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乐舞《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

茹之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七德舞》,又名《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是唐代最著名的一部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宫廷乐舞。它是基于原唐初军歌《破阵乐》发展而来,歌颂了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中国、以武功定天下的英勇战绩。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就记述了该乐舞的由来。诗歌写道:

七德舞,七德歌,
传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
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勣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
圣人有作垂无极。岂徒耀神武,
岂徒夸圣文。太宗意在陈王业,
王业艰难示子孙。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陈述唐太宗创制《七德舞》之事。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刚建立的唐政权。其将士赞颂秦王的功绩,为旧曲《破阵乐》填入新词:“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即帝位后,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宴赐群臣。宴会期间,李世民命乐工共奏气壮山河的《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由当时精通音乐的大臣起居郎吕才协音律,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等一些文官作歌辞,李世民自己根据多年戎马生涯的经验,亲制《破阵乐舞图》,并命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人披甲执戟而舞。乐队的布局据图可知:舞队的左面呈圆形,右面呈方形;前面模仿战车,后面摆着队伍;队形展开像簸箕伸出两翼,作成打仗的态势。舞者身披银甲,手中持戟,全舞共分三折,每折为四阵,以往来击刺动作为主,歌者相和。《秦王破阵乐》即为这场乐舞的主题曲。

第二部分记述唐太宗的种种德政,以说明创制《七德舞》的依据和基础,为全诗的重点。太宗十八岁时举义兵,平定了两京,后屡立战功,平定四海。二十四时成就唐朝基业,二十九岁即帝位,三十五岁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其德业建立如此迅速,主要在于太宗善于用人,善于纳谏。

第三部分表明唐太宗创制此舞的用意,即将创立基业的艰难让子孙铭记。诗歌亦暗含着诗人希望当政的唐宪宗要向唐太宗学习,励精图治,继承德业。

──转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宋高宗时期,秦桧权倾朝野,那些同他有关系的人也随之威风起来。比如侍郎官曹咏因为同秦桧有姻亲关系,所以名声显赫,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其乡里的人也争相巴结他,希望从他那里得到关照。
  • 魏徵是唐朝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议大夫。他曾经是太子李建成的僚属,但唐太宗不计前嫌,任命他为谏官,允许直接询问政事得失。
  •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在参加完活动后,周景王设宴招待他,并趁机问道:“各诸侯国都向王室进贡了宝器,为什么只有晋国没有进献呢?”
  • 唐太宗时期,有一个叫张玄素的侍御史,敢于向皇帝进谏。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重修洛阳宫干阳殿,并且亲自东巡视察。
  • 很多人都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但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向燕国太子丹推荐荆轲的人田光的故事吧。
  • “破天荒”出自《北梦琐言》卷四。“天荒”指从未开垦的土地,“破天荒”指头一次开垦的土地。
  • 由美国神韵艺术团担纲的神韵晚会,自2008年1月初在美国纽约拉开序幕后,兵分两路,先后来到德国、荷兰、日本、韩国、英国、比利时、法国、瑞士、奥地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行巡回演出。晚会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以近乎完美的艺术手段展现在众多观众面前,让观众在历史的长卷中感受着人类曾经的辉煌,感受着最正统的中华文化,感受着真正的艺术之美。
  •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汉朝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臣,决定派人领兵前去平息叛乱。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的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自告奋勇,决意率兵平叛。
  • 根据佛典,他是长寿神仙,名为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最初是释迦牟尼的堂弟,后随佛陀出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