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保育园给家长的叮咛

灌溉小幼苗亲师齐出力
font print 人气: 37
【字号】    
   标签: tags:

我对孩子的养育观念,是在我将满两岁四个月的孩子送进日本保育园(幼稚园)时,才开始慢慢累积。与其说是我自己从养育过程中获得经验,倒不如说是保育园里的老师、主任,每个月不断地灌输,我才从中学习到正确幼儿教养观念。

慈母手中线 幼儿温暖上

日本保育园对家长要求,从进入保育园第一年开始,就让人印象深刻。尤其对我这新手妈妈,又是外国人来说,可真是震撼教育。

首先,在准备入学用品时,幼稚园规定,带去学校的每个物品,都得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布袋装着,而这些东西(例如:杯子、便当、睡衣、室内鞋),尺寸全都得按照学校规定来准备。老师会在入学说明会中强调,这些功用不同、大小不同的布袋,原则上是希望尽量能由母亲亲手缝制而成。老师说,孩子如果知道他们使用的这些袋子,是由母亲亲手缝制,对于第一次入学的孩子来说,那绝对是一种足以弥补在校期间能取代妈妈不在身边的温暖与关怀感,这样深层的意义,是买现成布袋所无法取代!

等孩子渐渐习惯保育园生活,老师对于家长的贴心提醒与吩咐,更随着孩子年纪渐长而增加。日本保育园有许多亲子互动活动,在刚入学一个月后即开始。所谓的亲子活动,绝对要求亲子一同出席。老师往往在活动开始前一个月,就发函家长询问出席意愿(基本上,家长若不能陪同出席,孩子也就无法参加该活动)。活动内容安排,会因不同年级而有不同模式。

例如,零到一岁的婴儿班或是小小幼儿班级,老师会安排播放平常与这些孩子唱歌跳舞的音乐歌曲,要父母亲跟着老师动作,与孩子互动。或是抱抱,或是拉着他们的手脚舞蹈着,除了让家长知道平时老师是怎么与这些小小孩互动,也趁机让父母与孩子,透过这些肢体动作而有亲密接触。其他大一点的小班到大班亲子互动活动,就可能是协力完成一项DIY美劳作品,或是一同到户外寻找昆虫植物,共度野外探险过程,目的在享受亲子合力完成一件任务的成就与喜悦感。

从远足便当中 感受浓浓母爱

亲子互动活动结束后的第二个月,学校又专为亲子举办亲子巴士远足。记得有一次,我因个人因素无法亲自带两个孩子出席那次远足,没想到老师竟回应,“如果家长不出席亲子巴士远足,也无法请其他亲人代替时,孩子当天只能选择休假而禁止到校上课,因为不仅学校当天老师人力不足,更是不应让孩子有‘唯独我无法出席远足’的失落感。”所以,我也只能尽力变更自己行程,去迎合学校安排。

而且,面对这样的亲子巴士远足,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地只帮孩子到超市买喜欢吃的零食或便当。整个亲子巴士远足最重要的精髓就是“便当”。老师会在远足前一周就开始提醒小孩,回到家千万别忘记提醒妈妈,要“亲自料理”当天远足的便当,甚至,可能的话,老师希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选购喜欢的菜色,共同决定便当内容。

看到老师的叮咛,又让我这个鲜少洗手作羹汤的妈妈,不得不向自己的烹调技术挑战。上网找资料,到书店找儿童便当制作锦囊,就为了在远足当天,能让孩子一打开便当,就感受到我满满的母爱!

亲子远足当天,可别以为老师都不知道孩子们的便当菜色,因为,老师会在用餐期间,四处观察每个孩子的便当,甚至,看到孩子的便当是出于母亲巧手所完成,都会称赞孩子有个好妈妈,并且鼓励孩子要为了妈妈而努力把便当吃光光。

孩子的精神支柱是父母

别以为日本保育园老师只有在特殊活动举办的时候,才会叮咛家长。平常在家庭联络通知单,或是每日为了接送孩子而必须与老师见面的过程中,日本保育园老师无不随时叮咛家长,对于孩子的爱与关怀绝对不能减少。

最常出现在保育园联络事项通知表中给家长的叮咛就是:“孩子童年期间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是父母,只有父母亲的关怀并且陪伴在侧,才能让幼儿左右脑同时发展平衡,甚至能够奠定幼儿稳定的情绪基础,有了稳定情绪,对他们的学习才有助益。”也许,对许多现代忙碌的父母来说,常常被提醒,会让人感到有压力,但回头想想,学校的观念何尝不正确?孩子是属于每个家庭,学校的责任只是帮忙父母在工作忙碌时“看管”我们的孩子,真正能给孩子完整的爱与安全感,还是来自父母的关怀与互动!

日本保育园老师对于园童家庭教育的注重,更是用心与坚持。每天除了在学校联络簿上,看到老师写着孩子一整天满满的作息外,如果孩子在校出现不恰当行为,老师也会尽力告知父母亲详细情形。

老师告知家长的意义,不仅是纯粹在校生活报告,而是希望家长配合老师,一起针对孩子不恰当行为进行矫正。老师会告知家长,他们在学校是用怎样方式向孩子进行不恰当行为的矫正,而老师也希望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孩子,若有相同行为出现,必须及时提出矫正。

老师也常常向父母亲强调“以身作则”的教育法则,家长期望孩子养成怎样的性格,就请家长自己成为孩子的镜子,让孩子对照学习。

保育园老师不断强调,“不是把孩子丢到学校来,就是学校的责任,家长须付出比校方更多努力,对孩子才是真正有用的教育。”

是啊,父母亲的爱与关怀,是再多金钱或物质也无法弥补的需要。当孩子面临需要指正的行为问题时,也唯有家庭与学校共同对孩子付出相等的教导及要求,才能真正并且彻底地给孩子最正确的行为认知观念。◇

转载自《亲子天下》双月刊,天下杂志出版(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友情对每个人的生活来说很重要,真诚的友情不仅能使人心情愉悦,思想充实,也能使交朋友的双方在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等方面互相促进提高。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如何选择朋友,对于身心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许多为人父母特别关心孩子交友的原因。
  • 美国佛州一位母亲说,作为家长,她的职责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队长”,并拒绝成为他们的朋友或“直升机父母”,否则你将培养不出有韧性的孩子。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绒毛玩具
    六岁之前还是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时期,没有所谓的“他我概念”,如果这时强迫孩子分享,其实是抢劫的行为,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应该先满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后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渐成形。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当孩子表现得不如我们所预期,我们感到生气,而对着孩子指责、批评、责骂或威胁……但我们如此反应,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外,对孩子的帮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亲子沟通,可培养小孩愿意诉说的习惯。(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师长总是摸不透:为何孩子老爱对立反抗?也常为这种行为的教育问题而犯愁。针对这类恼人的问题,临床心理师厘清常见的教育迷思与误区,并提供三招教养秘诀,指引如何有效经营良好互动,化解剑拔弩张的危机。
  • 谁都不想霸凌事件发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实际情况却十分惊人。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统计,仅2019年,就有超过20%的12至18岁美国学生报告称在该学年遭受过校园欺凌,包括谣言中伤、取笑、辱骂或侮辱、推搡、绊倒、吐口水或威胁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