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观点落差 美沙酮减害计划法务部未蒙其利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7日报导】新鸦片战争─探讨海洛因防制系列专题(三)(中央社记者陈亦伟台北二十七日电)有鉴吸食海洛因者共用针头导致爱滋病在国内蔓延,卫生署于2005年实施“减害计划”,让海洛因毒瘾者以喝美沙酮的替代疗法治疗。计划实施至今,爱滋病扩散是获得有效控制,但毒瘾戒治却不见成效,显示在毒瘾戒治上,卫生与司法单位仍未找到平衡点。

所谓美沙酮疗法 (Methadone MaintenanceTreatment Program)是美国于1970年代使用的一种戒毒疗法,以供应毒瘾者毒性较轻的美沙酮 (在国内属二级毒品)取代吸食海洛因 (一级毒品),让毒瘾者获得控制,不再为取得昂贵的海洛因不断犯罪,制造社会问题,简单而言,就是“以(轻)毒攻(重)毒”的方法。

卫生署2005年推动毒品减害计划,主要着眼点是控制爱滋病扩散,根据卫生署资料,实施美沙酮减害后,以爱滋病单周新增人数为例,2005年初,单周动辄超过一百个病例,但今年已可降为单周三十例左右。站在卫生署立场自然认为成效卓著,并已广获国际重视,但戒毒并非卫生机关的首要工作。

相对的,戒毒工作却是法务部反毒的首要任务。目前各地检署实施缓起诉替代疗法,对海洛因毒品二犯者,配合地区医疗单位实施美沙酮替代疗法,并让毒瘾者缓起诉处分,但替代疗法造福了卫生单位,却没让司法单位共蒙其利。

首先,美沙酮替代疗法只能用于海洛因成瘾者,对其他毒品无效,于是出现一种状况:吸食安非他命等二级毒品者会认为,吸食二级毒品没药医,还得被关,干脆“升级”去吸海洛因,既可缓起诉不用被关,又可“合法吸毒”。

另一种状况则是,海洛因毒瘾未解,又染上美沙酮毒瘾,双重成瘾,不但患者继续为海洛因犯罪,还衍生药头至医院找客户、美沙酮流出贩售等新兴犯罪,其次,检察官不是医生,难以判定患者是否已完成戒瘾治疗。台北市仁康医院医师苏熙文更援引中外文献,指美沙酮疗法成功率极低,已渐被国外检讨废止。

真正困扰法务部的是,原本美沙酮疗法只是试办性质,但毒品危害防制条例却于今年四月在部分检察官与民间团体推动下,通过修正,让替代疗法取得法源,但在前揭问题未获解决前,却又“依法”非得执行;美沙酮减害对法务部是未蒙其利,已受其扰。

防制爱滋与戒除毒瘾对台湾来说同等重要,未料美沙酮替代疗法却造成卫生及司法单位间的无法平衡,既然社会已能接受“毒瘾者也是病人”的观念,司法与卫生机关必须再次协调,透过修法或引进比美沙酮更新、副作用更少的减害方式,寻求双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