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雍正(系列之十二)

是文字狱 还是朋党谋反
小童子
font print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5日讯】年羹尧辜负帝王负托,死后留下污名。年案另有三个枝节的案子被后世讹传为雍正朝的文字狱,追究根柢,三案事实上都涉及谋反与朋党!


素惠绘图

原本年羹尧在帝王的信任下可以为天下贡献长才,留下万古英名,但因辜负了帝王的负托,死后留下污名。年羹尧的本案里有二个人被处死(年羹尧赐死,其子年富立斩),除了这个本案,另外还有三个枝节的案子。

不是文字狱,汪景祺与年共犯

第一个枝节的案件是汪景祺案。汪景祺是年羹尧的门人,作《读书堂西征随笔》乙书。里面竟有一篇《功臣不可为》文章,语涉讥讪皇帝。汪景祺除了建议年羹尧悖逆自立之外,还将年羹尧比作日月,称其为“宇宙第一伟人”。年羹尧得汪景祺此书,竟与之唱合,有书信往来。这本书直到年家被查抄时才起了出来,不知已刊印多少流传在外。由于汪景祺无尺寸之功,不能邀得宽典,因此犯此大逆之罪,刑部判以斩立决,妻子则发往黑龙江为奴。与年羹尧同时执行。

这算是年案唯一的一个共犯,与年羹尧一起犯下逆反之罪,说到底并不是文字招祸。

逢迎年羹尧,钱名世谄媚丢职

第二个枝节案件是侍讲钱名世,他也是个逢迎年羹尧的士子。钱名世作诗投赠年羹尧,颂扬他平藏功德,主张皇帝为他所立的一个功碑不够,应该为他再立第二个功碑。由于钱名世并未涉入叛逆,所以只因其谄媚言行有辱官箴而革去职衔发回原籍。但是雍正帝认为这种谄媚之徒有碍教化,因此另外立了一个“名教罪人”之匾,命人挂在钱家门上,以昭炯戒。这个案子是因为钱名世失去文人风骨而丢职,也没有入狱的问题。

“维民所止”被砍头?

第三个年羹尧案的旁枝案件是江西考官侍郎查嗣庭一案。

雍正四年是三年一次的乡试年,查嗣庭身为主考官,出了几道试题。头一题与此案无关,所以跳过不论。第二题是《易经》──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第三题只有一句话──其旨远其辞文;第四题是《诗经》──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第二题破题后考生还可以写点东西──因为行为正大光明,也就符合天道人道。第三题要考生写出意在言外的文章,不知是何道理?第四题的题意是说:当所有的谷仓都充实了以后,妻子儿女才能停止劳动,这不知要考生答些什么?

这三个题目看似从不同的书里面随意截来一句话,当作国家考试题目,其实另有弦外之音。

藉考题谤帝,查嗣庭朋党入狱

那查嗣庭其实是利用国家考试出题的机会,公然以此三个题目附和被处决的汪景祺。怎么说呢?因为汪景祺在《读书堂西征随笔》里说凡是年号里有“正”字的就是“一止”,止为戈,如前代(明朝)的正德、正大等年号,都非吉兆。

不管中文或英文,都可以在文章的排版上玩一种把戏,最简单的就是把每行的第一个字,设法串成一句话,用来传递密码、暗号,或者讥讽嘲笑他人,还可以用“巧合”二字来脱免毁谤侮辱之罪。高中生、大学生编校刊时,常用这招来修理学校的老师──“张老师是笨蛋”或“朱老师是色狼”。这查嗣庭也是自认聪明,做了类似的事。查嗣庭玩的游戏就是把第二题的头两个字“正大”,用第三题当连系(其旨远其辞文),串到第四题的最后一个字“止”。换言之,套上汪景祺的论调就是说“雍正朝不吉利”。

从这个奇怪的出题法看来,查嗣庭一定看过汪景祺的《读书堂西征随笔》,同时唱和汪景祺所说的明朝“正大”年号不吉,“正”字就是“一止”。

查嗣庭贪玩却玩到国家的公开考试上来,于是便引来了注意。因为他弄出了这个奇怪的出题事件,于是就有官员去搜查查嗣庭的文稿书籍,发现他写了一本“维止论”,内容全是子虚乌有的宫庭之事,还有许多对先帝(康熙帝)怨恨讪谤的文章与日记。除此之外,他又作了什么“飞蝗蔽天”等造谣生事的记事,彻查之下,这才发现他与诸王之间有密切的往来,是朋党的一员。所以他是因为朋党而下狱的。

后来民间的传说偏离史实,将查嗣庭案说成雍正朝的文字狱,同时说查嗣庭出了一道考题是“维民所止”四个字,意思是“雍正去头”,所以查嗣庭才被砍头。其实查嗣庭入狱后在雍正五年五月病死狱中,他是因为朋党而获罪,也没有出过“维民所止”这样的考题。

清朝的刑案断狱严谨,重案还有许多王公大臣参与刑部审讯,雍正帝是个讲究事实、洞悉人情的皇帝,绝不会凭空入人于罪,妄想以力服人。如果他真的嗜杀,那年羹尧一案,刑部也不会只定了两个人的死罪。

吕留良案,涉及谋反

被堆在雍正帝头上所谓“文字狱”最有名的就是吕留良案。其实这件案子也不是文字招祸,而是涉及谋反。但因为后来的小说有“吕四娘”(传说中吕留良的孙女)刺杀雍正复仇的故事,因此特别有名。

雍正年间有一位叫曾静的读书人,无意间读到吕留良(当时已死)所写有关排满的书籍。吕留良是康熙年间的人,但仍然称清朝为“北朝”,称明朝为“本朝”。曾静读了吕留良的书以后,把吕留良排满的思想和理论灌输给他的学生张熙。

曾静于雍正五年派张熙去浙江购书,尤其是专门跑到吕留良后裔家中访求遗着手稿。吕留良的儿子将其父遗稿交给张熙,其中有《备忘录》以及《吕子文集》。曾静看到这些书稿,“始而怪,既而疑,继而信”,对吕留良佩服到五体投地,甚至认为吕留良有资格作皇帝。曾静与张熙因此和吕留良的徒弟严鸿逵交往变得密切,反清的思想变为反清的行动。(待续)◇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59期【历史新观】栏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现实生活里,探究神秘不仅是心理保健的目标,也是心灵之旅的目的地。——爱因斯坦
  •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为偿多劫愿,浩荡赴前程。这首诗呈现了一个殊胜浩瀚的场面──佛菩萨乘愿而来,为了度人而甘冒大险、承担大业,进入六道中轮回……从清凉月、毕竟空的境界,进到这浊世之中……浩荡的慈悲与勇气,无以名之!
  • 有一真人出雍州,鹡鸰原上使人愁。须知深刻非常法,白虎嗟逢一岁周。——唐朝高僧黄檗
  • 谁道空门最上乘,谩言白日可飞升;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衲人间个野僧。——雍正
  • 雍正帝为何以天子之位不惜与僧侣辩论佛法真谛?他真该当“好干佛道”的批评吗?一如世界各国介入现实与专制抗争的优秀主教不得不提出道德呼吁,雍正大帝同样勇敢走上修行人的护法路。
  • “果能实修实证、利己利人,则千百年后,帝王犹为之表彰,是亦劝励之道。”《御选语录》
  • 看着毁戒破律的魔子魔孙大面积开山立派,雍正帝护教心切,刊印《拣魔辨异录》破除邪说;
    中国既有儒道释正法开传,雍正禁止西洋教士传教,其实是极有深意的。
  • 宗教派别越多,人们却越不信神、越远离佛。二百八十多年前雍正帝就看清楚这个问题,还曾力阻这个下滑的趋势。这岂是常人办得到的?
  • 贱民世袭数百年,最后在奉行佛法的雍正手中终结。他以一道旨令为数万贱民开创一条新的人生道路。这么做,得罪的都是士族官家,吃力不讨好,雍正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 清初西南边陲的土司对土民任意生杀,雍正帝改土归流,削弱世袭土司的地位与特权;康熙年间贫农多添丁就得多缴税,雍正帝摊丁入亩,废除不公平的人头税。这一切,都是为了实践他对众生平等的认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