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金座与银座

font print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隋朝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公元581—600年)初年杨州有位出家已久的僧人,其法名没有被记载下来,只知道他经常念诵佛经;而在岐州(今陕西凤翔县南)东山下村中有位沙弥(未满二十岁的出家男子,也就是俗称的“小和尚”),他也是一向念诵佛经。一天这俩位和尚都突然一下子元神离体,来到了阎王那儿,而这边的身体就像是死了一样,只有心口还是温热的。

阎王见他们俩位和尚到来后,便请他们入座受其恭敬,那位沙弥被请到金座上,而那位出家已久的僧人则是被请到银座上,而且阎王在态度上对那位沙弥更加恭敬一些。阎王礼敬之后,便开始查对关于他们的记载,发现他们都还未到寿,便下令放他们还阳。那位出家已久的僧人心中大感奇怪,又略有些不平,不知为何阎王对那位小和尚更加恭敬一些,便趁机会询问了小和尚在何处出家。

等那位出家已久的僧人还阳苏醒后,便从杨州一路来到岐州找到了小和尚,想具体询问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能得阎王如此恭敬。小和尚告诉他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是我从小开始念诵佛经时,便一定要洗漱、更衣、焚香之后再恭恭敬敬的念诵,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如此,除此之外再无什么特殊之处了。那僧人听后,后悔的说:我过去念诵佛经时居然威仪不整,身口不净啊,我过去真是太不敬啦。于是他虔诚忏悔之后便返回杨州了,相信他以后一定能做到恭敬学法。

看了这个故事,我个人悟到:弟子对佛法一定要恭敬,一定要做到敬师敬法,当然条件不同,时代不同,形式上不一定要象故事中的小和尚那样非得更衣,焚香之后才开始学法,但学法时一定要心怀恭敬才对。

(资料来源:《释门自镜录》)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9/2/54680.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名叫富楼那的弟子,据说这位富楼那非常擅长于宣扬佛法,曾引导很多人走入修炼,我今天就讲一讲他的故事。
  • 释迦牟尼佛有俩位大弟子一个名叫须菩提,另一个名叫舍利弗。他们俩人出家成为佛弟子后都为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今天就讲一讲他们俩人宽容别人过失的故事。
  •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被尊为僧团协调人的是长老大迦叶,二十年后,大迦叶一百多岁时在鸡足山涅槃。在大迦叶走后,由另一位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阿难(也被译作阿难陀),作为僧团的协调人。
  • 《杂譬喻经》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位国王叫阿阇世王,他同时还是一位信佛的人。有一天,来了一个以杀生为业的屠夫,要见阿阇世国王,他请国王答应他一个要求,阿阇世王问他有何愿望?
  • 《印光大师文钞全集》中,有一篇文章,叙述了一件唐朝玄奘法师记录下来的事:
    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一位戒贤法师,他德高望重,名震四方。
  • 迦旃延的父亲是南印度阿槃提国的婆罗门教国师。迦旃延的名字本来叫作那罗陀,是婆罗门国师的第二个孩子。迦旃延,只是他的姓,因为后来名声大了,大家就以他的姓代替了他的名字,有时他也被称为摩诃迦旃延。他因为十分聪明并精通婆罗门教理论,而受到哥哥的嫉妒,无法再共处下去,下决心离开家乡,另创一番事业。
  • 五代末北宋初时,益州(今四川一带)有位俗名袁道的高僧,他出家后的法名却没有流传下来。据说袁道少年家贫,却很聪明,南唐时有一年他上南唐京都金陵赶考,却不料误了考期。后来,有人强约他游览江宁西池,他推脱不得只好去了。
  • 婆罗门教是古印度的一种很古老的宗教,存在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古婆罗门教在历史上不断变异,逐渐出现了杀生等行为。当年释迦牟尼佛传法时,变异后婆罗门教势力起了很大的干扰作用,释迦牟尼佛也很反对当时干扰他传佛法的变异婆罗门教。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也把当时的婆罗门信徒称为“假形婆罗门”,那么真正的婆罗门该是什么样子呢?下面这个故事,讲的就是释迦牟尼佛论述什么才是真正的婆罗门。
  • 董吉是於潜县人,他家信奉佛法,已经有三代了。到董吉这一辈,更精纯独到,他一直奉斋持戒,念诵经书。村中的人如果有了病,一请董吉来诵经,病人绝大多数就痊愈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