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借身诉冤

罗真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

清代乾隆十六年八月初三日,内务府官员在阅读“邸抄”(内部情况交流性质的文件)时,发现景山某部门丢失了几件古玩。官员怀疑是挑土的工人偷去了,于是召集了所有干活的数十人来,准备审问一番,看能不能找到点眉目。

这数十个工人都被带到,并排站在大堂前,一个个都低垂着头,显得非常老实忠厚。但其中有一个人显得有些异常。官员正要开口盘问,那一个人突然跪地,自己讲道:“请大老爷伸冤啊,我是常格,正黄旗人,今年十二岁。前些日子,我去市场买东西,路上遇到个工人,名叫赵二。他心怀不轨,企图强奸我,我誓死不从,他竟歹毒的把我杀了。我的尸体被埋在厚载门堆炭的地方。我父母至今还不知道我已遇难,请求大人为我伸冤啊!”说完这些话以后,那个男人便倒在地上。

大家正感惊愕之际,那人忽又跳了起来说:“我就是赵二,杀常格的人就是我!” 内务府的官虽见到这种情况,意识到其中定有冤情。便把发现的事件原委与经过,如实整理出来,移交到刑部,让他们去做进一步处理。

刑部派人到厚载门现场去察看时,果然在那里挖到了常格这位女孩的尸体,尸体伤痕累累,正如常格的灵魂所诉无二。于是,再去访问常格的父母,问起常格情况,他父母说:“我家孩子已失踪一个多月,至今不知道是死是活啊!”当得知常格已经遇害后,顿时悲痛欲绝,伤心不已。

刑部于是立即拘捕赵二,并仔细询问其谋杀经过,赵二知道罪责难逃,便如实地全部招供了出来。

刑部上书奏明:是赵二自己的灵魂借活人之口吐露杀人凶情,算是自首。按照律例似乎应该减刑;但是,后来我们又想:这其实是遇害人附在活人身上,揭示赵二行凶的实情,并非赵二本人的自首行为。所以,不拟考虑引用减缓条例。建议斩立决。上面批准了刑部的决定,立刻执行!

这则故事的奇特之处是:冤死的常格既借活人之口,讲诉了被杀的经过;又借同一个活人之口,讲述了凶手赵二自认其罪的经过。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被冤杀后,她的灵魂哪里来的有如此巨大的能量,来表现以上两种情景?两种身份?笔者揣想是:神怜其冤,神所指使。

而这正体现了:

神目如电,
是非分明;
见善必佑,
遇恶必惩!
神明警示:
勿存侥幸;
善恶必报,
神兮万能!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7/16/53843.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根据南北朝时的《南史·孙棘传》记载,孙棘是彭城人,他有个弟弟名叫孙萨。南朝宋孝宗大明五年(公元461年),朝廷要征发十五岁的男子服役,弟弟孙萨是征发对象。可是,他因故没有能够按期到达,于是按照律令,要被论罪处死。
  • 唐宪宗元和乙未年(公元815年),廖有方进京赶考落第后,到四川去。走到宝鸡县西边,住进旅舍,忽然听到痛苦的呻吟声,便寻声来到隔壁的房里,看见一个穷苦的病人。
  • 袁家坝那个地方发生了一件雷击恶婆的事,情节很希奇。
  • 吕君中第回了乡,女方父母来说:“我家女儿本来没病,定亲后忽然眼睛瞎了,让我们解除婚约算了。”吕君说:“定亲以后眼睛瞎了,并不是你们骗我啊,为什么要解除婚约呢?”于是和那盲女子成了亲。
  • 南方有个大户人家姓张,家族中有个官员名叫张履昊,喜欢探求长寿之术。朝廷准予他告老还乡,住在江宁。刚到这里时,携带有白银160万两。
  •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苏武的正直坚忍感天动地,而李陵的妥协背叛遗恨万年!
  • 凤阳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 乾隆十九年甲戌科殿试已毕,还未“传胪”,(那是科举时代,殿试后的宣制唱名。)纪晓岚就先在富阳董文恪公家中作客,邂逅了一位精于拆字的士子。
  • 有位庙祝(看守寺庙者),专门在寺中假装虔敬来欺骗、愚弄直朴的村妇为乐,其人又是个铁公鸡,吝啬成性,一毛不拔。谁想占他点便宜,那真比登天还难。
  • 侍郎很欣赏他的勤劳,对他大加夸奖。主簿请示说:“大人除夕夜到此,现已三更了,天寒地冻的,我这儿有除夕酒肴,献上一杯,不知如何?”侍郎笑着接受了,喝了数杯,回到陶庄公馆。感到疲倦,于是解衣而卧,梦中依旧骑马巡河,但觉得所到之处,并非刚才看到的景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