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传说:武夷岩茶“不知春”

晓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4
【字号】    
   标签: tags: , ,

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的福建武夷山群峰挺秀,山谷幽深,九曲溪环绕其间,风光十分秀丽。因武夷山山峰险峻,盛产岩茶,可谓“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
  
“不知春”是武夷岩茶的名从之一,武夷岩茶大多在谷雨前后采摘,“不知春”茶却是例外,这种茶为什么叫“不知春”呢?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有一个嗜茶的书生叫寒秀堂,熟读陆羽的《茶经》,平日里吟诵历代茶诗茶文,也爱品鉴各地香茗。他听说武夷山不仅具有优美的山光水色,出产的武夷岩茶也是茶中上品,便慕名前往武夷山,希望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品尝武夷岩茶。
  
只可惜当寒秀堂跋山涉水来到武夷山,清明、谷雨已过,茶农们已将春茶采摘完毕。好在虽然误了春茶的采摘,但武夷风光依旧秀丽,所以寒秀堂便尽情欣赏武夷山的山山水水,其间他也看到了九龙窠半天腰上名贵的大红袍茶树和慧苑坑后的白鸡冠茶树,以及九曲溪畔的葱郁的水仙茶,凤林丹岩的“吊金龟”。陶醉之余也有些许遗憾。
  
这一日寒秀堂正在山中行走,来到天游峰下的一块大石旁,忽闻一股似兰似桂的异香,沁人心脾。寒秀堂不由得顺着香气探寻,不觉中看到一个岩洞,阴湿清凉,山泉流淌,在洞内的石堆中长着一株大茶树,郁郁葱葱,叶子即长且厚,树上长满擦嫩芽,伴着晶莹的水珠,更显鲜嫩。
  
寒秀堂惊异万分,春茶采摘已过,怎么会这株茶树的嫩芽长得正盛?狐疑之中不禁叹道:“春过始发芽,真是不知春哪。”这时,身后传来声音:“‘不知春’这个名字好极了,谢谢你了。” 寒秀堂回身一看,但见一个女子,手提竹篮,正冲他甜甜地笑着。
  
寒秀堂急忙向姑娘施礼,并询问这株茶树的情况。姑娘告诉他,自己是武夷山的茶姑,每年端阳前后,这株茶树才长出嫩芽,她也就这个时候来采摘,并说这种茶叶泡出的茶十分清香甘醇,这可惜一直没有名字,现在先生起的“不知春”十分好听,以后就叫它“不知春”吧。
  
就这样武夷山人就把长在洞里和岩边的这种茶树叫“不知春”,这种茶饮后满口生芳,渐渐的也名声在外,成为武夷岩茶的名从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
  •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暮年之际,茶、酒、老琴依然是与他长相左右的莫逆知己。
  • 洞庭碧螺春原名叫“吓煞人香”,产于苏州洞庭东山碧螺峰下。康熙帝听后认为其名不雅,就以茶色碧绿,形曲如螺,又产于早春,便赐名为“碧螺春”。
  • 唐代茶叶,有“蒙顶第一,顾渚第二”之说,因为贡茶严酷限时限刻,必须在清明前三天贡到京城,所以贡焙设在顾渚,主要是考虑要在清明前能把茶赶送到京的关系。
  • 日据时代有一位台湾总督天价收购北埔的高级茶,一台斤茶叶价钱是当时一位乡长20个月的薪水。别的茶农都认为是“膨风”,后来人们才知道此茶的珍贵,就将之称为“膨风茶”。
  • 惠明茶是浙江传统名茶,古称“白茶”,外形肥壮,色泽翠绿光润,全芽披毫,冲泡后茶味鲜爽甘醇,带有兰花香味,无怪乎有人赞惠明茶是“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醇,四杯韵犹存”。
  • 宋人蔡襄嗜茶如命,精于品茗、鉴茶,是北宋著名贡茶──小龙团的创始人。
  • 日本茶道多用粗瓷旧碗有自谦自重之意,美国人喜欢饮冰茶,德国人...
  • 唐代广征各地名茶,贡焙的贡额也不断增多,宫廷中茶货积存也多,开始出现了皇帝以茶赐勋戚重臣,以示恩信的一种习惯和制度。
  • 仙人掌茶形状扁平,拳然重叠,其状如手,故名“仙人掌茶”,著名诗人李白曾得到朋友所赠仙人掌茶,品尝后觉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曾赋诗一首以示谢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