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七)恶念不除持珠何益

三新
font print 人气: 64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训曰:凡人存善念,天必绥之福禄以善报之1。今人日持珠敬佛,欲行善之故也。苟恶念不除,即持念珠2,何益?

【注解】
1绥:安抚。2念珠:佛教徒念佛时记诵经次数的串珠,又称佛珠或数珠。一般由一百零八颗珠子组成一串,故又名百八丸。

【语译】
康熙庭训说道:大凡一个人心存善念,上天一定会用福分和禄位来善报于他,现在,人们每天手持念珠礼拜佛祖,是发心行善的缘故。但如果恶念不除,即使是手持念珠,又有什么益处呢?

【心得】
我们常怀疑善有善报,实际上是没弄明白这句话的具体涵义,还以为烧烧香,做做善事就可以得到福报呢?那都是形式,是不是善良,要直指人心,心底常存善念,方可得到上天的福报,但是人心隔肚皮,我们看不见,所以有些人表现得很善良,但还是灾祸连绵,就是因为这些人心里并不善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 儒家特别强调宽恕,我们都喜欢有肚量的人。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别人也是在方便自己,为自己开辟更广阔的空间。然而,贵为天子的人,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天子的空间可谓最广了,还念念不敢忘怀宽恕之道,这就是需要深思了。

  • 训曰:如朕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而人自从。即如吃烟一节,虽不甚关系,然火烛之起多由此,故朕时时禁止。然朕非不会吃烟,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今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之?因而永不用也。

  • 训日: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 康熙庭训说道:为人处世,应当常存喜悦安详之气。内心喜悦安详周围的景象自然吉祥美好。究其原因,喜悦就容易产生善念;忿怒就容易产生恶念,所以古话说道:“人只要一产生善念,即使还没有付诸行动,吉样之神就已经跟上他了,一产生恶念,即使还没有行恶,凶邪之神就已经跟上他了。”这的确是至理名言啊。
  • 君子三戒,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原话是:“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年少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色欲;等到壮年时,此时血气方刚,要戒与人争斗;到步入老迈,血气已经衰弱,这时要戒贪欲。
  • 诸葛亮非等闲之辈,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他为何以“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教育幼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