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古今.苏州】白发少年的经历

蔡大雅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郑欣出差到苏州,饱览江南风光,晚上睡得正甜,忽然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男子急促地在河边的芦苇丛中奔跑并回望……

郑欣外表上是个平凡的上班族,偶尔公司派他到各地出差,就像你我他一样。但他有一点与众不同——他拥有宿命通的特异功能,能看到一个地方过去发生过的历史。他从小就具备这种能力,只是无法自由掌握,有时不请自来,有时想看却看不到。

这次郑欣出差的地点是苏州,江南的诗情画意、吴侬软语使他陶然欲醉,白天在公事之余尽情饱览沿路风光,晚上自然特别好睡。当他睡得正甜,忽然看到一个紧急的景象:有个头发花白、容貌却还算年轻的男子,一边急促地在河边的芦苇丛中奔跑着,一边紧张的不时回望,似乎在躲避搜捕的模样。

渔翁相助,伍子胥安抵吴国

郑欣从梦中惊醒,眼前依旧上演着那段逃难的画面。郑欣马上知道,原来是他的宿命通功能在沉睡时开启了,让他看到了以前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他静静的看下去——

年轻人显然想渡河东去,却盼不到岸边河上有任何一艘渡船经过。正当他竖起耳朵,惊恐的察觉到,追捕他的人马正朝着这个方向慢慢的搜索过来时,也奇迹似地发现了一艘小渔舟出现在大江的不远处。他赶忙招呼驾舟的老渔翁协助他渡河。到了彼岸,年轻人除下佩在身上的宝剑要送给老渔翁:“这是楚王送给我父亲的宝剑,价值百金。老人家,我将它送给您,以报答您的救命之恩!”


(图:新纪元)

老渔翁拒绝了他的赠礼,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抓到伍子胥的人,赏给粮食五万石,封给执珪的爵位,难道只是仅仅值百金的宝剑吗?”原来他早就知道这个逃难的年轻人是谁了,在拒绝宝剑后,老渔翁驾着小舟离去了。

看到这里,郑欣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白发少年,就是春秋时代的吴国大夫、苏州城的建城者伍子胥(公元前五二六~四八四年)。郑欣知道,伍子胥和父亲与哥哥原本都是楚国的臣子,父亲因为受谗言陷害,被楚平王拘禁。楚王想斩草除根,拿父亲作人质要伍家兄弟二人前去自投罗网。兄伍尚明知是陷阱,但因为不忍父亲独自受苦而死,慨然从命。伍子胥则要留得有用之身为父兄报仇,所以就逃离楚国,辗转来到楚国与吴国的边界。

郑欣看到的场景,就是伍子胥刚刚通过楚国设在昭关的边防盘查,又躲过追兵的搜捕,在异人的帮助下抵达对岸,踏上安全的吴国国境。至于他如何通过边防严密的盘查,据史书上记载,他因为想不出一个方法可以通过检查,忧虑愁苦之下,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没想到因祸得福,门卫的目标锁定在黑发青年,让他得以借机蒙混过关。

郑欣看过《史记》,知道此时穷途落魄的伍子胥能忍辱负重,他将一路乞讨(据说他因此被奉为丐帮的祖师爷),直奔吴国的都城东去。但他即使到了吴都,成为吴王的座上宾,也还得再沉潜五年才得以发挥所长。然后他将建立起一座大城池,辅佐吴王成就王霸之业,在自己建立的城里经历他最意气风发的时代,并度过其后郁郁不得志的末年。

在苏州将会发生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大戏,在下一件大事来临前,郑欣希望先睡会觉补点眠,明天与客户面谈时,才不至于因为睡眠不足而显得萎靡不振。他躺下身去合上双眼,脑袋中却因为充满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印象——种种的杀戮、权谋、败德与混乱而无法入眠。

推荐刺客,下乡等待时机

春秋时期是个混乱的时代,当时距离周公制礼作乐已经五、六百年过去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礼制早已崩坏,周室衰微,各方诸侯群起争雄,问鼎中原,只讲王霸,少言仁义,各国动辄兵戎相见,是为了权位利益可以杀人害命、用钱买命的时代。

郑欣知道伍子胥初到吴国时并不得重用,是因为他一心一意的鼓吹吴王僚攻打楚国,被公子光识破他的意图而向王劝阻。另一方面,伍子胥也因此洞悉公子光的野心,便顺水推舟的将专诸推荐给公子光,自己则离开朝廷,到乡下去种田,等待时机。

公子光视专诸为上宾,是想要他为自己卖命,以夺取他认为原本应该是属于自己的王位。终于有一天时机成熟了——吴王僚十三年(公元前五一四年),楚平王刚于去年新丧,吴王僚令二个弟弟趁机攻打楚国,一时臣民尽出,导致吴国内部空虚。

公子光知道吴王僚喜欢吃烧鱼,就宴请他到府品尝鱼炙的鲜味。吴王也知道公子光不安好心,就严阵以待,从王府到公子邸沿路设置带刀持矛的兵士,宴客厅内外,更是水泄不通的站满了武装卫士,吴王才在众人的护持下前往赴宴。

宴会举行一半时,公子光假装脚痛退下休息。此时专诸捧着刚烤好的鲜鱼进献吴王,一到吴王面前,他迅雷不及掩耳的抽出藏在鱼腹里的利刃刺向吴王。吴王遇袭当场毙命,专诸也立刻被王的卫士格杀,而公子光则将所有忠于吴王的卫士一网打尽,并随即自立为王,就是吴王阖闾。

兴建苏州前身:阖闾大城

史书中记载吴国建立于商朝末年,其开国的君主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原来商末时周族的领袖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都很贤良,其中又以最小的儿子季最得父亲的肯定,认为可以光大族群。古公亶父虽然心里属意让小儿子继承家业,但当时的宗法制度是立长子为嫡,古公亶父不会因为要光大门楣而破坏传统制度。

他的长子太伯与次子仲雍知道父亲的心意,就离开故乡,来到遥远的南方荆蛮之地,在大湖之滨定居,并学当地土人剪断头发、在身上刺青,以表示此后永不复返,好让父亲将首领之位传给弟弟。季后来继承父业,他的儿子就是推演八卦的周文王,孙辈中最有名的是武王和周公,前者是华夏史上朝代的国祚最长的开国君主;后者则是奠定周天下数百年基业,并开创儒家二千年道统的圣人。

太伯和仲雍定居的地方被称为“吴”,他们在那里建立了“句吴”国,都城也命名为吴。到了春秋时期,吴国在中原其他各国的眼中还是个南蛮穷僻之国。颇有野心的阖闾却想做个称霸诸侯的盟主,所以当他即位成为吴王后,马上召回伍子胥,问他兴霸成王的方法。伍子胥告诉他要成就霸业,首先要建立城池、然后建军、充实国库与军备。

在战乱频传的时代,两军交战动辄殃及百姓的身家财产,筑有城墙的城池便成为附近百姓躲避战火的堡垒,各国因此广建城池以自卫。此外,由于封建制度的失灵、工商逐渐私营化,也促进城市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便成为中国历史上城镇快速发展的时代,虽然有些古城因为战乱而衰败消失,却有更多的城池如雨后春笋的在各地出现。

吴王采纳了伍子胥的意见,令他负责新都的设计与建造。于是伍子胥“相土尝水”、“法天象地”,建造内外二城。内城为宫殿与官府区,城墙周长十里,只开西北南三门,城墙的东面不开,是为了防止位于东南方的越国的兴起。外城周长四十七里,设有陆门水门各八处,以象征天的八风与地的八聪。外城是居民区、手工作坊以及市场。春秋时期的城市已经实行功能分区,官员的住所应该靠近宫府区、平民与农人靠近城门、工商业者则靠近市场,使从事不同职业者分区居住,与其说是阶级制度,毋宁说是古人基于工作与生活便利的考量所采取的务实作法。

新都三年而成,命名为“阖闾大城”,就是今日的苏州前身。

现在苏州城里还有许多地名,如“胥门”、“阖闾门”、“齐门”等,都是二千五百年以前延传下来的叫法。苏州在建城初始,就成为历史大戏的舞台。(待续)◇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56期【城市的瞬间】栏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毫不犹豫再次喝下隐形水,快步往宫城的方向走去,他想趁着城门尚未关闭之前进入宫城——一个普通百姓禁止踏入的地方,去瞧瞧皇宫的模样。
  • 九品莲花众生都有怎样不同的生活?如果他们思念人间家人,会发生什么事?极乐世界无男女之分,为什么会有女孩子,而且所有人都长一样?
  • 天上一日,地上千年?!高僧游历天界佛国,回来已过去六年。南天门上有中文?八个字可概括佛教前景?
  • 数百年前,南宋将领辛弃疾登上镇江的北固楼,遥望滚滚奔流的长江,感叹神州千里风光。而词人笔下的神州风光,更因帝王将相、豪杰群雄的风云板荡,涌出奔放的豪情。
  • 尧、重华率人马走后,大屋空了。老爹黍也不食、夜里不睡,抱根杖蹲地下。娘一咒,爹挥杖扯细嗓门吼:“俺魂叫你咒没了!再咒,上阎罗殿寻俺去。”
  • 透过老婆婆的讲古,郑欣对从前的上海有更深的了解,以前通过功能看到的片段过去、想不通的物事因果,原来是如此一回事,历史的来龙去脉在他心中逐渐清晰……
  • 当时上海的租界,基本上分为两大区块,在今日的黄浦、静安以及虹口、杨浦四个区,主要是以英美为主的公共租界,卢湾、徐汇两区主要是法国租界,而闸北区和原南市区则属于中国管理的华界。租界的存在,一方面是中国丧失主权的象征;但另一方面,上海却因为有了租界的存在,而未被清末以来的动荡与战乱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使上海在百年内迅速发展,成为亚洲数一数二的国际性大都市,“十里洋场”的称号,从此而来。
  • 康熙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乾隆时期逐渐改变,清朝重复着前朝的步伐,走上了闭关自守的道路。乾隆二十二年(西元一七五七年),清朝开始执行“一口通商”的政策,下令沿海各省除广州一地外,其他所有港口一律停止对外贸易。后来更规定外国人来华贸易的门槛,对进口货品课收高额税金,并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的种类。神州虽然在形式上还留下一道对外窗口,但实质上已经彻底与外界断绝往来了。
  • 郑欣的宿命通功能,常常让他在无意中回到“过去”的上海,有时是一阵枪林弹雨、有时是一段靡靡之音。“过去”说来即来、说走就走,仿佛像看电视一样,他有时都会忘记自己是什么时代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