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中的神妙

来仪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毋庸置疑,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神传的文化,所以“孝”,也是神传与人的,用于规范人的行为。为什么会有这一规范哪?有一种说法:儿女是债,既然是债,就一定会有欠债或讨债了,按照轮回的说法,人在世上活着的时候,会造很多的业(善者也会积无数的德),人与人之间必然会有恩恩怨怨。当再次转生为人时,这些恩怨都需要有一定的了结,所以很多时候就被安排成了一家人。

神这样安排了,同时神又为人定了许多的人伦规范,比如“孝”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人能按照神的话去做,实际上就很大程度的善解了过去的恩怨,家庭和睦,人就会活得幸福、乐观。老有所终,社会也会稳定。“孝”实则一条纽带,比如父母抚育儿女这一过程非常辛苦(吃苦就是在还业债嘛),也许一生都为其操劳,如果子女成人后,很自然的报答这种养育之恩,无形之中,过去的恩恩怨怨都得到了结,多么神妙的安排。

从这种安排和规范,可见神的智慧和用心良苦,在宏观上保护着人类。过去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所以对神有着无限的敬畏和景仰。一切人类传统文明的基点都是敬神的文明,而中国的半神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更加明确的用了道与德、仁、义、礼、智、信等来规范人。

我理解,“孝”是这种做人规范下的延伸,也就是说“孝”有更高的理的约束,古代有许多的“大义灭亲”(绝不同于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XX党宣扬的那一套扭曲人的变异的阶级斗争)的故事实际上是告诉人们,明辨是非,不循私情,是更加符合道德的一种义举,这就是说,人能跳出“小我”去遵守神的规范,是更大的美德。相反如果因为亲情陷父母或子女于不义,则会获罪于天。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这样定义这个“一”字的:“一,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
  • 过去,只听说李白是从天上来的“谪仙人”,现在才知人类都是从天上“贬谪”到下界的…
  • “道”字的本义是道路,但这个道路并不是普通的、一般的道路,而是我们人类开始的、首先的、第一的、最大的、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道路,这种道路就叫做 “道”.......
  • “好”、“坏”、“善”、“恶”、“正”、“邪”等概念是语言、文学、哲学、历史、伦理学、社会学的基本范畴,也是佛法(或道法)的基本范畴,其实这是神为了使我们今天的人类能够认识大法来奠定文化基础的。
  • 老子告诉我们,古代是个“小国寡民”的时代。“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 老子把《德经》放前,而《道经》放后,他并不是认为“德”比“道”更重要,而是认为“德”是“道”的基础,“德”是修炼的基础。孔子的《论语》,讲“仁、义、礼、智、信”,讲“中庸之道”,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以“仁”为其学说的中心。
  • “鲜”是一种鱼的名字,“鲜”字从“鱼”字和从“膻”字。“不鲜”,就是说,这种东西已经不新鲜了,已经开始做气味了,已经腐烂了,已经腐败了。“膻”是羊臊气、膻(膻)气之类,一般也泛指腥臭味..............
  • 古文“真”字两边的两条对称的曲线就表示一座炼丹炉,“真”字上面的“匕”是变化的意思。“匕,变也.................
  • “悟,觉也。从心,吾声。(五五心),古文悟。”(《说文解字》)所以,“悟”就是“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