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怡:上海人家老法过中秋

2008年09月14日 | 00:45 AM

【大纪元9月14日讯】我的家乡是上海。在我记忆中,历年中秋节最大的特点就是吃月饼。每年中秋我父母都要买了月饼去看望长辈。然后就是自己在家吃月饼,边吃边评论哪种月饼好吃。有一次我问奶奶:你们以前怎么过中秋啊?

奶奶说:我们那时候啊,外面也是有月饼卖的。但是我们是在家自己做月饼。做肉馅的,豆沙馅的,枣馅的这三种。家里还煮毛豆节(就是毛豆角)和芋艿。把八仙桌搬到院子里去,从下午开始,点香斗,供“月公”。香一直要点到晚上。供“月公”用的是自家做的月饼、毛豆节和芋艿、水果。水果有四种:藕—-藕要有三节的,还有菱角、柿子、梨。

我问:“香斗”是什么啊?

奶奶说:就是一个上面小下面大,象宝塔一样的,是用香排起来的。香斗上还插小旗,等香斗烧完了,小旗就被孩子们拿去玩了。八月半嘛,小孩是最高兴的,就知道玩啊。

然后奶奶还告诉我不少关于中秋的传说。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嫦娥奔月”外,关于中秋,还有很多有趣的说法。中秋是月亮最圆的一天。“这一天,天也圆,地也圆”,奶奶陶醉地说着,语调里透露着中国人传统上对圆满的向往。奶奶说:大家互相传说,这天晚上你对着月亮看,一直看着,会看见月亮会大放光芒!然后听见“轰轰”的响声,看见天门开了!还传说有个小媳妇,在门外月光下织布,忽然看见月亮大放光!然后有声音“轰轰的”。她吓了一跳,赶紧躲进屋去。第二天,发现织布机变成了金的了!

还有另一个有趣传说。说是月亮里有个木匠,总是砍木头。八月十五那天,他砍的树枝会掉下来。如果谁拣着了这树枝,做成刀柄,那么他家里的米就吃不完啦。

我听着觉得实在有趣,很羡慕奶奶那个时代有着如此有趣的中秋。奶奶说,“文化大革命”以前就是这么过中秋的。

总感觉奶奶那一代的上海人,说话柔柔的,有一种万事很自然的沉得住气的气质,有一种事事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而我发现,到了我们这一代,即使穿上怀旧的旗袍、走到老式的石库门前、坐上老上海式样的黄包车、拍一张怀旧老上海的照片,眉宇间也往往难以呈现那种沉淀的气质了。1949年以后的上海,也经过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和道德的洗劫。然而,让人心底柔软和沉静并且坚韧的、让人感到舒畅和美丽的,总是那种敬神的、相信善恶有报的传统思想。

来到海外,在西洋的环境中,我却意外的找到了梦想中的传统的中秋气氛。神韵艺术团在多伦多有中秋的演出!回想今年中国新年的时候,我曾经带六岁的女儿去看过这个神韵艺术团的演出。平时活泼好动的女儿,居然在观看过程中一动不动,甚至离开坐位站着,双手扒着前排的靠背,眼睛盯着舞台、都不愿多眨一下。身在海外的社会环境,我曾经担心怎样把女儿教育成传统的好女孩。那次,我觉得真的很对的起我女儿,我真的做了一件很爱她的事情了,让她在最美的享受中汲取中国传统的精华。

眼光挑剔的上海人,真应该去看看神韵艺术团的中秋晚会。曾经在美国百老汇演出的一流专业水平、源自敬神思想的传统神传文化、严格考证历史资料的服装和舞蹈设计,让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看到更加灿烂的源头,让你的心灵得到没有桎梏的满足,让老上海人的气质回到你的身上。◇

(http://www.dajiyuan.com)

标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