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之光》-密勒日巴传奇故事 序

苦难中升华的力量

文/李北秀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西藏是个特别的地方,也是与天空最接近的地方,那里的人虔诚的信仰佛教,相信轮回转世,善恶有报的天理。

最近一段时间,西藏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各地发生的西藏事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雪山之光》,正巧在全世界聚焦西藏问题时出版问世。

这仿佛要告诉着世人什么。

密勒日巴一生的遭遇波折,但他本着以苦为乐、以金刚般向善的意志证悟生命的真理,他不只是藏族人的精神伟人,生平事迹被后人传颂至今还在影响着世人。现代人读他的故事,内心仍会触动而泪流不止。

除了身处文明的现代人需要学习密勒日巴尊者的精神,西藏朋友在面临流亡问题或强权的压力处境中,也需要锻炼意志,坚持光明向善的信念,在苦难中提升精神。

一般藏人从小就听密勒日巴的故事长大,小孩随口也能唱出他的优美歌谣,他寻道的超凡意志、高尚的心灵,对藏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启发。为了洗去无奈中造下杀生的罪业,密勒日巴的师父马尔巴磨炼他盖房子,哪里知道房子盖了一半拆、拆了又盖,山上山下来回不停的背着石头跑,甚至有三位师兄弟主动来帮忙都是不允许的。

密勒日巴在山洞闭关静坐多年,只能靠煮野荨麻叶子维生,吃到身体都变绿色了,活像一个绿树人。虽然身上穿的衣服已是破烂不堪,依然在山洞里唱“修行快乐歌”给猎人听,因为他已经降服人世间的烦恼,身心得到宁静与自在。

看了密勒日巴尊者一生的故事后,会不自觉的去思考,人生为什么苦?苦在哪里?人生为什么幸福?幸福如何追求?

生活在科技发达、物质优渥的现代人,跟以前的人、跟贫困的西藏游牧民族比起来,应该是很幸福,应该是无忧无虑了。那么,我们苦在哪里?

我们苦在焦虑和压力,而这两种精神上的承受,又导致身体的不适。这种苦,好像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现代都市的我们,无法逃脱的。所以有时候就选择逃避,或者“习惯成自然”,也就苦不知苦,或者苦也无可奈何。

然而,在“密勒日巴的故事”里,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个方向,看到了一个出路。

密勒日巴一生最大痛苦是什么时候?不是整天整年的搬石头上山下山,连背上都长满烂疮,血肉模糊了,还在背着大石块上山盖房子;而是他想求正法却不知何处寻正法的时候,他食不知味,“坐时想站,站时想坐……”,活着全无意思。而那种求法无望时的绝望感,更让他痛苦到心像要裂开一样,绝望到想自杀。

他什么时候最快乐呢?不是在他能呼风唤雨、降雹咒敌的时候,不是在他能在天上自在飞翔的时候;而是在他精神上超脱一切物质的束缚与烦恼的时候,在他能驾驭人的七情六欲,而不被其奴役的时候;这时,即使他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世上俗人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他唱“修行快乐歌”给别人听,告诉别人,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这就是“境界”。

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

外在欲望的追求,永无止境;内在心灵的追寻,同样也是无穷无尽。而前者通往痛苦与不安,永远填不满的欲望让人身心俱疲;后者让人舒适宁静,心灵的追寻越 深,让人身心越发澄澈、超脱。而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只有饮者自知。

基于普及“善”的理念,并让年轻人对生命境界的升华有更深刻的向往,作者赵秀华耗费一年半时间重新编写密勒日巴传奇故事《雪山之光》,内容生动感人至深,结构适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语言通俗流畅,老少皆宜。特别是,容易被现代人曲解内涵的地方,都融进了精当的解说,使深奥的道理更加浅显易懂。

《雪山之光》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帮助人们了解真实的西藏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和道德内涵,而画家古瑞珍精心绘制的20幅原创插图,让读者更容易进入密勒日巴的传奇世界。这本能提升生命境界的好书,可以润泽更多追求真理者的心灵,在苦难中再升华!◇

《雪山之光》– 密勒日巴传奇故事【博大出版社】
更多资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背影”,描写他父亲送他到火车站的情形。一位平凡的父亲,啰嗦地一直拜托同行的旅馆茶房,好好照应他远行的儿子,为了买橘子给儿子而弄得满身尘土。这位父亲把橘子交到儿子手上之后,扑扑衣上泥土离去,蹒跚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日后,朱自清常在晶莹的泪光中想起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 《论语.阳货篇》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说《诗经》有三大功用。第一:训练联想力、观察力、合群力、批评力。第二:教人孝敬父母、忠于君国。第三:多多认识一些动植物,多多接近自然。两千多年来,学《诗经》的人多数引用这几句话。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印度!

    一个笼罩在迷雾中的地名,一片古老神秘的黄土大陆。

    在人类初始之际,她已迈出了文明的步履。但是,直到21世纪的今日,世人依旧拂不去她的神秘面纱,宛如面对一位千年人瑞,明知她曾度过悠远的岁月,却对她了解甚少……。

  • 在这个靠佛教徒的朝圣为主要收入的小村落,村民的主要信仰却是印度教。因此,淡季时(3月到10月)它是个炎热而安静的小城,适合静静的游赏与冥思,到了旺季时,却是人声鼎沸,充满了宗教蓬勃的气象。
  • 我一开始是做插画家,但我很不喜欢配合故事去画图,所以我决定写属于自己的故事书。然后我很快的就发现,比起画画,我更喜欢写作。现在我也会帮自己的大书画插画。
  • 那晚下着雨,低吟的细雨。许多年后,美琪只需闭上眼睛,就能听到那阵像细小的手指般敲着窗户的雨。夜里某处,有只狗吠叫着,美琪无法入睡,不时辗转反侧。
  • 看完了这本书,做老师的,希望自己是这本书中的老师;做家长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书中的老师教,最主要的是,我们看到老师原来应该如此,难怪她手上没有带不起来的孩子。


  • 当我介绍玛莉亚出场时,观众鼓掌欢迎她。她脚踝上带着电子脚铐、前额贴着一大片浏海、穿着垮裤和态度恶劣的日子早已远去。她现在是大学生,大多数的时间在美国各地旅行,毫无畏惧的告诉每个曾拒绝过她的人她的故事。
  • 马尔巴上师听了这个梦后,知道和他的梦一样,点化同一件事,心里非常高兴,但他知道天机不可过早泄露,便一本正经的说:“人生都是虚幻不实的,何况是梦?不用管梦是什么意思了。”说完,又对师母说:“我今天要到田里耕种,你帮我准备一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