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勇于尽责而不矜己功

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197
【字号】    
   标签: tags: , ,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谦让、礼让”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传统道德信条。然而“谦让”并不是一味讲退让、忍让,在古人的观念中,“谦让”是指在名位上的让,谓之“君子不争”,推功及人。而在原则问题上,古人又推崇“当仁不让”。所以,“谦让”是建立在勇于负责基础之上而不言己功的高尚道德风范。

春秋时期,晋国部队在鞍(今济南市西)战败齐军,凯旋而归。上军副帅士燮最后进入国都,他的父亲说:“你不知道我盼望你吗?为什么不能早点回来?”士燮说:“一般军队胜利归来,国内的人们必然高兴地欢迎。如果先回来,一定会特别引人注意,这岂不是要代替主帅领受殊荣吗?因此,我不敢先回来。”父亲对他的做法很赞赏。论功行赏时,晋景公对统帅郤克说:“这次我军大胜是你的功劳啊!”郤克回答:“这完全是君王的指导和几位将帅的功劳,我有什么功劳呢?”晋景公称赞士燮的功劳与郤克同样大,士燮说是听从荀庚命令、接受郤克统帅的结果。晋景公称赞栾书,栾书说:“这次胜利有赖于士燮的指挥和士兵的努力。”晋军将领的不争功反映了他们互相谦让、推功及人的美德,这也是战败齐军的关键所在。

一次,晋景公派遣士丐率领中军,士丐辞谢说:“荀偃比我强,请派荀偃吧。”于是让荀偃率领中军,士丐辅佐。晋景公又派韩起率领上军,韩起要让给赵武,晋景公就派遣栾黡,栾黡推辞说:“我不如韩起,韩起愿意让赵武在上,君王还是听从他吧。”于是赵武率领上军,韩起辅佐。晋国的将帅在名位面前互相礼让,晋国百姓因此而和睦共处,几世受益。

老子说:“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意思是说:有功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又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确实凝聚了我们民族深邃的智慧与博大的胸怀。在社会群体中,如果人们争权夺利,好居人上,并为此不择手段,那么社会将充满纷争、猜忌、动荡不安。反之,人们若能提高道德涵养,在每一念上都能首先为别人着想,气度恢宏,以礼相待,才会形成宁静祥和的社会环境。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4/5/52175.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次,他往京城考试时投宿旅店,深夜正聚精会神的在灯下读书,却有人敲门进来,原来是旅店主人的美貌媳妇。她年轻新寡,白天见到投宿的狄仁杰斯文儒雅,不由的萌生爱意,借机亲近。
  • 周史上记载,周武王统治周朝之初,向姜太公请教世上有没有一种办法,保存简单,容易操作而又行之有效,能够让后世子孙效法从而永远保守祖先开创的国家基业。
  • 太后说:“男人也疼爱最小的儿子吗?”触龙答道:“比女人还厉害。”太后笑说:“我们女人疼得非常厉害呢!”
  • 在中国历史上,大家知道儒家的主题思想与佛道两家相比,是侧重于入世观。若论起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其实是一个二者兼得的人物,从孔子问道于老子即可见一斑,只是后世儒家受祖师孔子的影响,越来越注重于入世部分,把另一部分舍弃了。
  • 2008年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大幕徐徐拉开,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万王之王带领众神下世开创五千年灿烂中华文明的壮观“创世”场面,其中唐代是顶峰,而作为舞台天幕背景出现的大明宫,则显示了盛世唐朝君临天下、光照千秋的文治武功。
  • 乡亲们看了这首诗,都不得其解。笑面虎也在人群中,他一看这诗中的意思好像在讽刺他,于是很不高兴,对孙五说:“你这首诗不是在骂我吗?”
  • 腹黄享是战国时代墨家弟子。晚年时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对他说:“先生年龄大了,而且只有这一个孩子,我要下令官吏,不再追究这事,先生可以放心了。”
  • 明朝濮阳人刘滋年青时是个秀才,家里穷,一年遇到水旱,于是把家里二十亩地全部变卖掉,贷钱给人,取什分之一利,十几年下来积攒了一万两银子。刘滋为人慷慨,注重诚诺,善于心计。
  • 康熙皇帝虽然在八岁的幼龄就登上皇位,从小他就知道好学,负责教导学问的先生主要以讲解儒家经典和史书为主,他认为史书让我们在处理事务时可以明白得失,其次才是学习诗文。
  • 当时学校测试士子,许容的一个朋友偷了他的文章,得到了第一名。他的朋友得意忘形,见人就吹嘘,甚至还在文章真正的作者许容面前自夸。许多朋友都为许容感到不平,想当面斥责那个无耻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