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筝派

【中国传统筝曲介绍】板头曲“陈杏元落院”

杨佩璇
font print 人气: 3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30日讯】板头曲的内容可分为写情及写景两大类:写情的乐曲多数取材于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如:“苏武思乡”、“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哭周瑜”和“叹颜回”等,这类乐曲一般速度较缓慢、感伤,幽怨的情绪居多。写景的乐曲大多描写山河的壮丽及大自然的多采多姿,如:“高山流水”、“大泉”、“风摆翠竹”、“百鸟朝凤”和“寒鹊争梅”等,曲调明朗,节奏轻快。

这首乐曲的内容取材于与戏曲同名的古典小说《二度梅》,描写唐德宗时,忠臣梅伯高一家为奸相卢杞所害,仅梅伯高之子良玉只身逃出,改名喜童,在已被罢官的前史部尚书陈日昇家当园丁。腊月初二,梅奎忌日,梅花盛开,日昇偕妻、子(春生)、女(杏元)摆案祭梅时,风雨打落梅花,杏元、良玉哭跪求神,败梅重开。良玉暗祭亡父,为婢女翠环听得禀报主人……日昇将杏元许婚良玉。北国犯境,奸臣卢杞唆使唐德宗命杏元和番,……路经邯郸,杏元以望乡为名与良玉同上丛台,尽诉别离之苦,挥泪而别。

杏元出塞行至雁门关时,她借拜昭君庙为名,在落雁坡投涧自尽,王昭君显灵,将其送到河南节度使邹伯符定州原郡花园,邹妻收其为义女。良玉化名穆荣做了邹伯符的幕僚。良玉丢失杏元所赠金钗,忧而成疾,金钗又被杏元拾得,疑良玉已死,悲痛欲绝。夫人得情,从中相助,使良玉、杏元重旧团圆,梅开二度。
此曲以深沉、忧郁且起伏多变的音调,戏剧性地描绘出陈杏元落院遇救后向邹夫人倾诉自己不幸身世的凄切情景。


http://www.youmaker.com/

河南筝,如:曹植有诗曰:“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而“奋逸响”一词,恰如河南人的性格和语言,高亢粗犷、明朗谐趣。此一特性也表现在筝曲的弹奏技巧上,例如:大指的运指方式,主要是以大关节作为活动部位,而古筝在此曲中运用了许多河南筝派特有的演奏技法,如:〝游摇〞、〝速回音〞以及〝大颤音〞等,深刻渲染了乐曲凄楚悲切的气氛。
在乐曲中表现激烈的情感时,常运用〝大颤音〞的技巧,其颤音的幅度比一般颤音的幅度大,通常要超出一个小二度。

〝游摇〞是在河南筝演奏上一个很大的特点,弹筝时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由弱至强渐向岳山移动,左手同时作大幅度的〝揉颤〞,演奏时两手的配合要协调,音乐表现很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它对表现河南筝曲较悲哀的旋律很具特色。
〝速回音〞的表现方式是弹奏时,左手先把弦按至需要的音高,弹奏后将按音放松使音高降低小二度后再滑至原音高,并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此技法是河南筝派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左手技法,充分表现出乐曲中浓郁的河南地方风格。@*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民谣产生于古昔朴实的农渔牧社会,是由民间大众从生活中,历经长年累月酝酿而成。它具有人们共同契合的情感,最能抒发人类的新声,引起大众的共鸣,而广受喜爱,也因此常被沿用为戏曲,或说唱里的基本曲牌。
  • 笔者的创作过程是将各首歌谣的旋律主题,于起始乐段的音乐内容中先以完整的铺排呈现之,随后,再将原旋律架构进行扩充、改编与创作,不仅采用了爵士乐的节奏风格,更强调了即兴的音乐表现
  • 此乐曲内容表达古代宫女寂寞、哀怨之情,运用了揉、吟、滑、按等技巧,风格纯朴古雅,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作为山东筝的传统名曲,有人称它为曲中之王。
  • 这四曲都可以单独演奏,但经常演奏的方式是将它们组合起来联奏;这类套曲最早是宫廷乐师们演奏时所使用的,曾以筝、琵琶、扬琴与奚琴等以合奏形式呈现。过去山东老艺人们在夏忙秋种之后,农闲时节,凑聚在一起,自弹自娱,一弹就是几天几夜,弹到兴浓处,便自然而然地合奏起来,称之为“对流水”或“碰八板”。
  • 这首优秀的传统筝曲‘高山流水’,是首描绘写意的作品,音韵铿锵古朴,借景抒情,据传是以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为背景,与古琴曲‘高山流水’在曲调上毫无共同之处,只是同名异曲而已。
  • 本曲是板头曲中流传较广的乐曲之一,取材于汉朝苏武出始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坚定不屈、忠贞不移的著名故事。乐曲内容刻画苏武在塞外的艰苦生活,牧羊北国十九年,历尽千辛万苦,始终坚定不屈;乐曲除了表现其高尚不屈的节操,并寄寓深沉强烈的爱国情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