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医如何安胎

陈乃菁 中医师

人气: 2454
【字号】    
   标签: tags: ,

中国人一向有“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念。尤其喜欢以各种中药补品补身,常常未经医师处方,道听涂说即前往中药房配药。这些未经诊断辨证的用药,在一般人身上,可能是慢性的伤害,用在孕妇身上,则可能产生立即的危害。因而发生有些孕妇为了安胎,反而造成流产的憾事。

那么在什么情形下才需要安胎呢?

如孕妇出现了阴部出血、小腹下坠感、腹痛、腰酸等情形,便须根据症状的轻重,作不同程度的安胎。早期出血多由于胚胎着床位置较低及早期胎盘功能尚未成熟,分泌黄体素量不足所致,需补充黄体素及卧床休息;中后期的出血大都是胎盘着床太低,如前置胎盘或因感染导致子宫早期收缩造成,需要多休息及避免遭受感染。
一般来说,如果阴部出血的颜色是褐色的,可以先经由观察、休息而改善。如果出血的颜色是鲜红色的,则需要马上就医。若伴随着腰酸、下坠感则更为紧急,有时甚至很难成功安胎。中医认为,若孕妇本身的阴血不足,阳气相对来讲本来就会显的较为旺盛,如果又常吃补药,则容易使得代谢率升高及火气变大,这时就有可能会导致阴部出血。

西医安胎多以补充黄体素为主,中医则视情况给与补肾药(补气益肾或养阴清热药)。中医的安胎圣药并不是黄莲,而是黄芩及白术。黄芩可以清胎火,白术则可以健脾胃。泌尿生殖系统在中医是属于“肾”这个脏象系统,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有些人平时肠胃较弱,不能将吃进去的营养充分吸收,以致胎儿养分亦不足,或者有些人先天体弱多病,或因平时纵欲过度、耗伤肾气,或本身个性较抑郁亦容易使得胎气受阻等等。所以,中医安胎多从“肝”、“脾”、“肾”论治。

当然,各人的体质不同,有可能是遗传因素,也可能是基因排序发生改变所致,使得某些免疫功能降低;或因为饮食、环境引起蛋白质序列改变造成,这些现代医学目前仍在研究阶段。

我们在怀孕时,孕妇身体的血液会集中在骨盆腔内(中医称聚血以养胎),所以相对于其他部位的血流量就会显的比较”不足”而容易出现“阴血不足”甚或 ”阴虚火旺”的症状,如头晕、心悸、口干舌燥、失眠、烦燥…等,对于有火气大、口干舌燥等不舒服症状的孕妇,如未出现需安胎的病症时,也可以先以食疗来处理,建议可以多吃滋润、养阴的食物,因为阴液充足就不容易有“虚火”,而阴虚也荣易造成阳亢,出现像火气大、口干舌燥,失眠、烦躁、甚至出血等症状。所以孕妇平时应多吃滋润养阴的食物,附表如下:

至于安胎药,只有需要安胎时才需服用,因为每个人状况并不相同,有些人虽然有火气大、口干舌燥的症状,但可能本身肾气充足(气血充盛),并不见得会出血,也不需要食用安胎的补肾药。

特别一提的,台湾民间传说以“十三味安胎饮”来安胎,但有人因一得知怀孕后,很快地去中药房买来“十三味”服用,却因而流产了。目前已被证实“十三味安胎饮”在怀孕初期是不宜使用的,因十三味是由当归、川芎、白芍、黄耆、菟丝子、厚朴、甘草等十三种药材组成,这些药材主要以理气活血为主,适用于怀孕七个月以后,胎位不正、胎动不安的孕妇,因此方有转胎、顺产的功效。所以并不适合怀孕初期服用,如此反而会因而流产。

以西医或中医安胎均可,西医在安胎时多半是开给孕妇黄体素,但有些人吃了黄体素会有恶心的情形,此时即可请中药处理。但如果出血的颜色是鲜红色或大量出血,就有可能是先兆性流产了,所以怀孕的头五个月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负重,前三个月的房事也最好是能减则减,尽量清心寡欲,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一定要特别小心才行。其他如腰酸、小腹下坠感、褐色出血等,中医的治疗效果不错;当然,也可以中西医配合治疗,效果更佳。

怀孕不是病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没有病症时,并不需要服药。也不需要特别吃补药,若未经中医师处方而自行寻求偏方,则有可能吃到破血的中药(例如有些人月经本来就不准,已怀孕而不自知,跑去中药房买药催经),如红花、三陵、莪术、水蛭、地鳖虫等,另外有些中药是属于活血、行血性质,有些人吃了不会有后遗症,但对于某些人就可能造成流产。这是因为各人身体状况不同,有的人要吃破血的药才会流产,有些人则只要吃了轻微促进血液循环的药就会流产。

不过有一情形则是例外,即本身不孕是因为血瘀证造成的,医生原本就给其服用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不孕,这期间如果发现怀孕了,可再更换成安胎药即可,如此并不会增加流产机会。如果流产了,也不见得是这些用药所造成,因为流产的原因很多,包括属于易流产体质、问题胚胎、子宫环境不佳等。而活血化瘀的药是在清除之前的瘀血,是为了帮助怀孕而使用,若有这方面症状的人仍需遵从医师用药,一旦怀孕后再换药即可。

另外,孕妇平时宜保持心情愉快,不要因为担心流产而心情紧张,如此反而更容易造成流产或早产。唯有保持愉快的心情及均衡的饮食,才能拥有安全而健康的孕期生活。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