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好样青年故事系列(4)

复育环境 环境信托基金让梦想起飞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1月8日报导】台湾好样青年故事系列(4)(中央社记者冯昭台北8日电)台湾环境资讯协会推动“环境信托基金”观念,在台东海岸山脉上一块废耕10多年的6甲果园上,让土地重生梦想起飞。

李子君在台湾环境资讯协会负责工作假期,温于璇为台湾环境资讯协会“台东成功环境信托园区”的团长,两位年轻女生在协会里比邻而坐,2008年为筹画台东成功环境信托生态复育园区工作假期,提早南下台东。

何谓“环境信托”?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秘书长陈瑞宾解释,“环境信托”是公益信托的一种,藉由购买、接受捐赠或签订契约等方式,将土地交给可信任的人或组织,从事环保与栖地保存。环境信托的受托人或组织依据契约管理土地,属于代管者,不具土地所有权。

环境信托梦想从陈瑞宾个人投注新台币200万元成立“环境信托基金”开始,过程中曾因资金不足暂缓。直到2006年底,一位热心而低调的生态保育支持者捐出台东海岸山脉上一块废耕10多年的6甲果园,将土地使用权信托给环境资讯协会后,才让梦想重新起飞。

“台东成功环境信托生态复育园区”,是一个筑梦的过程,筑一个让人与山林永远和谐相处的梦。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环境信托中心主任孙秀如指出,从基础的生态资源调查开始,为这块土地记录生态环境变迁与自然演替过程,观察土地蕴藏的宝藏。

离台东信托园区最近的部落,是风景区三仙台旁的阿美族白守莲部落。虽然部落中的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与环境互动密切,是守护在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种子,但外在投注培养环境教育的经费相当缺乏。

环境资讯协会2007年先在台东县和平国小举办校园内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2008年再带领和平国小27位学童,前进台东信托园区,在野外透过游戏,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孩子们在一个周末下午背着水壶,带着老师交付的任务单,扮演自然探捡队上山调查与观察多样的生物世界。有的小朋友观察到正在萌发中的蕨类,呈现问号状;因为被虫子寄生,茎节肿起一块的象草,被小朋友笑称是“怀孕的草”。

台东信托园区除让生态自然演替外,6甲山林地也需要有人协助维护管理工作,让曾遭受人为干扰的生态可以逐步回复。

为了让民众认识栖地维护,环境资讯协会于2004年将国外的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新型态休假观念带进台湾,号召志工在假期时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李子君说,这不仅是新的休假观念,也是一种新型志工服务,要在假期一边当志工,一边用当地人的方式玩,玩得开心,还要知道为什么来这里,“工作与玩是平衡的”。

在台北出生、成长的温于璇是第一次长时间住在外地,“驻点前很紧张”,虽然同样在台湾,台东对她这位台北孩子来说,好像很近、又好像不太近。在部落的1个月,温于璇深刻体验到台北和台东的生活差异。

“晚上9点,在台北灯火通明;在台东部落只听到蝉叫。”“在部落,早上要很早起床,否则就吃不到早餐。”温于璇说,也可以到镇上吃饭,不远,车程10多分钟,没有塞车问题,但是等公车,可能1小时或更久才1班。

李子君也是台北小孩。她说,部落也有夜生活,只是不是“有人”的夜生活,“有宁静的夜晚,听海浪,看星星”,“还是很吸引我们”。

工作假期人数不能多,避免对环境造成太大干扰。来自台湾南北的7名志工,要在三天两夜度假时协助园区维护步道,并清除不属于东部原始山林的小花蔓泽兰。

孙秀如说,外来种小花蔓泽兰占据东部原始山林的现象很普遍,已导致原生植物长不出来。这两项工作可以提供当地学童安全的自然体验环境,山林也可在外来种威胁下找到暂时喘息的机会。

活动期间,环境资讯协会也安排志工们接触在地阿美族部落的生活与文化。志工陈盈如表示,“三天两夜的活动一下就结束了,不舍得东部的美景,与海浪声,觉得停留的时间太短,好可惜喔!”

志工蔡文凯则说,“来三仙台第二次,这是第一次进入社区,这次在社区里面,和大家互动,才真正了解了社区。”另一位志工谢福峻说,“参加这样的活动,能够比较深入当地,希望能够多一点时间和机会去更深入和认识他们。”

在环境资讯协会里,外国脸孔的志工Nathan显得特别。已经回美国的他,多次参加工作假期活动,他在协会留言板上幽默地形容自己也是“外来种”。他写道,生态工作假期,“让我觉得台湾环境的生态是值得期待与勉励”。

从建园初期即开展的长期自然资源调查,到扩大民众参与而举办的社区环境教育方案和生态工作假期,环境资讯协会2009年新的工作计划是与社区部落合作,运用在地素材搭建或修复工寮,让工寮不再只是冰冷的铁皮屋。

事实上,孙秀如说,已有中国大陆环保团体预约当志工,“陆客来台不是只有消费,还有经验交流,大陆遇到很多问题与台湾一样”,他们也想将工作假期理念带回大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