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管宁割席分坐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1400
【字号】    
   标签: tags: ,

【原文】
管宁(1)、华歆(2)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3)而掷去之。又尝(4)同席(5)读书,有乘轩冕(6)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7)出看。宁割席分坐(8)曰:“子非吾友也!”(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注释】
(1) 管宁:字幼安,三国魏北海朱虚(今山东省临朐县东)人。为人淡泊名利,谢绝当官的机会,终生过着隐居的生活。
(2) 华歆(音化新):字子鱼,三国魏平原高唐(今山东省禹城县西南)人。东汉末担任尚书令之官职,魏明帝时任太尉。
(3) 捉:拿。
(4) 尝:曾经。
(5) 席:坐席。
(6) 轩冕:轩,古代一种前顶较高且左右有帷幕的马车。冕,是一种礼帽。指卿大夫以上的贵族所坐的轩车和所戴的礼帽。此处所指“乘轩冕”即指乘轩,“冕”字并无意义。
(7) 废书:放下书本。
(8) 割席分坐:将席子分开,不同坐在一起。后用此语表示朋友绝交之意。

【语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里翻土种菜,看见地上有片金子,管宁继续挥动锄头,就和看见瓦石一样,华歆将它捡起来后,才扔了出去。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有达官贵人乘坐一辆轩车从门前经过,管宁依旧继续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观看。管宁就把坐席割开,与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研析】

从日常生活的小细节,即可看出人的个性,在这则故事中,充分表露无遗,也是最佳的印证。管宁生性淡泊名利,所以看见金子,不会捡起来,有豪华的马车经过,仍然继续专心读书,也不会动心。相较之下,华歆则较喜欢荣华富贵,看见金子,会捡起来,虽然最后将它扔了,但还是心动了;看见豪华的马车经过,会放下书本,好奇的跑去观看,心生羡慕。所以,日后两人的发展也大不相同,管宁喜好做学问,虽然有当官的机会,但他都回绝,所以终其一生,都过着隐居的生活。而华歆,则在仕途上有所成就,最后当了太尉。

孔子曾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墨子也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管宁在与华歆历经这些经验的互动后,他做了一个决定,就是跟华歆划清界线,所以他采取割席分坐的作法,并跟他说明,两人因个性差异太大,不适合做朋友。管宁这种嫉恶如仇、洁身自爱,以及谨慎交友的作法,突显出他高尚的品格。而“割席分坐”,也成为一句成语,表示与朋友绝交的意思。
【延伸思考】
1、你交友的条件是什么?如何与志不同道不合的朋友相处?除了故事中管宁所采取的绝交做法外,还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请分享你的经验与想法。
2、与“割席分坐”相类似意义的成语或历史故事还有那些?

【参考书目】
1、《新译世说新语》 (三民书局,1996年)
2、《【解读经典】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04年)
3、《世说新语》(新潮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年)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第四》)
  •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1)以共(2)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3)者造(4)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5)其医事,以制其食(6)。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周礼·天官塚宰下·医师》)
  • 谢灵运曰:“天下才(1)共一石(2),曹子建(3)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4)今共用一斗。”(《南史·谢灵运传》)
  • 子曰:“晏平仲(1)善与人交,久而敬之(2)。” (《论语·公冶长第五》)
  • 王朗(1)中年以识度(2)推华歆(3)。歆蜡(4)日,尝集子侄燕饮(5),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6)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7),去之所以更远。”(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 李世民非常欣赏魏徵如此耿直的个性,不仅赦免了他,还把他任为谏官,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力争,从不委曲求全,虽然太宗天威震怒,他还是神色坚定,毫无惧色,而太宗也能渐渐的息怒,聆听谏言。
  • 楚庄王莅(1)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2)御座,而与王隐(3)曰:“有鸟止(4)南方之阜(5),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6)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7)。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8),不谷(9)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10)六,而邦大治。(《韩非子·喻老》)
  • 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3),与朋友共,敝(4)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5),无施劳 (6)。”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7)之,朋友信(8)之,少者怀(9)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
  •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绝对如此的标准,也没有绝对不可如此的标准,就是依照义去衡量。”

  • 本篇是商汤伐夏桀时的誓师词,它包含两个层次:第一段说明要发动士众讨伐夏桀的理由,先强调“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再设问自答,交代非讨夏不可的原因;第二段说明承诺和赏罚,全文层次分明,颇能打动人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