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做人趣谈:写出人物的神情表现

郑念行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王老师讲:最近,我看了同学们的一些作文,发现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在叙述事情的时侯,只注意写人物在“做什么”,却不注意写好人物是“怎样做”的。因此,事情叙述得不具体,人物的表情千人一面,十分模糊,更谈不上生动活泼了。

张小菊说:老师,什么叫写好人物的“怎样做”?请举例说明,好吗?

王老师:好的。我现在请孙学文同学念《红楼梦》中描写刘姥姥逗乐,大家发笑的一段文字。

孙学文接过王老师交给的书,念道: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 哎哟!”宝玉笑着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

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风姐儿,都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

王老师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仅描写了众人在“做什么”:就是在“笑”;而且着重描写了她们在“怎样做”,就是怎样“笑”,写出了各人笑时的不同表现。

张小菊说:我明白了,曹雪芹不是简单地说:某某人笑了,某某人也笑了。而是具体地写出了各人笑时的神情姿态和语言:湘云--笑得喷茶;“黛玉——笑岔了气,只叫“哎哟”;宝玉——笑得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说不出话来……

刘德海说:我体会到,曹雪芹不但写出了各人笑时的不同情态,不同表现;而且,每个人的表现,都符合她们自己的性格和身份。湘云性格爽朗,所以笑时不显得拘束,就喷出茶来;黛玉体弱多病,所以她一笑就笑岔了气,只叫“哎哟!”宝玉是个娇贵孩子,所以他会笑得“滚到贾母怀里”;而贾母又最疼爱宝玉,所以贾母笑得高兴极了,便搂着宝玉叫“心肝”……

王老师说:你们两个同学讲得都很对。曹雪芹在这里着重写了八个人的不同的笑。由于曹雪芹熟悉她们每个人的思想、性格,又注意观察了她们不同的表情,因此,才能把她们一个个都写得活龙活现。

张小菊说:我想起我以前的作文,由于对要写的人不很熟悉,观察也不细致,所以总是写不具体。我上回写的《晚自习》,只是笼统地说:“同学们在明亮的日光灯 下,一个个聚精会神地学习着。”却没有具体描写其中几个同学的不同的神情姿态。其实,同学们在晚自习时的表现,是很不一样的!

王老师讲:张小菊同学能认识到这一点,很好!下面我还要告诉大家,不仅一般的记叙文 须要具体写人物的神情姿态,就是时政新闻,它以简洁准确为主要特色,但有时也写几笔神情姿态,使文章更富吸引力。例加下面这篇时政新闻文章--

老江训斥周永康

江家在政治局常委会的唯一代理人周永康,最近日子不好过,除了西藏镇压,就是四川强震爆出豆腐渣工程,目前还没结束的是在纽约等地对法轮功近一个月的施暴和谩骂,引起众怒,遭FBI调查。

中共高层最近比较紧张,因为美国方面已经有人提出要驱逐纽约总领馆和总领事,这就不是江泽民和周永康扛的了的。

江泽民虽然一只眼睛患黄斑病早已经瞎了,另一只眼睛视力只有0.2,但秘书还是把纽约市议员穿着法轮功字样黄T恤的图片打印下来,交给江。江一看就大叫:“把周永康这小子给我找来!”

周永康一听江泽民让他去一趟,顿时吓的浑身发软。

江说,“你是怎么办事的?市议员都穿上了法轮功的衣服,这要发展下去,美国参众两院议员都穿上法轮功的衣服……”,江瞪起凸出的蛙眼吼道,“你知道不知道它的厉害?!”

周永康两腿发软,但把腰板挺的直直的,只带耳朵,不说话。

“那就是咱们的死期到了,”江的声音突然低下来,喃喃自语,“到了,就要到了……”

张老师把文章念完后,讲:这篇时政新闻,不仅着重写了江、周二人说了什么,而且还写了他们怎样说:把他们讲话时的神情姿态,也写出来了。你们注意看,作者寥寥几笔,便勾划出了那两个坏蛋的丑恶嘴脸。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近些年来,大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志士仁人,不满意现行教育的严重弊端,组建起家庭学堂,以免子女或儿孙受中共恶党的污染。王老师受“小骏马学堂”的聘任,主讲《作文与做人趣谈》。

  • 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今天王老师要讲:关于文章的标题。出人意料的是,王老师啥话没说,竟然在黑板上写出《丰子恺作画“不要脸”》--这样一行字。同学们看了都很惊奇:这究竟是咋回事啊?
  • 一提起作文,同学们都感到文章的开头很难写。刘德海同学甚至十分幽默的说:这叫“老鼠啃西瓜--不知从何下嘴!”
  • 赵幼刚同学问:我在写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材料倒是有了,可就是把它们捏不拢,凑不成一篇文章。这是怎么回事? 王老师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赵幼刚的问题,刘德海又问......
    王老师说:我暂时不回答你们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

  • 罗西尼是十九世纪意大利的著名作曲家。有一天,他家来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带来一大堆自己作的曲子,坐到钢琴边,弹奏给罗西尼听,目地是炫耀自己的才华,希望得到罗西尼的赞赏。罗西尼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地脱帽鞠躬。
  • 上午,王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大家,写作要象高明的摄影师那样,善于选择角度,从一个好的侧面,选择一两件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具体深透地进行叙述和描写。刘小海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吃透,还有点似懂非懂。于是,他在当天晚上,又和几位同学去王老师家中请教。
  • 王老师发现,近来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很高,自动写作文的数量不少。但仔细一看,每一篇都写得有些草率,就像一个混事的跳高运动员,虽然天天在练跳高,但敷敷衍衍地跳一下,每跳一次,并没有多大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王老师讲了一个作家和他儿子的故事:
  • 王老师开始讲课了。他像往日一样,平静,安详,循循善诱。他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可见,初学写作的同学们,摹仿课文是正常现象,见到好的就想学,本身就是一种好愿望。”

  • 从最近的作文中,王老师发现不少同学喜欢空发议论,写一篇八百多字的短文,也总离不了“他的品质多么高尚,他的胸怀实在宽广”,“这种精神非常动人,这种风格值得发扬”等等这样的话。开头也讲,结尾也讲,中间没有多少笔墨是写具体事实的。问了几个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写?他们都回答:“为了突出主题,点明中心思想。”
  • 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有一位老作家对青年习作者,讲过一段幽默风趣的话:“材料与写作,最理想的关 系,应该像百货公司进货、销货的关系-一进的时候是广为搜罗,销的时候是可以配搭成套。可惜我自己是有些旧货,像隔了朝代的服装,永远卖不出去;而时兴的货,又常常脱销。本来,时兴货就是容易脱销的。补救的办法,只有坐庄采购。你们诸位(指业余青年作者)在这方面比我优越得多,大部分就是时兴货工厂的直接 生产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