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感恩,愈富足》序

幸福之钥

文/杨玉欣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本书从知名作家史蒂芬.金面对车祸的伤害与回应揭开序幕,主文论述不是印象中软绵绵、轻飘飘、让人涕泪纵横的感恩抒情文,而是思维严谨、论述细致地引用神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旁征博引地开展感恩所涉及的多重向度;感恩的深度及广度瞬间被扩散开来,在横向与纵向的铺陈描述中,更处处透显出神学、哲学和科学的视域观点及深刻内涵。

阅读本书,勾起我几个生命片段的回忆,这些片段带我重新观看、深思至亲走过的巨大伤痛,他们对于感恩的理解、体会与实践为何?那些令人难以想像的超越及动能从哪里来?本书激发了我回顾品味的深度以及开创前瞻的豪气。

说到回忆,首先是我的母亲,家母在她小学二年级时,父亲因病过世,于是开始承担家务责任,小学毕业即投入帮佣行列,分担家计,直到她的兄弟学成独立。而后嫁入比她的原生家庭更贫穷的家庭,她刻苦耐劳地鼓舞我父亲勤奋打拼,几十年来在贫穷的水平线上奋斗不懈。

三十多年后,她的三个孩子──我和姊姊、弟弟陆续发病,行动、浴厕渐渐无法独立完成。她一生的遭遇、奋斗与爱心,见证了生命的奥秘力量。还记得,我国小三年级时,有一天母亲带一位小男孩回家,母亲对我们说:“这位小朋友要在我们家住一阵子,你们把最好的玩具拿出来跟他一起玩。”

我们三个小孩从小乖巧顺服,我们回答着“好”,但是心中有点怪怪的,觉得我们家境并不富裕,怎么还要接待别人?再说哪来最好的玩具?顶多是吃完的糖果盒子,现在连这仅有的、跟同学根本不能比的玩具,还要分给陌生小孩,心中就是怪异勉强。

接着,母亲单独对我们说:“这位小男孩父亲生病,母亲离开他们了,没有人可以照顾他,你们愿不愿意他到我们家来住?”我们一听,毫不犹豫地点头愿意。母亲又问我们:“平常你们吃一碗饭会饱,现在,你们愿不愿意只吃半碗饭,将另外的半碗分给需要的人?”我们又是一阵点头。

小时候我们不懂这事背后的深意,渐渐长大,我们愈加明白爱和慷慨的人生观,来自知足感恩的生命信仰。虽然我们现在连四肢健全都说不上,但在这痛苦、失落、无助的过程中,我们培养出看见希望的眼光,能为所剩的生命献上感恩,即便死亡,也是恩典。关于这样的经验,本书提出系统性的论述,说明其何以如此,以及练习转念的具体操作途径。

另一个例子,我的小儿子令谦(我先生和乳癌过世的前妻淑宜的孩子),他问我好几次:“玉欣阿姨,你以后是不是就不能走路了?”

我回答他:“对啊。”他露出悲伤难过的表情,然后追问:“那是多久以后?”我说:“大概十年吧。”他总是难以置信、不愿意相信地过一阵子就会再问我一次。我可以感受到他失去母亲的失落,也可以感受到他珍惜现在的我,因此,我会跟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先生请求通融,让令谦陪我去上班、跟我去录音;他坐在我的办公室里等我,虽然我不能在他身旁陪他做功课,但我们都知道,等一下会议结束,我们可以一起坐车回家、一起买麦当劳吃、一起度过不一样的星期三之夜,这样的等待与陪伴已经足够幸福!

幸福感的基础来自感恩的体认,本书提出感恩必要的体认,我认为这是幸福之钥。体认:(一)因某人的好意而受惠,(二)对方是刻意给你好处,而且他通常要付出某些代价,(三)这个好处在对方眼中具有价值。感恩若没有他人的付出,你不会是今天的你。存养这样的体认,生命将能在谦卑、挫折中孕育丰盛果实。

《愈感恩愈富足》将感恩的内涵与操作步骤,透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使神学、哲学、心理学、文学融为一炉,绽放出理性而动人的精神力量。我的目光从第一页便被吸引住,欲罢不能,直到体力不支,心中仍为一股恬静暖流笼罩、光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印度!

    一个笼罩在迷雾中的地名,一片古老神秘的黄土大陆。

    在人类初始之际,她已迈出了文明的步履。但是,直到21世纪的今日,世人依旧拂不去她的神秘面纱,宛如面对一位千年人瑞,明知她曾度过悠远的岁月,却对她了解甚少……。

  • 在这个靠佛教徒的朝圣为主要收入的小村落,村民的主要信仰却是印度教。因此,淡季时(3月到10月)它是个炎热而安静的小城,适合静静的游赏与冥思,到了旺季时,却是人声鼎沸,充满了宗教蓬勃的气象。
  • 我一开始是做插画家,但我很不喜欢配合故事去画图,所以我决定写属于自己的故事书。然后我很快的就发现,比起画画,我更喜欢写作。现在我也会帮自己的大书画插画。
  • 那晚下着雨,低吟的细雨。许多年后,美琪只需闭上眼睛,就能听到那阵像细小的手指般敲着窗户的雨。夜里某处,有只狗吠叫着,美琪无法入睡,不时辗转反侧。
  • 看完了这本书,做老师的,希望自己是这本书中的老师;做家长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书中的老师教,最主要的是,我们看到老师原来应该如此,难怪她手上没有带不起来的孩子。


  • 当我介绍玛莉亚出场时,观众鼓掌欢迎她。她脚踝上带着电子脚铐、前额贴着一大片浏海、穿着垮裤和态度恶劣的日子早已远去。她现在是大学生,大多数的时间在美国各地旅行,毫无畏惧的告诉每个曾拒绝过她的人她的故事。
  • 马尔巴上师听了这个梦后,知道和他的梦一样,点化同一件事,心里非常高兴,但他知道天机不可过早泄露,便一本正经的说:“人生都是虚幻不实的,何况是梦?不用管梦是什么意思了。”说完,又对师母说:“我今天要到田里耕种,你帮我准备一下。”
  • 最近一段时间,西藏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各地发生的西藏事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雪山之光》,正巧在全世界聚焦西藏问题时出版问世。
  • 旧世界里的人在发现澳洲之前,相信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个想法无懈可击,因为看起来,这和实证现象完全吻合。看到第一只黑天鹅,对一些鸟类学家(以及其他极为关心鸟类颜色的人)而言,也许是有趣的意外,但这个故事的意义并不在此。
  • 五年前,尤金尼亚‧尼可拉维纳‧克拉斯诺亚(Yevgenia Nikolayevna Krasnova)是个没没无闻没什么作品的小说家,学经历倒是很特殊。她是一名对哲学感兴趣的神经科学家(她的头三任丈夫都是哲学家),哲学深深地渗入她那兼具法俄血统的脑袋,并表现在研究及创作的文体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