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城市之洛阳、长安

东西古都与董卓曹操
蔡大雅 绘图 萧素惠
font print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0日讯】洛阳、长安这两个中国的古都,串起中国多少朝代的兴衰,见证了多少君王的英明与昏庸,兴建、被毁、重建,再被摧毁。无止尽的循环,在这两个古都的历史中,不断地被上演着……

话说东汉末年,内有十常侍(宦官)败乱朝政,外有黄巾造反叛乱,天灾人祸不断,诸侯拥兵自重,汉朝名存实亡。灵帝死后,长子少帝即位,何太后之兄何进召军阀董卓入京洛阳,想要铲除宦官势力。不料事泄,何进与宦官在内乱中两败俱伤,董卓从中获利,掌握大权,废少帝,立灵帝次子、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挟天子欲令诸侯,当时年轻气盛的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号召各路诸侯群起攻之,董卓在诸侯的围攻下,劫持皇帝迁都长安。

董卓火烧洛阳 迫民迁长安

洛阳作为东汉首都已历时二百年,而西汉的首都长安在西汉末年因遭受战乱,早已衰败。虽然东汉光武帝曾进行重建,但其规模始终无法恢复西汉时期的气象。所以董卓要舍弃建设完备的洛阳,迁往地荒人稀的关中,遭受朝中大臣的反对。

但董卓刚愎暴虐,他令手下军队搜捕城中富户数千家,冠以“反臣逆党”罪名,尽斩于城外,然后夺取其家产;此外他还让部下到处挖掘帝王贵族及有钱人家的陵墓,盗取陪葬的金银珠宝。为强迫洛阳全体臣民悉数移居长安,便在城内放火,使宫殿民宅全部毁于一旦。

在中国历史的朝代兴替中,后来者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抹灭前代存在过的痕迹,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将有形的文物消灭掉,比较隐性的则是洗脑、掩盖史实或修改史书等。项羽的火烧咸阳宫,可说是开此传统的先例。但若与董卓的卑劣程度相比,则又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史书并无明确记载项羽火烧宫殿的原因,而董卓火烧洛阳的动机却是昭然若揭的。此话不提。

且说董卓把持朝政,将远近亲戚悉数封官列侯。他又在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外之地,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郦坞,作为自己的领地。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家属都住在内,董卓则往来长安,或一月一回、或半月一回。

坞堡发迹长安 东汉开始遍神州

坞是古时一种小型的防卫性建筑,类似城堡,四周有城墙围绕,前后开门,门有把守,门上有楼,门楼与城墙高处开有孔洞供瞭望与射击用;坞内除了供居住的房舍以外,还有粮仓、手工作坊、兵器库等设备,为一自给自足的聚落。汉武帝曾在北方建立许多坞堡,以防卫匈奴的入侵。东汉末年社会动乱,世族大户也将自己的庄园建成坞堡形式,聚集族人群居,以抵御外来侵袭。坞在三国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于神州大地,直到唐朝天下太平以后,坞才逐渐消失。

后来董卓被其义子——人称勇武第一的吕布——暗杀身亡,董卓的部下们带兵杀入长安,继续挟持汉献帝、把持朝政。后来又互相攻击,在长安城里混战,烧毁宫室,一方劫持帝王后妃到郦坞、另一方则拘押朝中大臣以为抗衡。

汉献帝逃离郦坞,往洛阳奔去,追兵尾随不舍,汉献帝如惊弓之鸟,一路逃命,最后断粮绝食、衣衫不整,弃车而行,宿于茅屋之下,落魄不堪,千辛万苦抵达洛阳,却仍不得安稳。

原来洛阳的宫室已烧尽,只剩下颓墙坏壁;城内则满是荒芜,到处长满杂草,居民只有数百户,又逢荒年,皆处于生死关头。由于城内没有食物,人们都到城外去剥树皮掘草根为食,哪有余力去纳税服徭役?

落魄的皇帝回到洛阳后,将年号改为建安元年(一九六年),让随行大臣搭盖小屋作为天子容身之所,百官上朝议事,皆立于荆棘之中。除了少数几位大臣以外,所有官员都必须出城去捡拾薪材野菜,方能维持生计;除了生活困苦以外,也要经常面临墙壁倒塌压死人的危险。汉末气运之衰,无甚于此。

曹魏洛阳成隋唐城市基础

在如此情况下,还要面对董卓旧部的来袭,有人便建议召曹操前来辅佐王室。曹操由于之前到山东一带去对抗黄巾余党,获得胜利,遂拥兵二十余万,坐镇山东,俨然一方之主。曹操率兵击败来敌,以洛阳的重建与供粮皆不易为由,将天子迁至许都(许昌),自任大将军、丞相,大小事需先禀告曹操,再呈天子,但皇帝并无定夺之权,诸事都任由曹操决定。于是曹操独揽大权,在朝廷内安插亲信,对外则挟天子以令诸侯。

后来朝中大臣曾数度上书劝请曹操登基为皇帝,都被曹操拒绝了。他说,如果天命在曹,则他会像周文王一样,作为一开国帝王的父亲,而非自己成为建国之主。曹操虽然握有皇帝的实权,但终其一生,其头衔最高只到魏王。要等到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继位,而后逼迫汉献帝禅位,才算名正言顺的坐上了皇帝的龙位。

洛阳在董卓之乱后,成为废墟,直到曹魏取代东汉后,因欲定都洛阳而重建之,洛阳才又恢复帝都景象。曹魏的洛阳是依照曹操所领之城邺的城市格局,重新建设而成(见下述)。宫城位于全城的正北方,在宫城的西北角,也同样有三座高台如邺城的“铜雀”、“金凤”、“冰井”一样,矗立其中,兼具观赏和军事用途。

洛阳在设计上,通向北宫的南北中轴线上,也同样模仿了邺城,依“左祖右稷”设置祖庙、社稷坛及其他官署,成为中国城市的新形式。其明确的功能分区、中轴对 称、宫城和外郭城的区分,对后来隋唐的城市设计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继承曹魏的西晋也以洛阳为都,后来在北方出现的十六国中,多数国家在设计本国都城时, 通常是以曹魏的洛阳为范本。(待续)◇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79期【城市的瞬间】栏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