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陈柏年
font print 人气: 256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4日讯】最近重翻起张爱玲的书。虽然数年前曾读多遍,但隔久又拾,仍要为她纤细瑰丽的文笔目眩神迷,一掷三叹。由于这样倾心的缘故,就忍不住找出她的传记,看看她的家世与际遇。如此一位将人情冷暖、浮世苍凉看得如此通透的女子,到底在这个人间,有过怎样的生活体验?

张爱玲系出名门,原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出生时家道虽已中落,然而贵族身世一直是她最大的印记。相信熟悉张感情生活的读者,应该都对她与胡兰成一段感情的因缘始末略知一二。在遇到张爱玲之前,胡兰成已是二度结婚。而他与张的婚姻也没有持续多久。他们在一九四三年末相识,一九四四年结褵。两人聚少离多,甜蜜的时光稍纵即逝。胡兰成迅又与其他女子相悦同居,因此张爱玲便于一九四六年提出分手。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看到这句张爱玲于情意初露时,写在一张自照背面,赠胡兰成以明心迹的话,我不禁为之一动。不问世事、甘于和姑姑一起安稳生活的张爱玲,与惯于官宦政坛沉浮飘荡、长袖善舞的胡兰成,在某些读者眼中,说是云泥之别也不为过。才二十三岁便震惊文坛、心高眼阔的张爱玲,描述与那位年长自己十五岁的胡兰成情缘是“落到尘埃里”,似乎早已预见日后的凄凉结局。或许张爱玲如此晶莹剔透的女子,是在隐约中窥见了自己的命运也不一定。

我继而想到“橡实理论”,一种在西方流传久远,却在近年又重被讨论的人类命运假说。正如同人的喜恶、相貌与性格深藏在胚胎的基因之中,人一生的命运与际会,也就如同橡实般蕴含着所有发展的可能,随着人降生。为了要完成使命,诞生之际上天会派下守护神,在人生际会里触发他的意愿,实现这个选择。

“灵魂符码”一书里,心理学者希尔曼提出了这个在希腊时代便存在的说法,并且藉由剖析多位著名人物的生平,体现这个理论的可信。例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幼年刚能认字时就痴爱成狂,是对此生以文字感动群众命运的回应。甘地自小惧怕黑暗,是因为冥冥中已经预知日后会遭印度警察殴打、囚禁在暗室。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希尔曼并非倡导宿命论,而是试着告诉我们,偶发的琐事与意外也许就是命运的启示。例如跌倒卧病数月、痛失爱子,或是福至心灵的与死亡擦身而过;往往在这样刻骨铭心的遭遇里,我们能够重新定位生命的选择,打碎外在的虚浮,触碰生命的真谛,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而胡兰成或许就在张爱玲的生命蓝图中,扮演这样的角色。

张爱玲与胡兰成相恋于声名鼎盛、创作颠峰之际。两人离异后,张爱玲在文坛上也渐渐沉静。虽然后续仍有几部电影剧本与“半生缘”这部长篇小说出世,毕竟远远不胜从前。她所留给后人的回忆,也总是停在夺目彗星划过天际的那一刻,绚烂却难以久视。但这只是一般人对她的叹惋。至于她自己,倒是于卅六岁时再婚,平实稳踏地进行翻译古典小说以及考据红楼梦等等学术工作,安然地从那个繁华的世界淡出;思绪清明而又率真如常地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在她所译的爱默生文集中,有一首“为爱牺牲一切”,末尾是这样的:

“虽然你爱她,
把她当自己一样,
把她当作一个较纯洁的自己,
虽然她离去了使日月无光,
使一切生物都失去了美丽,
你应当知道半人半神走了,
神就来了。”

如果胡兰成曾经是张爱玲的神,那么他的离去就是她的重生。正如同张爱玲的传奇不会再有,我们短暂的浮生掠影也无法从头。许许多多的“半人半神”引导我们在心碎后了解自己的坚强,挥霍后明白自己的不足,迷失后又起而追寻。爱默生并没有说明何谓“神”,正如擅写尘世情爱的张爱玲无法描尽于万一。这是因为到了最后,我们都要成为自己的神。而这种努力,便是人类永恒的课题。◇(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年前,收到英国的汉学家朱丽叶?洛弗尔(Julia Lovell汉名蓝诗玲)女士的来信。她是《鲁迅全集》和张爱玲作品的翻译者。她说她最近准备写一部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史的影响的书,想得到我的帮助。给了我12个问答题,要我回答。
  • 2003年我涉足中文网以来就揭批中共的党文化、五四“新文化”及其奠基石胡适与鲁迅。在我看来,胡适与鲁迅堪称五四“新文化”藤上结的两个假葫芦,毒害了五四后的几代中国人。
  • 张爱玲有一篇一万五千字的文章“重访边城”,说的是台湾和香港这两个他心目里的边城。
  • 美国第一名嘴塔克·卡尔森因敢言遭封杀;前美国之音总监之子成保守派媒体斗士;联手川普马斯克坚守媒体真相阵地。
  • 陈云裳福慧双全、进退自如的一生,既有云霞蒸蔚的绚丽多姿,又有光风霁月的明净清爽……是远比娱乐圈的绯闻婚变更适宜年轻姑娘眺望的风景。
  •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迪士尼改编成颇具女权色彩、实现自我价值的超级英雄。而神州千古传颂的木兰则是忠孝节义、智勇双全、贤淑高洁的化身。虽然战功赫赫、封为尚书郎,木兰还是辞官隐退,回归传统的女性生涯。
  • 倪匡,原籍浙江镇海,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一知识分子家庭,倪匡是家中老四,本名倪聪。他小时候跑去看过枪毙“反革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那种场面,“回来吃不下饭。”
  • 家常、感情、文学、电影、时政,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界的两大巨擘──夏济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鱼雁往返,是一代知识分子珍贵的时代缩影。
  • 李欧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学术、感情,都在书中完整呈现,五六十年代美国汉学界的各路人马,也纷纷登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