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制琴师

苏丁选寻获古漆秘方 古制名琴再现人间

文 ◎ 卢心权 摄影 ◎ 连黎
font print 人气: 120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8日讯】埋首钻研半世纪,当年无力购买小提琴的乡下男孩,竟研发出失传二百多年的古漆秘方,让世人得以平实的价钱享有古制名琴之美……
每个人儿时都有梦。但大多数人的梦,常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渐渐改变甚或幻灭。然而苏丁选的儿时梦想却持续了半世纪,并且在圆成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让许多提琴爱好者,能以最平实的价钱,买到音色足以媲美古制名琴的绝妙好琴。

儿时琴音结下提琴之缘

苏丁选出生在台湾屏东东港的一个木工家庭,那儿是一个以渔业、农业为主的乡村。小学二年级时,苏丁选偶然从国小校长家的日式宿舍旁经过,无意中看到国小校长的儿子正在拉琴,小提琴美妙细致的琴音及高雅的外型深深触动了他,他心中热切的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拥有一把自己的琴。

当时台湾刚刚光复,普遍贫穷,一般家庭连三餐都顾不来了,更遑论让孩子学习小提琴──因为买不起琴也无力缴交学费。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一位顾客拿了一把日据时代留下的小提琴到苏丁选家去做木工修理,那是苏丁选第一次亲手摸到小提琴。为了能一圆自己的提琴梦,苏丁选便把那把小提琴的外形轮廓描了起来,利用课余时间跟父亲学会木工手艺,在他十四岁那年,无师自学地开始尝试作起提琴来。虽然当时所制作出来的第一把自制提琴很粗糙,音色差,且尺寸不是很准确,但是却让他与小提琴制作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


苏丁选说,琴是有灵性的,好的琴会跟人走,人要什么,琴就给什么。

不懈探索名琴秘密技术

当时台湾懂得制琴技术的人不多,即便想学也没有好老师可以教。苏丁选师专毕业后,就到台北盲哑学校教课,并利用业余时间摸索制琴技术。他渐渐结识了一些小提琴教师后,得知国外有不错的提琴制作材料,便开始从德、义等地购买材料来制琴。

在不断的学习、钻研过程中,苏丁选渐渐意识到,所制作出来的提琴要达到“尺寸的精准”、“外观的精美”,以及“音质的优美”,才能算是一把好琴。对于有木工基础及受过科班美术工艺技能专业训练的苏丁选来说,这前两项并不难,只需几年工夫就可达到,而唯独“音质优美”一项,却花了他数十年时间而无法突破。

苏丁选说,欧洲提琴制造技术于十八世纪达到最高峰,历史上的“名琴”如音色超凡绝伦的“史特拉地里提琴”等,多半是在那个时期所制作的。此后因“秘密技术失传”,专家学者咸认为欧洲的制琴技术至今一直处于“黑暗时期”,无法恢复昔日光景。

他说,要解开“名琴的秘密”,首先必需了解制作一把好琴的四个要件,亦即:“材料选择”、“琴胴厚薄”、“油漆秘方”以及“配件调整”。

他分析说,木材是天然物,只要有眼力与经验,取得好材料其实并不难;琴胴的厚度控制只要琴在未上漆时装弦拉奏就可调整;弦栓、琴码、音柱、尾弦板和额塾等配件的调整虽然费事,但只要有经验与耐心作长时间观察,不断修正,即可做到最好的组合,在技术方面并不困难;唯独“油漆配方”,是失传的部分。

他曾赴德、义拜师求艺,却发现那些琴制师会的他都已经会了,而能突破制琴瓶颈的“秘密技术”却遍寻不得。正当他想要放弃却又心有不甘时,一位退休的老漆匠告诉他:“所有漆料中,弹性及密度最好的是天然漆。”“中国就有这种天然漆。”

没想到,就这么一个偶然的指点,却让苏丁选循迹找到了能突破小提琴音色问题的古漆秘方。

天然漆解开名琴之谜

正当苏丁选听了老漆匠的指引,想尝试用天然漆来漆琴时,一位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朋友发现,故宫的资料室收藏有明末清初时把天然漆销售到欧洲的出货单,上面连货物的斤两、价格都有。

这个发现让苏丁选大为振奋,因为这很可能就是当时欧洲古制名琴的天然漆来源;也许是因为战争或贸易中断,致使停销,无漆料可用而失传;也许是因为工业革命后发明了施工省时省事的人造漆,快速又可大量出产,而使得小量生产又难施工的人造漆渐渐被遗弃而失传;当然也有可能如日本学者所报告的,本来地中海一带有产天然漆,后来可能因地球大气变化,漆树不活了,只好改用人造漆,因而失传。

无论如何,这条路是有迹可循了。苏丁选试用天然漆之后,发现此漆果然有古琴漆的特征:上漆失败时,漆的颜色会变黑,温度、湿度不对时漆不易干等,这些都恰恰符合欧洲产业革命前制琴相关文献的记载。苏丁选更在尝试中发现,上了天然漆的小提琴,音色果然变的更美、更有灵性,和他所听过的古制名琴的音色是极为相似的,于是,便倾尽全力循着这条路子尝试下去了。

不懈尝试终获古漆秘方

虽然使用天然漆在油漆工程技术上极端复杂又困难,但一心想要制造出顶尖名琴的苏丁选仍积极的四处寻觅各种适合制琴的天然漆种。他在专设的实验室中,不懈地尝试来自中国、台湾、中南半岛和日本的一、两百种漆种,历经了约三十时间,终于发现那“唯一”能产出最佳音色的漆树品种。


制造一把让苏丁选觉得满意的小提琴,至少需要五到十年时间,其中花在“调整”的时间是很长的,有时甚至要花上十几年的时间。

不过,用天然漆来漆琴,在技术上困难很大,纯漆是不能直接用的,在天然漆本料之外要加上复杂的配方才行。苏丁选研制提琴五十年,才将此漆的复杂性一一厘清,找回同时失传二百多年的古漆与配方,让失传已久的漆艺再现人间,重现古琴漆的光辉。

苏丁选在比较人造漆及天然漆对提琴音质的影响时表示,近代所使用的人造漆,是用树脂加酒精、松节油等溶剂溶解来做漆,用人造漆所制作出来提琴音色不完美,漆膜脆弱,日久会脱落,音质变坏,光泽也让人瞧不起;而上了天然漆的手工提琴音质高贵而有灵性,音量饱满,高音清脆,中音甜美,低音浑厚,避免了某些外国名琴高音或低音不完美的缺陷。

他说:“手工琴上的天然漆一旦干了之后,没有任何溶剂可以把它溶掉,小提琴可以有五百年的寿命,大提琴可以有一千年的寿命,且泛音丰富,弹性有力,不但光泽极美,不易脱落,且音质优美无比,日久益佳。”

令众人惊艳的平价名琴

跟一些动辄数百万、数千万甚或上亿元的古制名琴相比,苏丁选所制作的提琴真的可谓物超所值。虽然因为他的提琴音质绝佳但价格却十分平实,而使他曾遭某些提琴制造商的打压、中伤,但他如呵护孩子般用心制作的提琴,却掩不住明星的光芒,屡屡让真正识货的行家惊艳不已。

台湾著名的长荣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孙小媚博士早年使用的是在纽约购买的、具有二百五十年历史的意大利琴,二零零零年回台任教后,在小提琴名家钱国昌教授的推介下,开始使用苏丁选所制作的提琴;台北市立交响乐团的乐团首席江维中教授、台湾师范大学中提琴教授杨瑞瑟等提琴名家,也都使用苏丁选所制作的提琴。

孙小媚说,在美国,她曾有机会接触到包括史特拉底瓦里、蒙塔里阿那等名琴,对她来说,有些古琴的音色及韵味的确特殊有种迷人的气质 ,但相对地,在动态及音量与全音域的共鸣方面,则不见得平均,并且显得薄弱;用这些古琴来录音及在小型场所演奏不会有问题,但若在现代的大型演奏场所包括音乐厅演出时,在传达乐曲的整体性方面,就会显得比较吃力。

“而苏老师的每一把琴都有他自己的特色,让演奏者能够尽情发挥,不会有限制!他的琴的敏感度及音色的气质,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在音乐厅演奏,也很具穿透力。”她赞叹地说。

孙小媚曾在苏丁选的提琴发表会上演奏过西班牙作曲家卡沙多的“无伴奏组曲”,一位听众了琴声后说,他一生只曾被两个人的琴声所感动过,一次是被国际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的琴声所感动,另一次,就是在那场发表会中,被使用苏丁选提琴演奏的孙小媚的琴音所感动。之后,这位听众马上去找苏丁选买琴!

使用苏丁选的小提琴二十年之久、曾经留日主修小提琴的台湾屏东东新国中音乐教师林振全说:“苏老师的琴很具震撼力,音色很沉,很有内涵,当代意大利新琴是不可能有这种音色的。”他说,一般来说,一位制琴家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及无数的失败,才能制造出“一把”好琴,但苏老师那儿,却有“很多很多”把真正绝佳的琴!

除了国内名家外,包括德国的小提琴名师柯尼西教授及他的学生等,都是苏丁选提琴的使用者。

虽然向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苏丁选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为把好的文化留给世人而投入研究,从来不是为了钱而制琴,“从未把自己的提琴带着跨出门槛一步去跟人主动推销”,但真正识货的行家,却在缘分的牵引下,一一找到苏丁选,用极为平实的价钱,享得顶级名琴之绝妙音色。


苏丁选认为,提琴是有生命的,每把琴都有不同的、属于自己的音色;琴就像孩子一样,是有灵性的,会成长也会变坏,需要持续的关照及调整;“好的琴会跟人走,人要什么,琴就会给什么。”苏丁选说。


坚持理想的学者与艺术家

坚持理想,常常要付出许多的代价。问苏丁选在制作提琴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不顺的地方?他笑称,在这个过程中,“一路都很不顺”,但是“失败还是要找办法去解决,因为失败也是一种资料,至少可以研究这次为什么会失败”。这样的处事态度,让苏丁选这一辈子下来,几乎没有什么事是不能解决的。

也就是这样的研究精神,以及不求名利的淡泊,让苏丁选可以数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几乎没有商业利益可言的研发工作;其间亲友多次劝他不要做下去了,但为了达成理想,他还是毅然地坚持下去,直到五、六年前,他的琴渐渐获得很高的评价,才首度获得家人的支持。

对苏丁选来说,最快乐的事不是享有山珍海味、荣华富贵,而是成功地达成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时;但过一阵子,当自己眼界、理想抬高时,“又会变的不快乐了,而又要努力地去想办法达到更高一层的目标了。”苏丁选笑着说,“这个过程一直在反复进行着。”

不断地自我突破,不懈地努力研究,用爱心、耐心、细心及文化传承的精神去制作手工提琴;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情操,也许就是苏丁选能研发出失传多年的古漆秘方之秘密所在!

小提琴制作步骤

(第一行)
1 刻琴头涡卷和弦槽。
2 刨面板厚度。
3 削制 f 孔。

(第二行)
4 装低音棒。
5 装枫木侧板。
6 装衬木。
7 装角木。

(第三行)
8 用天然胶将面板与底板接合。
9 装琴头。
10 用“人发刷”上漆,至少要漆几十遍。


(第一行)
11 装音柱、调整音柱位置。
12 装弦卷。
13 装琴码。
14 装尾钉。

(第二行)
15 装拉弦板。
16 装弦。
17 装下额壂。

(第三行)
18 完成的琴。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6月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蓉台北二日电)你见过脚会打拍子的兔子、会拉小提琴的交响琴人机器人吗?台科大机械系系统设计专题竞赛今天登场,学生们打造形形色色的机器人表演,结果今年第一名是“转运兔”,第二名“舞动奇迹”,第三名“大黄蜂”。
  • 钢琴角斗士李斯特--1811年出生于匈牙利,9岁开始举办演奏会。年轻时的李斯特犹如现代舞台上的天王巨星,拥有大批为他神魂颠倒的追星族。他一出场就能让台下的贵妇们昏倒。之前几乎所有的钢琴演奏家都双手紧贴键盘弹奏的,但李斯特一反常规把手臂高高举起然后重重落下,头发往后一甩,钢琴随即发出巨大的轰鸣。不论是创作还是演奏,他都颇像与钢琴对决的角斗士般激情四射。他还有把钢琴弹碎的记录,因此他的音乐会上经常备有三架钢琴。这一切也归功于他受到了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具有魔幻性的高超演奏的影响。他用钢琴创造了各样的音响效果,雷声与闪电,悠长的钟声,潺潺的溪水,咆哮的激流,神圣庄严的吟唱,飞驰的骏马等等。在所有钢琴作曲家中,李斯特运用的形象最为丰实。他的女性粉丝简直把他奉为神明。这位钢琴史上的一代巨师,晚年曾在梵蒂冈住过,在罗马天主教堂中得到过神父的圣职。
  • (大纪元记者仇锦光昆市报导)为了歌颂与感谢父母恩情之伟大﹐中华耆英会和南岸老人服务中心于6月3日在昆士80号克雷街道宾楼(Tobin Towers)十二楼举办“琴音谢亲恩音乐会”﹐特邀小提琴手林嘉诚为中外耆老住客演奏数首动听之中英歌曲以娱乐大家﹐约八十多人士到场。
  • 这是目前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的年轻小提琴陈佳峰,在今年4月参加第13届梅纽因国际小提琴赛前夕所写的博客中的一段,他在这次国际大赛中获得第二名。陈佳峰在参赛期间渡过了他的21岁生日。
  • 两位小提琴巨匠,查尔斯‧里伯伟(Charles Libove)和大卫‧纳迪安(David Nadien),现都住在曼哈顿,而且二人都年近80岁,他们的小提琴技艺可与当今任何对手媲美。
  • 大纪元记者唐景睿多伦多报导)亭亭玉立的丰采,深情动人的演出。日前侯以嘉在多伦多的演奏会,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不断的掌声。自己主持自己的演奏会,一种让观众参与她内心世界的新型古典音乐会。她令人感到那样的亲切,用自己独到的声音,音乐,与观众共鸣。4岁便开始演出的以嘉,在舞台上有如鱼得水般的轻盈自在,观众也被感染得很放松很自在。
  • 【大纪元6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先凤台北九日电)国立台湾交响乐团“菁英系列”,六月十八日及二十日将与旅美小提琴家胡乃元在台北国家音乐厅及台中市中兴堂共同演出,透过音乐带领乐迷重温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美丽与哀愁。
  • 【大纪元6月10日讯】(据中广新闻报导)六月十八、二十号的国立台湾交响乐团菁英系列音乐会,杰出的华人小提琴家胡乃元不只担刚小提琴独奏,更要以客席指挥的身份,带领乐团演出,透过音乐带领乐迷们重温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美丽与哀愁”。两场音乐会将在台北和台中登场。(陈映竹报导)
  • 大纪元记者关浩香港报导)香港华人古典音乐界多年来都传颂一个传奇:当年一位只有10来岁的年轻人,凭着其个人在小提琴上的才华,成为香港管弦乐团史上最年轻的首席小提琴手。他就是黄卫明。今天,他已经是中文大学和香港演艺学院的资深小提琴教授,执教鞭达30多年。这些年来在音乐教育工作上,他具有深刻的体会,并在小提琴演奏上有着独到的观点。
  • 新唐人电视台2008年将连续举办9项国际大赛,引起台湾各界的瞩目。手工小提琴制造大师苏丁选和铸剑达人陈世聪,以亲手打造的名琴和宝剑赠与新唐人,除了肯定9项大赛发扬正统文化的精神,同时鼓励台湾选手踊跃参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