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食俗】年分新旧除夕夜

悠兰

人气 8
标签:

中国黄历十二月底(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过了今晚,明天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人们就将此日称为“除夕”,也称为“大年夜”。而今年的十二月是大月,故除夕落在12月30日,西元历则落在2009年1月25日。除夕原是“旧岁到此夕而去”之意,在“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更新年”。《吕氏春秋》记载人们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以驱逐“疫病之鬼”,这就是除夕的由来。

除夕是一年中最重大的日子,中国人很重视它,因为中国是以农立国,老百姓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事中,此时才有较多的空闲,将各种祭祀合并在一起来隆重举行,以敬天祭祖,酬谢天地神灵的庇佑,得以大丰收,并驱逐不祥和疫疠,祈求来年家人健康平安好运,因此人们在除夕都要除旧岁迎接新年的到来,并从事一些重要的习俗,例如:拜天公、贴春联、辞岁、围炉、分压岁钱、守岁。

“拜天公”:除夕当天一大早,人们会准备鲜花、素果祭拜天公(玉皇大帝),因为祂主管天上的众神明,以酬谢祂的施恩,让人世间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祈祷来年全家人能顺利丰收、平安与发财。


春联是种结合文学与书法的民间艺术(图:彩霞/大纪元)


将“福”倒贴表示“福到”了(图:彩霞/大纪元)


年轻人喜爱立体造型的春联增添年味又可装饰用(图:彩霞/大纪元)

“贴春联”:家家户户在大扫除后,在除夕这天会贴上春联,以增添喜气洋洋的年味,并祈求平安好运。春联是从“桃符”演变而来。周代的老百姓将桃符悬挂在大门两旁以避邪驱鬼,桃符就是在桃木板(长六寸,宽三寸)上画门神(神荼、郁垒)的图案,《后汉书、礼仪志》说:“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的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这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见《宋史、蜀世家》。宋代时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时桃符才改称为“春联”,明代《簪云楼杂话》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故春联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而普及的,相传除夕夜晚朱元璋微服出巡金陵(今南京),发现有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户主是阉猪的又目不识丁,且无人代写春联,于是他就依据户主的职业,写下“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趣闻。到了近代在大陆地区流行贴上吉祥图案的年画。春联是种民间艺术,结合了文学与书法,人们会在大门贴上春联,并可看出主人的职业是书香门第(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或是经商(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或是务农(六畜兴旺,五谷登丰),除了长条的春联外,尚有写上吉祥话的小型红纸,贴在家里各角落,例如在大门贴上“福”、“春”、“大家恭喜”、“招财进宝”、“恭喜发财”,在米缸贴上“满”、“五谷登丰”,在厨房贴上“山珍海味”,在畜舍贴上“六畜兴旺”。将小型红纸的字(例如:福)特意颠倒(因“倒”音同“到”)的黏贴法,以表示福“到”了。新兴的立体造型春联很受年轻一辈所喜爱,因除夕吊挂它不仅可增添年味,平时也可当摆饰来增加生活乐趣。近年来出现新式的建筑物(公寓),所以贴长条的春联的习俗渐渐式微,惟贴小型红纸条尚有流传。

“辞岁”:又称“辞年”是指除夕当日下午祭祀祖先和神明的仪式,以酬谢神明和祖先一年来的庇佑并祈求来年赐福平安。家家张灯结彩,户户备牲酌酒、菜碗、粿类等丰盛的祭品,以祭祀祖先和神明。辞岁祭祖是民间的大祭,有宗祠的要开宗祠,而且门联、门神、桃符均须换新,并点亮大红色蜡烛,非常慎重,全家按长幼顺序拈香祭拜,以缅怀祖先荜路蓝缕,感恩其创业为艰的辛劳。


鱼表示“年年有余”且不能吃光(图:彩霞/大纪元)

“围炉”:除夕晚上,全家人围坐一桌吃“团圆饭”(又名“年夜饭”),俗称“围炉”,象征团圆,共享天伦之乐,在外求学或工作的游子也都要赶回家中团圆,家中成员到齐后才可开动,若有家人未能赶回时也要为他摆碗筷,以祈求全家能团圆。“围炉”就是在桌下放个火炉(现改放火锅在桌上),内有炭火要越烧越旺越好,表示“家道兴旺”。炉子周围放置数枚钱币,表示“财旺”。吃年夜饭与家人一边闲话家常,一边慢慢的享用美食,其时间越长越好,表示“长久”。


萝卜糕表示“好彩头”(图:彩霞/大纪元)


年糕表示“年年高升”(图:彩霞/大纪元)


“发粿”表示“发财”(图:彩霞/大纪元)


苹果表示“平安”(图:彩霞/大纪元)


橘表示“吉利”(图:彩霞/大纪元)

依照民间的传统习俗,桌上的佳肴各有其吉祥的含义,并祈求平安好运,例如:“鱼”音同“余”表示“年年有余”,而且这道菜不能吃光。“韭菜和长年菜”表示“长久”;“长面”(又名“长寿面”)表示“长寿百岁”,而且在吃长年菜及长面时,要一根从头吃到尾而不可中途咬断,寿命才能够长久。“萝卜糕”、“萝卜汤”(萝卜,又名“菜头”音同“彩头”)表示“好彩头”。“鱼丸虾丸肉丸”表示“三元及第”。“蚌”音似“胖”表示“发福”。“发菜”音似“发财”;蚝鼓音似“好市”表示“发财好市”。“馄饨”音似“浑囤”表示“粮食满囤”。“饺子”(因外形像金元宝)表示“招财进宝发大财”,有些地方的饺子内包有钱币,若吃到包有钱币饺子的人,表示来年会发大财。“年糕”表示“年年高升”。“发粿”表示“发财”。“苹果”表示“平安”。“橘”表示“吉利”。在饭上插春花,称为“春饭”,因“春”音同闽南语的“剩”,以表示“富裕”。


压岁钱(俗称红包)原是压“祟”的铜钱用来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图:彩霞/大纪元)

“分压岁钱”:吃完团圆饭后,长辈将火炉周围放置的钱币,或另取一百枚的铜钱用红线贯串后送给晚辈,以祈求孩子们能活到“长命百岁”,谓之“分压岁钱”。相传古时有种小妖叫“祟”,在除夕夜晚用手触摸熟睡中孩子的头,孩子常被惊醒吓哭,接着头疼发热而变成傻瓜。因此在这夜晚都须“守祟”,坐着不敢睡觉到天亮以保护孩子。有对夫妻老来得子,到了除夕夜晚显得特别紧张,就与小孩玩八枚铜钱,以防“祟”来害小孩,但小孩玩累睡着时,他们就用红纸包裹八枚铜钱后,放在小孩的枕头下,半夜里“祟”刚要伸手触摸小孩的头时,枕头边发出一道道祥光,把“祟”吓跑了。翌日一早,老夫妻告诉大家,用红纸包裹八枚铜钱吓跑“祟”的事情,日后大家也跟着模仿,孩子也都能平安无事,据说是八仙变成了八枚铜钱以保护孩子,所以人们将它称为“压祟钱”。后因“祟”音同“岁”,又发生在除旧“岁”之际,因此渐渐的改称为“压岁钱”。明清时,有些地方“以彩绳串钱编为龙形”,所以压岁钱又称为“串钱”。后来改用红纸袋包裹钱,压岁钱又俗称为“红包”。到了近代送给已成年的晚辈则在红纸袋里放一枚银元,以表示“一本万利”。发行纸币后,长辈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连号的新钞票给晚辈,以表示“连连高升”。

“守岁”:分过压岁钱后,就是子女替父母守住长寿,全家人一边围看电视特别节目,一边闲话家常,一边啃着瓜子之类的零食年货,通宵达旦未眠,称做“守岁”。民间认为守岁有二层含意,一是为祈求父母长寿健康,二是古人将“睡”也叫“困”音同“困”,子女在除夕彻夜不眠,以祈求父母“不困厄”或“不穷困”,是孝道的表现。人们守岁到午夜十二时“开正”后,大家会燃放鞭炮来迎接新希望的一年。


百合球根含丰富淀粉且含吉祥“百事合意”(图:彩霞/大纪元)

除夕将近也应景一下,向读者介绍一道吉祥的年菜叫: “百合烩什锦”: ,意含“百事合意锦上添花”,其作法如下:

一、材料:

鲜百合小1个(大半个)、红黄甜椒各1/3个、去骨鸡腿肉半支、鲜香菇4朵、甜豆2/3碗、玉米笋半碗。

二、调味料:

蚝油1大匙、太白粉1大匙、盐、水适量。

三、做法:

1、鲜百合剥开洗净备用。

2、红黄甜椒去蒂去籽与洗净的鸡腿肉、香菇切丁备用。

3、水加盐煮滚,放入甜豆与玉米笋汆烫捞起后,玉米笋切段备用。

4、起油锅,鸡腿肉略炒至变色,加水、盐、蚝油焖煮至八分熟后,放入百合及红黄甜椒拌炒一下,再放入甜豆及玉米笋略炒后,放入太白粉水勾芡,即可起锅盛盘。@*(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节庆食俗】清明寒食润饼情
【节庆食俗】端午粽子情
【节庆食俗】中秋月饼情
【新唐风雅厨】中秋文旦做菜 潮州菜姚师傅大显身手
纪元商城
这种肥皂不会耗损 永远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里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