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捉七放南蛮王(上)

菲菲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02
【字号】    
   标签: tags:

三国末年,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山区出了一个粗鲁野蛮的蛮王,名叫孟获。有一年他不服从中国的治理,便带头造反,因此引出一段诸葛亮为了收服他,抓他七回,又放他七回的“七擒孟获”的故事。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听到孟获造反,就率领五十万大军,带着一长列红色、黑色的笨重车队,从四川翻山越岭,来到炎热的云南山区,扎下营寨,只等活捉孟获这个蛮王。


诸葛亮 / 绘图:古瑞珍

孟获听说诸葛亮亲自出马,他一点也不害怕,反而挥舞着两把大刀,哈哈大笑说:“人人都说诸葛亮会打仗,我可不相信。”

没想到头一仗,孟获就在一个山谷里,被诸葛亮逮住了。因为孟获不服气,诸葛亮就把他放了。第二仗孟获又被打败,他还是不服气,诸葛亮又把他放了。第三回孟获使了个“诈降计”,假装向诸葛亮投降,却又让诸葛亮看破,把他抓了个正着。但是孟获还是大喊:“我不服气,你杀了我,我也不服!”诸葛亮听了,什么话也不多说,就放走孟获。

三番两次放走孟获,诸葛亮手下的大将很不甘心,他们说:“我们打老远来,就是要抓到那个蛮王,您为什么老是放他走呢?”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大家不用急,听我说。我们虽然抓到孟获好几次,但他心里并不服气,一有机会还要造反。要是我们杀了孟获,事情也没有了结,因为还会有其他不服气的人起来反抗。所以我们要慢慢来,要孟获服气了,其他的人也服气了,云南才能真正安定。”

这么一来,部下才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愿意同心合力收服孟获。

孟获这时一退再退,退到南方银坑洞中,他怎么也忍不下心头这口怨气。于是又发了狠,穿上犀皮甲,骑了大红牛,率领十万蛮兵,呐喊着向蜀军营寨冲来。

诸葛亮任他们叫骂了整整三天,忽然下令拔营往后退。孟获以为诸葛亮害怕了,立刻跟上。紧追猛赶了好一阵,一转弯,只见前面有一片茂密的大树林,诸葛亮的军队散开在林子前面,他自己竟然笑容满面的出坐在最前头的一辆车上。

孟获大吼道:“就是他,大家快跟我上前把诸葛亮剁个粉碎!”眼看就要奔到诸葛亮跟前,只听“咯踏”一声,孟获连人带牛和他手下的好几个洞主,全跌进一个陷阱里,怎么也爬不上来。


孟获落入陷阱 / 绘图:古瑞珍

孟获跌得鼻青脸肿,气得咬牙大叫:“要是你敢放我回去,我一定还要来报仇!”诸葛亮大笑说:“既然这样,我再放你一回!这可是第四次了。”

孟获一回去就躲到更南边山上的秃龙洞中,引诱诸葛亮上山来抓他。

原来,往秃龙洞的路只有一条,路上会经过几口有毒的泉水。天这么热,只要喝上一口泉水,不是变成哑巴,就是全身发黑、发软,或是给烫死。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昔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率八十万铁骑会于江东,欲吞蜀而后灭吴。诸葛亮说吴,吴蜀结盟,巧借东风,妙用火攻,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
  • 汉中、荆州这两座三国时代的古都,不只彰显了汉初三杰叱咤风云的豪义,也述说了诸葛亮、周瑜、曹操三人斗智赤壁的精彩故事
  •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 司马懿(179--251)三国时代的温县人,字仲达,初任曹操主簿,善弄权术。得到曹丕的信重。后任大将军,多次率兵对抗诸葛亮,成为魏国的重臣。曹芳即位时,他与曹爽共同辅佐魏政,但他搞阴谋,杀了魏朝大将军曹爽,独揽大权。篡权的形迹,越来越明显。
  • 毒奶粉事件让台湾糕饼业哀鸿一片,受创惨重,台中糕饼业者为了自救,不但推出太阳饼买一送一活动,更将在25日请出“祖师爷”诸葛孔明的神像绕境,请这位“天下第一军师”赐给大家智慧,也救救糕饼业。
  •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李严被刘备召到永定宫,官拜尚书令。刘备病重将死,特地把他和诸葛亮,叫到面前,遗诏命以辅佐后主刘禅。后主刘禅即位,加封李严为都乡侯、光禄勋、前将军。诸葛亮想率军驻扎汉中,便让他统领后方,屯驻江州。李严非常佩服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诸葛亮也很看重李严的性格才能,两人时有书信往来,相互引为知己。
  • 在青年时代通读《三国演义》时,内心曾充满了许多疑问而不得其解。记得当时于其中最大的疑问就是蜀国在同时鼎立的三个国家之中是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在军事及各项实力都不如另外两个国家的前提之下,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主动出击?
  • 汉中、荆州这两座三国时代的古都,不只彰显了汉初三杰叱咤风云的豪义,也述说了诸葛亮、周瑜、曹操三人斗智赤壁的精彩故事。
  • 在中华文化的川流中,“虚室生白”是中华文化的思想观之一,它出现在道家思想中,也被历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历来受到重视未有间断,成了一种处世智慧。“虚室生白”出自何处?我们的先人怎样用生命去实践这种精神?
  • 王祐在家中庭院种了三棵槐树,树荫满庭,他对人说:“我的儿孙,必定有人贵为三公,这三棵槐树就是标示。”他对王旦满怀信心,说:“这孩子将来定会成为一位公正的相国。”后来他的话应验了,王旦果然贵为宋真宗一朝的贤相,受到真宗皇帝的倚重、敬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