐毅守临淄,继续攻最后之莒、即墨二城。

二、惠王猜忌功败垂成

乐毅的战略构想是联合之国以最快之速度击败齐国之军队,使燕军能进入齐国各城经营,以安抚民心,他认为唯有真正得到民心才算真正征服齐国。齐国首将田单使用反间放出流言说:“乐毅能在半年内,攻下七十余城,为何费了三年还攻不下两座城呢?实际上是想自立当齐王。”燕昭王听了却说:“乐毅功盖天下,就算封王也未尝不可。”从而派使者,要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的厚意,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只实现当年与昭王之诺,封昌国君。

然而燕昭王死后,其子燕惠王继位。田单知道惠王生性多疑,且任太子时曾和乐毅发生不愉快,就在次使用反间计,燕惠王立即改派骑劫接替乐毅的兵符,并把乐毅召回,而田单后来在即墨打败骑劫,并趁胜追击收复了齐国七十余城,乐毅之苦心经营毁于一但。

三、受污不辩,大将之风

此时乐毅没多说什么,默默的到了赵国,燕惠王此时害怕乐毅心生怨怼将率赵国攻打燕国,于是修书派人送至乐毅言:“你何以报答先王知遇之恩?”乐毅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报燕惠王书>:

他首先回顾了往事,婉娩含蓄的表达了他受恩于先王,但鉴于往事不可留于燕,目的是为了保全昭王以及惠王之名声,此书语气婉转,语意恳切真挚。并已以伍子胥辅佐吴王阖庐登基,却不见容于夫差,最后落得身死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效愚忠、不愿屈死,并告知惠王为人要宽容,与人为善。

即使燕惠王托词误会,他依旧礼尚往来。末段以“臣闻古之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并勉励惠王效法先王。最后乐毅真的做到了不念旧恶并在有生之年中不断的修好赵国与燕国的关系直至老死。

四、后记

乐毅不单是文武双全,其周游列国,合五国之师大败齐国,其势是为战国时期之仅见,更是政治、外交之全才。三国时名相诸葛亮在其军事著作着<将苑>中对于武将之将器有以下说明:

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此天下之将。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曾自比为管仲、乐毅;诸葛亮的<出师表>连称先帝十三次,与乐毅的<报燕惠王书>称先王十五次,都是情意真切、令人动容,之千古名著,或许乐毅就是诸葛亮所称的“天下之将”吧!@*(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年少时,曹操就机警过人,喜欢飞鹰走狗、围猎比武,且不拘礼俗。他的叔父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经常向他的父亲曹嵩告状。常受父亲斥责后,他决定寻找机会报复。
  • 史学家认为明成祖永乐年间之政绩足以媲美汉、唐。汉武帝以“通西域”而著称,唐太宗因被尊为“天可汗”而闻名,明成祖则以“下西洋”而传世。因此,“永乐盛世”实非虚美之评语。
  • 每当刘秀大军作战在行军空隙时,军中诸将并坐论功,唯独他退避大树下,从不谈论自己的功绩,因此军中都称他为“大树将军”。
  • 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代,到了他这一代,家业已经败落。他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并以贩鞋及织席为生。他家附近有棵五丈多的桑树,长得非常茂盛,从远处看像小车的华盖。幼年与孩子们戏耍时,他曾指着桑树说:“吾必当乘此羽葆车盖”,可见他从小就胸怀大志。
  • 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因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而流芳千古,被后人尊称为“太史公”。
  • 孙权那时才18岁,整日悲伤哭泣,无法处理朝政。谋士张昭对他说:“如今天下大乱,豺狼当道,只顾悲伤而不理国事,好比开着大门把强盗请进来,必将自取其祸。”孙权觉得他说得很对,从而擦干眼泪、换上朝服,登朝理事及视察军队,稳定了军民之心。
  • 孙权有用人之明,在危急存亡之秋,尤其表现得特别突出。他先后重用周瑜、吕蒙、陆逊等人为统师,都是拔擢得当。
  • 李自成把朱元璋的祖坟和他当和尚待过的“皇觉寺”放火烧掉,并杀死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此一举动,震撼朝廷上下,尤其明崇祯皇帝听到凤阳被毁,气得把凤阳巡抚处死。
  • 看那人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目如流星、阔面重颐、威风凛凛、穿一身银盔银甲,使一条精刚银枪,左挑右刺,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此何人﹖常山赵子龙是也。──罗贯中《三国演义》对赵云的描述
  • 任迪简二话不说,一下把那壶醋当成酒全喝完了。原来,任迪简担心治军严厉的李景略,会因这个失误处死小兵,于是为小兵遮掩过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