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远眺(蒙市旅游网图片)

跟着神韵游世界:加拿大蒙特利尔(一)

2009年01月16日 | 05:08 AM

【大纪元1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孙萍蒙特利尔报导)走遍北美,你可能再也找不到比蒙特利尔更丰富、优美并充满风情和智慧的城市了。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蒙特利尔就在那山水之间。

神韵纽约艺术团将于1月16日至18日在蒙特利尔Place des Arts剧院连演四场,目前门票已经销售一空。就让我们跟随神韵艺术旋风,领略艺术之都蒙特利尔的独特风情。

名称的由来和历史的痕迹

蒙特利尔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535年,欧洲探险家雅克‧卡迪尔(Jacques Cartier)沿圣‧劳伦斯河而上,发现了这座形如巨船漂浮在圣劳伦斯河上的岛屿。这个风光宜人的岛屿当时还没有名字,雅克‧卡迪尔就给中央那座小山起名叫皇家山(Mount Royal,古法语为Mont Réal,蒙特利尔)。

一百多年后,梅桑纳夫爵士保罗‧德‧楚梅迪(Paul de Chomedey, Sieur de Maisonneuve)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法裔移民定居点,叫做维勒‧玛丽(Ville-Marie),可人们都已经习惯称这个地方为皇家山,所以蒙特利尔的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

1760年英法战争后,包括蒙特利尔在内的有六万多居民的新法兰西正式归属大英帝国。自1850年起,蒙特利尔的法语和英语居民共同生活和平相处,蒙特利尔进入了长达60多年不受干扰的繁荣发展。

蒙特利尔发展至今,拥有人口370多万,是世界上最大的使用双语的城市,也是法国巴黎以外世界上第二大法语城市,享有北美“小巴黎”的美誉。

像巴黎一样,蒙特利尔充满了浪漫的欧洲情调。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法式、英式、罗马式、希腊式、巴洛克式,还有尖顶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和古旧风味的城堡式建筑,当然也有现代化的办公大楼,鳞次栉比的排楼镇屋,单门独户、豪华高贵的私人别墅,高低错落、古朴典雅的尖顶楼房,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高级公寓等。由于蒙特利尔位于岛上,城区很难向四周扩展,所以几百年来,不同年代、不同风格、不同国度的建筑在那欧陆风情的浪漫、包容和调和下,浓缩在这条大船上。现代和古典、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和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相映成趣。

高精度图片
欧式建筑(摄影:申萍/大纪元)

蒙特利尔市政厅(Hotel de ville de montreal/Montreal City Hall)建于1872与1878年之间,是一座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被称为拿破仑三世建筑风格,出自建筑师亨利‧莫里斯佩鲁尔特和亚历山大‧哈奇森之手。可惜的是,市政厅在1922年3月的大火中几乎全部焚毁,只留下一部分的外墙。现在的市政厅是建筑师路易‧帕航以法国图尔市市政厅为原型重新修建的。市政厅坐落于蒙特利尔老城中心的圣母街(rue Notre-dame)上,有五层,面向著名的雅克卡迪耶广场。第一层的大厅和部分房间向游客开放。市政厅内,每位曾在这个市政厅工作过的蒙特利尔市长都有一座大理石或青铜雕像。

菲利普广场(Phillips Square)位于蒙特利尔市商业中心的中心位置,圣凯瑟琳街和联合大街的交界处。广场的中心位置有一座爱德华国王七世的青铜雕像,雕像的底座有四个小的雕像,代表了和平、丰收、自由和建立蒙特利尔的四个国家——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和法国。这座雕像建于1914年10月1日,由法国设计师路易‧菲利普‧赫伯设计。

蒙特利尔老城的中心有一个兵器广场(Place d’Armes),建于1693年,它是昔日蒙特利尔发展并走向兴盛繁荣的中心。最初它称为皮草广场,是皮草交易的场所。后来,因为这里转而经营军事用品,所以1721年改名为兵器广场。在1781年到1813年间,这里又成了干草和木材交易的市场,1836年,市政府将这里改建为一个维多利亚式花园。兵器广场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几经变革,直到1960年才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在经济繁荣时期,兵器广场曾随着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而成为最繁荣的商业中心,被称为“蒙特利尔的华尔街”。

过去的繁华虽然已经逝去,由路易斯‧菲利普‧赫伯特于1895年修建的、位于广场中心的保罗‧舒默迪‧梅桑纳芙的雕像依然静静地立在那里,注视着历史的变迁。

教堂 老港 唐人街

来蒙特利尔,不能不看看这里的教堂、老港和唐人街。

蒙特利尔有教堂四百五十多座,其中包括一百多座天主教堂,数量超过了古罗马城,因此曾被称为“圣人之城”(英语:the city of Saints)和“百钟塔城(法语:La ville aux cent clochers)”,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诙谐地形容蒙特利尔说,如果您随便扔块石头,都有可能砸到教堂的窗户。

来到蒙特利尔的人都会去游览诺特丹圣母院大教堂,它位于唐人街和老港之间,是蒙特利尔的标志性建筑,尤其是那一对高70米的大钟楼更是宏伟壮观。建筑风格在巴黎圣母院式的歌特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将教堂的整体仍设计为四方型,不但有彩绘玻璃、玫瑰窗、胡桃木的雕刻,天顶上蓝底色上纯金打造的漫天星斗更使其内部充满天堂般高贵而神秘的气氛。

高精度图片
诺特丹圣母大教堂内景(蒙市旅游网图片)
高精度图片
诺特丹圣母大教堂外景(摄影:申萍/大纪元)

这座教堂始建于1672年,开始规模很小,随着人口发展,1824年,从纽约来的爱尔兰裔美国建筑师詹姆士‧奥多奈尔设计了一座全新的教堂,第一座钟楼是在1843年完工的,那时,它是北美最大的天主教堂。此后教堂陆陆续续地不断修建并扩大规模。1982年4月21日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到访,封这座教堂为“大教堂”。

1994年加拿大著名的女歌手席琳‧迪翁在此举行婚礼。2000年第十五任加拿大前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的国葬仪式也在此举行。

圣约瑟夫大教堂是蒙特利尔最高的建筑物,位于皇家山顶。到达教堂的顶层,需乘坐几次电梯,在此俯瞰全市,风光无限。教堂建于1904年,是世界上第二大圆顶教堂,教堂的圆顶高达97米,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德大教堂。据说在建立圣约瑟大教堂的时候,遇到了经济危机,资金出现了问题,安德修士就在教堂的地方立起一个十字架,他告诉众人,如果神希望教堂建立,那么第二天十字架不会倒下。当天晚上尽管狂风暴雨,可第二天,那个十字架立在那里纹丝不动。很快,教堂就筹到了所需的资金。

高精度图片
圣约瑟夫大教堂(摄影:申萍/大纪元)

蒙特利尔老城的中心是老港(Vieux Port de Montreal),这里被称为加拿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老港位于圣劳伦斯河畔,风景优美,至今仍保持着18世纪的风格。特别是老港前的小街,完全像是在十八世纪的街道,周围的酒肆、商店完全保留了那个时代的风格。在蜿蜒狭窄的马路上,古老的四轮马车和现代汽车并肩而行,情趣盎然。

从老港往北延伸的圣劳伦大道把蒙特利尔分成了两部分,西区以说英语为主,东区以说法语为主。在圣劳伦大道南端,有一个镌刻着“钟灵毓秀”几个大字的牌坊,这里就是唐人街。说汉语的中国人生活在英法族裔的中间。八方游客络绎不绝,感受华夏文化,体味越南或韩国民情,特别是大快朵颐中华传统风味美食,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华人来到蒙特利尔至少有15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加拿大修建横贯东西岸的太平洋铁路,因为缺乏劳动力,便从中国招来大批廉价劳工。很多华人为了修建这条铁路付出了生命,应该说华人为加拿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高精度图片
夏日热闹的老港(摄影:申萍/大纪元)

高精度图片
热闹的唐人街(摄影:申萍/大纪元)

重要港口和欧美文化融合地

作为现代化都市,蒙特利尔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这里举办过很多重大的国际性盛会。比如1967年世界博览会,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80年国际花卉博览会,和2005年世界游泳锦标赛都是在这里举办的。

蒙特利尔除了是连接大西洋和五大湖的重要港口,也是重要的工业和金融业中心。2008年,尽管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笼罩,蒙特利尔港口作为加拿大第一大港口,其货运吞吐量再破历史记录,居北美10大港口之冠。

蒙特利尔是大公司总部汇集地,设有银行、铁路、保险公司和国际民航组织等机构的总部。这里有技术领先世界的航空航天企业,魁北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巨擘庞巴迪(Bombardier)总部就设在蒙特利尔。蒙特利尔还以其领先世界的生化及医药技术而闻名于世。

作为曾经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蒙特利尔在加拿大金融业的领头地位,今天虽然已让位于多伦多,但在银行、保险、信托投资等方面业务仍非常发达。成立于1874年的蒙特利尔交易所,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交易所,在衍生产品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2001年成为北美首家完全电子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期权和期货交易所。

蒙特利尔市是全球第二大非首都的领事城,岛上设有90多个领事馆和70多个国际组织,是美洲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融之地。

高精度图片
蒙特利尔市中心(摄影:申萍/大纪元)


蒙市国际会议中心一角(蒙市旅游网图片)

曾经的奥运会与世界博览会

蒙特利尔在1976年举办了第二十一届奥运会,留下了今天的奥林匹克公园。该公园位于蒙特利尔东部,距市中心3公里处的梅桑纳芙(Parc Maisonneauve)公园内。蒙特利尔曾连续五次申请奥运会的举办权都没有成功,尤其是争取1972年的举办权,只差了一票,和奥运失之交臂。终于在1976年,蒙特利尔得到了奥运会的主办权。

面对得之不易的奥运会,蒙特利尔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并在举办过程中有很多科技创新。在城区北部的奥运中心,新建了大型体育场、游泳池、自行车场、奥运会村等。这些自行车场和体育场都加盖了顶篷,让观众不受风雨之苦。可容8万观众的主体场内,有两块巨大的长20米、宽10米的记分牌,各装有1万9千多个灯泡,从场内任何一侧,都可清晰地看到牌上所显示的比赛成绩。场馆设施表面都装饰了茶色玻璃,熠熠生辉,显得富丽堂皇。

当时奥运会火炬传递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作法。7月13日于奥林匹亚点燃,火种传到雅典后,不像以往用轮船、飞机或接力传递,而是利用卫星传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随后进行火炬接力跑,7月17日传递到蒙特利尔。最后点燃主场奥林匹克火焰,是由一对少年男女斯蒂凡‧普雷方丹和桑德拉‧亨德森共同完成的。这是奥运会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由两人共同执行这一使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宣布了奥运会开幕。蒙特利尔人的创新和经验被后来的人应用到各地的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赛事的举办上。

1967年举办的以探索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为主旨的世界博览会,对蒙特利尔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次博览会被认为是20世纪最成功的世界性活动之一,被评为仅次于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和巴黎世博会的第三个最成功的世博会。当世界博览会于1968年结束后,蒙特利尔留下了不少记载着世博会辉煌的建筑和雕塑。不少场馆保留到今天,包括美国馆、法国馆、牙麦加馆、ALCAN水族馆等,成为蒙特利尔人最美好的一段记忆。

位于蒙城市中心最繁华的两条文化商业街圣凯瑟琳大街和梅桑纳芙大街之间的蒙特利尔艺术中心,就是因1967年的世博会而扩建的。它成了今天蒙特利尔这座历史名城与现代都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高精度图片
奥林匹克公园的斜塔(摄影:申萍/大纪元)

高精度图片
世博会留下的巨大圆球建筑(蒙市旅游网图片)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