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时候的嫁妆─龙凤饭匙

李吉崑
font print 人气: 134
【字号】    
   标签: tags:

昔日富贵人家嫁女儿,都备有奁帖,上面详列着所有陪嫁妆奁(嫁妆)。

本对龙凤饭匙亦是嫁妆之一,其一龙一凤寓意“龙凤呈祥”(相传龙凤现世,是祥瑞吉兆);石榴造型寓意多子多孙;上面所雕花鸟寓意花开富贵,百鸟和鸣,所有图饰都反映出传统招福纳祥的文化和对新人的深深祝福。

这对饭匙雕工精美,非常罕见。由此可窥知:当年婚嫁的盛况与嫁妆的丰厚。


龙凤饭匙—龙匙 / 年代:20世纪 材质:石榴木 直径:10公分 长:16.5公分 厚:0.8公分


龙凤饭匙—凤匙 / 年代:20世纪 材质:石榴木 直径:10.2公分 长:15.5公分 厚:0.6公分

本文转载 台湾文化园区部落格:http://bloguide.ettoday.com/taiwanox/
图文版权归台湾文化园区所有,请勿复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代后期,由于铜材不足,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下令将各地寺庙内的铜铸佛像销毁,用以铸钱。这次所铸的“开元通宝”钱,背后印有铸造地的地名。这批开元通宝,称为“会昌开元”。
  • 公元六世纪未,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南北朝,结束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建立起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虽然它只存在三十七年,但是,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为唐代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时期,也是服饰工艺的发达阶段。尤其在盛唐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种安定的政治局面,为服饰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在唐代以前的中国社会,广大妇女一直深受礼教思想的束缚,笑不得露齿,站不得依门,行不得露面,一直被称为妇女必须烙守的信条。唐代妇女为摆脱这种精神羁绊,作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如废弃遮蔽脸面的幕罗面幕,就是典型的例子。
  • 从 “康国”传入的 “胡旋舞”,服饰也很有特色,据杜佑《通典》记称:舞者一般二人,通穿 “绯裸,锦绣绿棱浑档裤,赤皮靴,白垮,双舞急转如风,俗谓之 r胡旋’”。它如 “拓杖舞”、“浑脱舞”、“霓棠羽衣舞”等等,都有各自规定的服饰。
  • 晚唐五代,幞头的形制有所变易。《云麓漫钞》记谓: “唐末丧乱,自乾符以后,宫娥宦官皆用木围头,以纸绢为衬,用铜铁为骨,就其上制成而戴之,取其缓急之便,不暇如平时对镜系裹也。僖宗爱之,遂制成而进御。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四方僭位之主,各创新样,或翘上而反折于下,或如团扇蕉叶之状,合抱于前。”由此可见,这时的幞头,已变成为一顶帽子。
  • 在古时,凡还没有成年的孩子,不分男女,多将头发集束于顶,结成两个小髻,左右各一。因其形状如牛角相似,故名 “总角”。《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娶兮,总角井兮。”孔颖达疏:“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这里的 “升”指的就是孩童发式。因儿里发髻分立于囱顶,形如 “井”字,故以为名。
  • 唐代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政治上的开放和思想上的活跃,都超过了以往的历史水平。这个时期的妇女,十分注重外表修饰,最明显的特征是面部妆饰。
  • 和涂抹脂粉一样,我国妇女的垂眉之风,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加普及。不论在宫廷还是民间,都流行这种妆饰。
  • 作斜红妆的妇女形象,在新肛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绢画和泥塑木俑上还有大二反映。这种妆饰一般多给在太阳穴部位,左右各一,工整者形似弦月,复杂者妆如伤口,为了加强残破的感觉,有的还特在其下部,用胭脂伍染成血迹模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