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京城:京西“天下第一泉”

林妍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

玉泉山位于北京西山山麓、颐和园西侧,是京城三山五园之一,玉泉山山势为西北走向,状如马鞍。这里土纹隐起,作苍龙鳞,沙痕石隙,随地皆泉,玉泉山也因泉而得名,玉泉“水清而碧,澄洁似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

泉水从山中石缝喷涌而出,如银花翻卷,状若玉虹,叮咚流水之声清脆悦耳,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为“玉泉垂虹”,清代时被乾隆皇帝改为“玉泉趵突”。相传金代章宗完颜曾三次游历玉泉山,沉醉于这里的风景和甘泉,便在玉泉山建筑了玉泉院,并提名玉泉为“玉泉垂虹”,以后元明两朝帝王又相继在玉泉山修建了若干楼阁庙宇,而玉泉山及其泉水也开始名声大噪。

后来由于清康熙在玉泉山修建规模宏大的静明园,影响到玉泉山的地理,而使得宛若彩虹垂倒的泉水变成了“喷薄如珠”。乾隆皇帝将其改为“玉泉趵突”。据传玉泉山有一座塔立于泉水之中,只有塔顶露出水面,并且随着泉水的高低而变化塔高,乾隆以之为奇,便命人到水中挖掘,在挖至塔身第七层时,发现塔身上刻有“玉泉山下一泉眼,塔露原身天下反”,乾隆闻听大吃一惊,下令停止挖掘,并放水依旧将塔淹没,并在泉水边立一石碑,写下《御制玉泉山下第一泉记》,其中写道:“水之德在养人,其味贵甘,其质贵轻。朕历品名泉,实为天下第一。”

自此,玉泉山“天下第一泉”之名享誉天下。

清朝皇宫饮水全是玉泉山的泉水,运水的水车每天一早,从西直门进入京城,水车上插着龙旗,所以西直门俗称水门,瓮城门洞中刻有汉白玉水纹石雕一块,京人皆知“西直水纹”。

乾隆皇帝一生嗜茶,有品尝天下名泉的爱好,曾专制一银斗,常品天下之泉水,以水质的轻重区分质量的好坏。他曾经命人汲取各地名泉之水,和玉泉山之水比较,其结果是:济南趵突泉水一斗重达一两二厘,镇江金山泉水一斗重一两三厘,江苏惠山泉水和杭州虎跑泉之水一斗重一两四厘,而玉泉山泉水最轻,一斗才一两,真是水轻而质优,甘醇甜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小巷,北京的胡同大部分形成于的元、明、清三个朝代,围绕在紫禁城周围,数目浩繁有几千条。胡同这种古老街道也成为京城独有的特色和民俗文化,为京城一景。
  • 遍布全城的四合院─京城人的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的范例,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 庙会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习俗,而北京的庙会尤为著名,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并且历史悠久,相传起始于辽代,但未被证实。最早有记载的是元代白云观庙会,明清时期北京的庙会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京城内外的各大寺院均有各自特色的庙会.............
  •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传统民居,也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漫步在京城幽深曲折的胡同里,两边是或直或曲或宽或窄,且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大门,大小不等,装饰各异,真是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情。
  • 自元朝定都北京,便开始修葺京城,所以京城的古城墙创建于元,而形成在明代。当时元代城墙有11个城门,明代初期,刘伯温修建北京城时,将原来的11座城门改成了9 座: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即闻名于京城的“都城九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九城”。
  • 中国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风俗和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也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如草原上的蒙古包、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等等。而黎族是海南岛独有的民族,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则是一种形似船状的“船形屋”。
  • 明成祖要求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工匠们一筹莫展...
  • 据说,北京城是一座“八臂哪吒城”,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与明朝的著名谋士刘伯温有关。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其孙朱允炆继位,即明惠帝。后来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在北京发动“靖难之变”,四年后夺取皇位,即明成祖。
  • 胡同原为蒙族语,即小街巷。胡同称呼始于元代,多数的这些小巷在元、明和清朝的时候被建造,北京胡同是明清的典型民居..................
  • “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这是清代李静山赞誉北京什刹海夏季风情的一首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