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100个为什么

为什么古代把女孩称为“丫头”?

作者:心语
font print 人气: 12395
【字号】    
   标签: tags: , ,

在古代小说中常看到把女孩儿喊为“丫头”,其实现在有些华人地区还沿用这种称呼。如《红楼梦‧第十五回》有:“忽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那丫头丢了纺车一径去了。”但为什么要把女孩儿称为“丫头”呢?

古代“丫头”一词,最初并非用来代称女孩,而是专指幼童头梳丫的发式。如唐朝刘禹锡《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诗:“丫头小儿荡画桨,长袂女郎簪翠翘。”又宋朝杨万里《入建平界》诗:“溧水南头接建平,丫头儿子便勤耕。”古代不只是女孩儿梳双髻发式,男孩儿也都将头发编扎成两束,盘在头顶左右两侧,因形状类似兽的两只角,故称为“总角”,后来被用来代指未成年男女。如《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

古代女孩子在束发插簪举行“笄礼”后,便将头发留长。女孩们会在头上梳起左右对称的两个发,这双髻就像个“丫”字形,也因此就把“丫头”代称为女孩了。如唐朝刘禹锡的《寄赠小樊诗》:“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意思是脸上有许多装饰的十三、四岁女孩儿,迎着春风姿态柔美婉约的对着人。

“丫头”不只代指女孩子。古代的婢女常常梳着丫形发髻,故婢女又被称为“丫头”,据考证早在宋朝就有这种叫法了。如宋朝王洋《弋阳道中题丫头岩》诗中自注曰︰“吴楚之人谓婢子?丫头。”又《水浒传‧第四五回》:“迎儿这个丫头,已自做一路了。”另《红楼梦‧第四回》:“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

另外,婢女也可以叫“丫鬟”,因为梳双髻叫“丫头”,而髻是实心的;鬟则是把头发绾成环形中空的发髻,所以叫“丫鬟”或作“丫环”、“鸦鬟”了。如《红楼梦‧第三回》:“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又《儒林外史‧第三回》:“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环都有。”另南唐成彦雄《夕诗》:“雕笼鹦鹉将栖宿,不许鸦鬟转辘轳。”

其实“丫头”还可以是父母对女儿,或是长者对晚辈女孩亲切的称呼。如《红楼梦‧七十一回》:“贾母︰‘这才是凤丫头知礼处。难道我的生日,由着奴才们把一族中的主子都得罪了,也不管罢?’”在《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方才为这一个毛丫头的事,商议了半天,正经勾当,我的烟还没吃好。”这里毛丫头的意思是小女孩,但却含有些许轻蔑称呼的意味。另外,在古代只要是未出嫁的女子,就算是老年都还可以在头上梳双髻,让别人一看就知道。@#

责任编辑:王愉悦

 

(http://www.dajiyuan.com)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宋大臣陈良翰为人庄重,为官宽仁、公正。他曾在温州瑞安县做知县。当地民风以强悍耿直闻名,以往的官吏常以严厉之法治理百姓。
  • 从史籍记载中,我们常会发现负责管理一县的长官,因朝代不同而有县令、县长、县尹等不同的称呼。但到了明清时期,掌管一县政事的长官被称为知县,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苏知县罗衫再合》:“正说间,后堂又有几个闲荡的公人听得了,走来帮兴。”另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忽听窗外锣响,许多火把簇拥一乘官轿过去,后面马蹄一片声音,自然是本县知县过。”那么,县的长官为什么称为“知县”呢?
  • 我们常看到许多古装剧中,在公堂上被判“重打五十大板”时,犯人都是被打臀部,而不是打手、脚、胸或背部,除了因为臀部比较多肉外,那又是为什么呢?
  • 在古籍史书的图片或古装戏剧节目中,我们常会看到皇帝或他的大臣们,身上所穿的官服总绘绣着许多精致的图案,不同的官阶,官服上的图纹或数量也不同。那么,为什么官服上要绘绣这些图纹呢?
  • 龙袍是古代帝王专属的服饰,绣在龙袍上的图纹及其位置都有规定,甚至有的图纹或颜色只有帝王的服饰才可以使用,因为这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 中国古代的成年仪礼,最主要是男子有“冠礼”,女子有“笄礼”。我们知道,冠礼是指古代男子在未成年前束发而不戴帽,到了二十岁成年时才由长辈为其梳发并戴上新帽,这个纪念仪式就称为“冠礼”。那么,为什么古代女子的成年仪礼称为“笄礼”?
  • 儿童分离焦虑是孩子恐惧与父母或看护人分开。在婴儿与幼童期比较常见。一些学龄前与学龄孩童会发展成较严重的情况,称为分离焦虑症。
  • 如珠链般串起大观园女儿的,除了“富贵闲人”宝玉,还有荣宁二府的大家长──贾母。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的老祖母笑呵呵地出现在无数的欢宴庆典、看戏听曲、游园赏花中,都是众星捧月的主角。贾母又是朝廷诰封称君的贵族命妇、官太太,尊称为史太君。
  • 《红楼梦》中,黛玉谈诗论琴,宝钗论画,妙玉论茶,贾母论书,安排得恰如其分,不可替换。第54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是有关贾母的重要情节。
  • “假如哪位医生治好了我的顽疾、我会感激他一辈子;假如哪位老师教会我如何做个有智慧的好人,我会尊敬他一辈子;假如哪位圣贤指引我人生迷津,我会崇拜他一辈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