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声史《宋代百戏》(六)

“相声”之“文字游戏”﹙下﹚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续前﹚
相声继承了“乔合生”“指物题咏”,“应命辄成”,“滑稽而含玩讽”的传统,更有创新和发展。如传统相声《兄妹联句》苏东坡和苏小妹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史载苏东坡是个大长脸,还有一口连鬓的大胡子,苏小妹则眼窝深陷,前额骨突出。这天,兄妹俩人联句作诗︰
“苏东坡先开玩笑的说︰‘几次拭泪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苏小妹一听,知道哥哥用夸张的手法消遣自己眼窝深,便回说哥哥自己的大胡子︰‘口角几回无觅处,忽听须内有声传。’……苏东坡看妹妹反应快,又说了小妹两句︰‘迈出房门将半步,额头已然至庭前。’小妹不甘示弱,改嘲东坡下颏长︰‘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朝方流到腮边。’唉,这脸也太长了!…”

这段相声具有以下特色︰一是不加思索,应对如流;二是舌剑唇枪,互相嘲讽;三是幽默诙谐,与“乔合生”“指物题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生动的说明了二者之间的渊源关系。

二、 “商谜”
“商谜”,就是猜谜,属于语言文字游戏,古已有之。古代“俳优”的“隐语"其实就是猜谜活动。关于宋代百戏中的“商谜”所包含的种种运作手法,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有解释:
“‘商谜’者,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
*“道谜”︰来客念思司语讥谜,又名“打谜”。
*“走智”︰改物类以困猜者。
*“正猜”︰来客索猜。
*“下套”︰商者以物类相似者讥之,又名“对智"。
*“贴套”︰贴智思索。
*“横下”︰许旁人猜。
*“问因”︰商者喝问句头。
*“调爽”︰‘假作难猜,以走智者。’”

相声里也专有猜谜语的语言文字游戏段子,与“商谜”类似,不过,除“正猜”外,相声还常常“歪猜”,抓“哏”取笑,反映了相声艺术的特定规律和要求。如传统相声《打灯谜》︰
“……
甲︰你听着‘一棵树落着十只鸟,用枪打死一只,还有几只?’
乙︰还有九只。
甲︰不对,一只也没了。
乙︰怎么?
甲︰全飞了。
乙︰……
甲︰依着您,打死一只,那九只不动,‘喂,再给我来一枪怎么样?’这鸟缺心眼儿啊?
乙︰你这是故意绕人,我思想没作准备。
甲︰好,这个不算。
乙︰对,再说一个。
甲︰‘鱼缸里有十条鱼,用棍儿打死一条,还有几条?’
乙︰一条也没有了。
甲︰怎么?
乙︰全飞了。
甲︰鱼会飞吗?
乙︰对,我糊涂了,这还有九条。
甲︰怎么还有九条啊?
乙︰你想啊,鱼缸里十条鱼,打死一条,剩下九条了。十减一等于九嘛!
甲︰不对,还是十条。
乙︰十条?
甲︰啊,死的那条,还在上边漂悠着哪!
……”

这里的例子是将“正猜”与“歪猜”结合,既像猜谜,又像智力测验,以谜语的解释突出其中幽默诙谐的意味。

( 第四章结束,第五章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提到“参军戏”的起源,经常引用的是《乐府杂录》中的一段记载︰“…后汉馆陶令石耽﹙朝代官职人名﹚有赃犯﹙贪污受贿,违犯法纪﹚,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古代罪人通常这么穿﹚,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
  • 如同许多失传的艺术形式一样,“参军戏”虽然在唐朝、五代都盛行一时,却鲜有文字记载的脚本流传下来。根据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所附的<优语集>里一些“参军戏”的故事,其中有七、八篇是较为可靠的史料,根据这些剧本内容及其他有关资料,可以归纳出“参军戏”具有如下特色︰
    一、嘲弄讽刺
    二、咸淡见义
  • “参军戏”是好笑的,是诙谐的,是幽默的,又是讲道理跟时事的,这与古代“俳优”的作用与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参军戏”演出的地点如果不在宫廷,就是在帅府,艺人们往往要当着帝王跟达官贵人的面前演出;而“参军戏”内容“敏感”,如果不披上喜剧的外衣,用笑话的面貌出现的话,免不了会给自身带来祸殃。
  • 不少学者早就注意到“参军戏”与相声之间的渊源关系,认为相声是由古代的“参军戏”发展、衍伸、变化而来的,因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喜剧风格的“中国讽刺文学”。很多学者赞同从表演形式跟内容来看,古代的“参军戏”跟现代杂耍类的相声,具有百分之九十的相似性,但绝不是在“参军戏”跟相声之间划等号。
  • 宋代的百戏杂陈、盛况空前,说唱艺术臻于高潮。据文献记载推断,宋代百戏中明确属于说唱艺术的至少有︰“讲史”、“说三分”、“五代史”、“小说”、“商谜”、“合生”、“说浑话”、“说经”、“诸宫调”、“学像生”、“学乡谈”、“叫果子”、“唱耍令”、“唱赚”、“小唱”等。
  • 提到谈古论今、如水之流的“舌辩”,显然继承了“俳优”滑稽多变的传统,例如《清平山堂话本》里<快嘴李翠莲>的快言快语︰

    “公是大,婆是大,伯伯姆姆请坐下,两个老的休得骂,且听媳妇来禀话:你儿媳妇也不村,你儿媳妇也不诈。从小生来性刚直,话儿说了心无挂。公婆不必苦憎嫌,十分不然休了吧。也不愁,也不怕,搭搭凤子回去吧。也不招,也不嫁,不搽胭粉不妆画。上下穿件缟素衣,侍奉双亲过了吧。

  • “相声”一词是由“像生”逐渐演化而来的,所以提起宋代百戏中与相声的“学”相关的艺术形式,首先要说说“学像生”。
  • 属于摹拟声音的技艺可以“叫果子”为例,“叫果子”就是摹拟街头做小买卖的么暍,但是增加了音乐性,并且适当的加以美化,与后世相声的“摹拟市声”如出一辙。如传统相声《改行》中的一段,即因表演者逼真、酷似的演出,常常引起热烈的掌声︰
  • 宋代百戏与“相声”里“文字游戏”的相关艺术形式,主要有“合生”与“商谜”两种。
    “合生”又做“合笙”,历史渊源较为久远,是介乎“杂剧”、“说书”与“商谜”之间的技艺。早在唐代,就有歌舞戏的合生,以两人演奏对话,有时舞蹈唱歌,有时指物题咏,滑稽含讽闻名。
    “商谜”,就是猜谜,属于语言文字游戏,古已有之。古代“俳优”的“隐语"其实就是猜谜活动。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