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选读(四)

陆志仝
font print 人气: 32
【字号】    
   标签: tags:

太宗皇帝的仪表庄重严肃,前来晋见的官员被太宗的威严震慑,经常举止言谈失当。太宗知道这个情况后,每当有官员前来奏事,一定和颜悦色,希望听到官员们的直言劝谏,明白朝政和教化的得失。

贞观初年,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人要看清自己的像貌,必须有一面明镜;国君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就必须借助于忠臣指正。国君要是自以为贤明,大臣们又不能纠正国君的过失,想让国家没有覆亡的危险怎么可能呢?若是国君失掉了国家,他的臣子也不可能保全自己的家室。像隋炀帝这样的暴君,臣子都不敢说批评意见,因此他也不知道自己在犯错误,以至于国破身亡,而虞世基等人也很快也被诛杀。前朝的历史教训距今不远,诸位以后每当看到我做的事情有对百姓不利的,一定要极力劝谏。”

贞观元年,太宗对大臣们说:“正直的国君任用奸佞的大臣不能治理好国家;正直的大臣辅佐奸邪的国君也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君臣都正直,如鱼得水,才能使天下太平。我虽然算不上贤能,但庆幸有诸位经常纠正补救,希望凭借你们耿直真诚的劝谏,使天下达到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回答说:“我听说木材经过墨绳的比量,才能锯的直;国君从谏如流,才会变的圣明。所以古代圣明的国君,必定有敢于劝谏的大臣七人,如若谏言不被采用,则宁肯相继谏诤,至死不渝。如今陛下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愚臣身为谏官,又处在这个无须忌讳的开明朝代,真心愿意随时将我的愚见完全讲出来。”太宗称赞王珪的话,下令从今以后,凡是宰相入朝商讨国家大事,必须让谏官一块前来,参与讨论朝政。如果有好的建议,一定要虚心接受。

贞观十六年,太宗皇帝对房玄龄等大臣们说:“能正确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比如写文章的人、从事技艺的工匠,都爱夸自己的本领高超,别人都赶不上。如果让高明的文士或工匠,品评议论他们的作品,那么他们文章的芜杂之词、制品的粗陋缺陷,就会被一一发现。如此说来,国君需要有敢于劝谏的大臣来指出他的过失。日理万机,如果都由一个人决断,不仅费心劳苦,而且也不可能每件事都处理得尽善尽美。我常常想到魏徵,他遇事随时都劝谏纠正,所说的大多确实是我的过失,就像是明镜照出面容一样,美丑都呈现出来。”于是,太宗举起酒杯,赐酒给房玄龄等人,勉励他们。

贞观十七年,太宗皇帝问谏议大夫褚遂良:“以前虞舜制造漆器,大禹在祭祀的器皿上雕花,当时进谏的就有十几人。制造酒食器皿这样的小事,怎么需要苦苦劝谏呢?”褚遂良答道:“过分的雕刻镂饰就会妨碍农业生产,制作精美的刺绣或织绵,会加重妇女的工作。一旦形成奢侈淫逸的风气,就是国家危亡的开始。漆器制造不停止,进而就会制造金器;金器制造多了,就想制造玉器。所以敢于进谏的大臣必须在国君错误刚开始的时候就加以劝谏,等到过错已铸成再去劝谏,就来不及了。”太宗说:“爱卿说的很有道理。我所做的事情,如果有不对之处,不管是刚开始或已经快要完成了,你们都要劝谏。近来翻阅以前的史书,发现也有臣下进谏的,国君就回答说,‘已经开始做了’,或者说,‘已经准许这样做了’,竟然知道错了还不停改。这样下去,国家出现危亡祸乱也不会太远了。

评讲: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虚心纳谏,而且还很注重防微杜渐。正如太宗皇帝对臣下所说的:“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也就是说,不管事情(或国家的政策)进展到什么成度,只要发现做错了,就马上停改。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做错了事,不仅会给自己造成损失,而且还可能影响到周围的人。那么,如果一个政府制定的政策出现了错误,那将会给老百姓造成多大的损失啊。我相信神是慈悲的,神会给做错事的人或政府纠正错误的机会,但如果这个政府明知错了还一意孤行,那么这个政权离败亡之日亦不远了。而且那些制定政策的人及执行政策的人,都将因其犯的错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灾难)而受到上天的惩罚。

《左传·宣公二年》有这样一句话:“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希望那些还有机会纠正错误的执政者,不要错过了稍纵即逝的机缘。

摘自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7/8/23/47916.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大臣们说:“当国君的原则,必须以百姓的利益为先,如果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来满足国君自身的欲望,就好比是割下自己大腿的肉来充饥,肚子虽填饱,人却死了。...
  • 玄武门事变以后,唐太宗李世民由于早就听说魏徵的胆识和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并经常召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贞观七年,太宗皇帝和秘书监魏徵漫谈自古以来治理国家的得与失,太宗说:“现在,国家才经历战乱不久,短时间内不可能使民风淳朴,天下太平。”
  • 当古老的《易经》与现代遗传学相遇,会揭示怎样的生命真相?现代科学的发现,中国古人早就知道?人身自有阴阳,原来也体现在这里……
  •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一个可怕的事情:“曷劳落迦城”的毁灭。古代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地区)北方有一个名叫曷劳落迦的城邦。在佛离世后,凌空飞来一尊佛像,降落在曷劳落迦城……
  • 舜对禹说:“请你也对我提些建议吧。”禹鞠躬作揖说:“帝啊,您在上位,皋陶陈谋在下,这样就已经非常完美了,我还有什么建议可提呢?我只想每天认真把事做好。”皋陶故意向禹问说:“怎样才是认真做事呢?”
  • 舜二十岁就以孝顺闻名,三十岁时就被尧所重用他,五十岁时他代行天子之事,舜五十八岁时尧去世,六十一岁时舜取代帝尧登上皇位。登上皇位后三十九年,他不顾年老之躯,到南方巡狩,竟死于苍梧郊区。舜被葬在长江南方的九疑山,这就是零陵。
  • 从前,高阳氏有八个好儿子,世人受了他们的帮助,称他们叫做“八恺”。高辛氏有八个好儿子,当时人们称之为“八元”。这十六个家族,世世代代都能继续前人的善行,不曾损毁过他们的名誉。在尧的时候,尧却没有任用他们。舜的时候,开始重用八恺的后人,使他们主持地政,开发各地适合生长的农作物,结果,没有一处不是丰收的。舜又重用八元的后人,使他们在四方到处宣扬五种伦理思想,于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家庭和社会一片祥和融洽。
  • 四方诸侯领袖举鲧治理洪水,尧以为不可,诸侯领袖力请试用,试用后不见绩效,使百姓深受其苦。
  • 四人同声向尧推荐说:“有一个没有结婚的平民叫虞舜的。”尧说:“不错,我也听说过,到底怎么样?”四人都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父亲心不向善,母亲言不及义,弟弟倨傲无礼,他却能够和睦孝顺,把一个家处理得雍雍穆穆,没有出什么差错。”尧说:“我来试试他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