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一家长的建议

因心(国小教师)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我是一个儿童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个家有特殊需求儿童的母亲,面对小朋友即将升小一,父母亲那种既期待又害怕受伤害的忐忑心情,我也经历过,仅以过来人的经验提供参考。

首先,带领孩子先熟悉学校环境,尤其许多特殊孩子的适应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在开学当天,才在人群吵杂中匆匆带着孩子急急忙忙认识班级环境,效果并不佳,利用暑假,抽个空,和孩子边走边聊天,在征得校方同意下带着孩子走进教室,认识新的学习环境。相信在比较自在的情境下,孩子较能降低对新环境的焦虑。

再者,事先安排与级任老师和特教老师的联系沟通,让老师先了解孩子的特殊需求,以及孩子的成长学习历程,和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与期待,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在过程中也可以了解老师的教学风格,除此也安排孩子跟老师会面,让孩子心里有准备,知道在学校遇到问题时,老师是可以协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对象,此刻父母所扮演的是老师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小学与幼稚园的不同点,在于班级人数与师生比例,在小学,一个老师需要面对二、三十个孩子,往往无法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料,所以孩子平日就要训练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收拾桌面到整理学用品,整理餐具到自己刷牙,在家就必须建立自己动手做的习惯。另外,由于同学互动的机会增加,让孩子建立正确的沟通方法才能结交朋友,平日要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听懂对方的意思,这也是平日生活训练的累积。

另外,要提笔写字及回家作业也是小学与幼稚园最大的不同,往往这也是许多孩子与父母的压力来源,在此我会建议采渐进方式依每个孩子的发展需求而定,若孩子的书写发展尚未成熟,可和老师讨论替代方式藉由其他训练方法来协助孩子发展书写能力,而不是采取高压胁迫来达成目的,如此只会造成两败俱伤,毕竟让孩子喜欢上学是小一的首要目标,千要不要因作业而造成孩子挫折压力的来源。

孩子进了小学之后,其实父母的心态要做相当大的调整。自己是否能真正全然接受孩子的特殊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尤其特殊孩子只是他们的某些发展与其他多数人不同,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潜能无限,但是端赖父母是否能摘下自己的偏见,让孩子能够健全而完整的发展。

如果父母一直拿着孩子不足之处与其他人比较,孩子永远在父母面前抬不起头。但是父母若能陪伴着孩子、鼓励孩子看到自己进步与努力之处,相信面对未来的挑战,他会更深具信心。如果当您做好了心理准备,相信您和孩子已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青少年尤其是男生,很少有不喜欢体育运动的。体育运动让他们沸腾的热情和活力有了释放的舞台。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重在参与,输赢其实不重要。他们需要的是和朋友一起活动,一起玩。对家长来说,体育活动使孩子们能有机会学习团队精神、建立友情、强壮体魄,磨练意志。

  • 父母有责任激发孩子的想像力,教给他们行为准则和有益的东西。因此,父母亲利用一些技巧帮助自己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就显得非常重要。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教养不同调的照顾者,有时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况是上一代长辈,甚至是保母。因此当教养不同调的时候,骑虎难下,父母该怎么办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