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贡钦:高锟获诺奖给港人的启示

林贡钦

人气 4

【大纪元10月14日讯】2009年10月,“光纤之父”高锟成了香港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之后,第八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高锟的贡献

高锟1933年出生于上海,15岁前在上海接受小学和初中一年级的教育,后经台湾转辗到香港,1949年就读于香港圣若瑟书院中三,中六预科毕业后赴英升学,就学于伍利奇理工学院,于1957年取得英国伦敦大学电子工程理学学士学位,1965年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从1957年开始,高锟供职于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钻研利用玻璃纤维进行信号传送,并将实验成果,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在1966年发表《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提出:当玻璃纤维衰减率(Attenuation)下降到每公里20分贝时,光纤通讯即可成功。并预测,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的革命。他的研究为人类进入光纤通讯的新纪元打开了大门,为互联网的普及奠定了基础。为此,在43年后,高锟的贡献受到表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锟的特质

今年76岁的高锟,一生专注科研和教学。

高锟一生只任职于一家公司──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前13年(1957—70)在ITT的英国公司的实验室从事科研,后13年(1974—87)在ITT的美国公司从事科研和管理。

高锟一生只任教于一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先当4年(1970—74)教授,后当19年(1987—96)校长。为此,高锟与香港结下不解之缘,到目前为止在港时间最长,逾30年。退休后仍居于香港,并担任香港特区政府科技创新委员会委员,直到2009年定居美国。

高锟一生只娶一位太太,相濡以沫,鹣鲽情深,厮守半世纪,今年9月刚度过50周年金婚纪念。高锟在2005年出版的自传《潮平岸阔──高锟自述》的第一章,就写他和太太的爱情故事。高锟当年毕业后加入ITT英国公司,在几乎全是白种人的同事中,发现了一张东方人脸孔,这就是后来成了他太太的黄美芸。

计算机程序员出身的黄美芸,在高锟的研究中有一份没有记录的特殊功劳。在上世纪60年代,计算器尚在初始发展阶段,每一组实验数据从计算到图像输出都需要写一遍程序,当时和丈夫在同一实验室工作的程序员黄美芸,便负责解决这一系列繁复计算,这也让黄美芸对高锟研究的困难和艰辛有更多了解。

获奖后的高锟,没有82:28的浪漫,前些年患上老人痴呆症,忘了光纤,但忘不了太太;没有豪宅居住,定居于美国硅谷一所公寓,屋内布置简朴;没有荣华富贵,一生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从没有过光纤技术的专利权,光纤并没有为他带来巨大的财富。高锟太太黄美芸说,当初是在ITT英国公司工作,专利就属于公司,对此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遗憾或怨言。

获奖后的高锟,却没有忘记慈善和爱心,惦念着其它同病相怜的人。他和太太考虑捐出部分奖金,资助香港圣雅各布布福群会老人中心和美国阿兹海默症研究协会。

高锟的特质是,一生从事科研教学,淡泊名利,对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高锟的为人

不少人常把科学家误解为不食人间烟火、不会做人的书虫。高锟却是会做人,会办事;做好人,办好事。

16年前中大校庆,政治及行政系学生冲上主礼台,向正在致辞的校长高锟抗议,事后校方有人主张开除这些学生,高锟力排众议,顶住压力。

高锟在校长任内,中大学制被迫”四改三”。当时的学生到中环遮打花园静坐,高锟特别前往声援。后来中大推出弹性学分制应付四改三,就是高锟提出的对策。高锟在自传中曾批评四改三是”愚蠢的官僚决策”,扼杀了多元的高等教育。

中学时代的高锟行事一丝不苟,字体工整,为人谦厚随和。圣若瑟书院副校长陈永强忆述,校方2006年筹款兴建校舍新翼,高锟当时亲自拿支票到访,放下支票就走。

黄美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40多年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高锟经常是换尿布等脏活全包,“非常帮忙”。在那个时代,当父亲的做这些事在东西方都还不像今天这样容易被接受。

当全家在一起时,高锟最想做的就是给家人煮一顿丰盛晚餐,以表达对家人的爱。

高锟获诺奖给港人的启示是正面的,淡泊名利,包容多元,持之以恒,最终成功。

转自《BBC 香港观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诺贝尔得奖名单  爆发外流疑虑
诺贝尔奖女性出头天 竞争机会更公平 
另类诺贝尔奖出炉 和平环保人士与医师获奖
社运诺贝尔奖  2009正确生活奖揭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