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清韵

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

“蜀琴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唐代白居易的这首《夜琴》,用恬雅的语句表达出诗人在月明风清的夜晚,缓慢地拨动琴弦而悠然自得的心境,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卷。琴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弹拨弦鸣乐器之一,是古人心目中的乐器之王,现代称之为“古琴”或“七弦琴”。琴之音韵清雅绵长,琴之文化博大精深。

琴及琴文化略谈

世传华夏祖先伏羲、神农、尧、舜,按天地、阴阳、五行之说削桐为琴,束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修身理性,返其天真。《世本.作篇》记载:“昔伏羲始作琴”;舜以琴教化天下之民,《史记.乐书》云:“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东汉《风俗通》云:“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由此而得知,文王、武王加二弦,即七弦琴。

古琴充份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仅从其形制和构造而言便通身是韵。琴是依凤之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琴面“上圆而敛,法天”,为阳;背板“下方而平,法地”,为阴,如东汉《新论琴道》所说“远古圣人上观法于天,下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制”。

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三者相合而万事俱谐。古琴的音箱壁较厚,所以其声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历史的沧桑感。其琴弦较长,琴弦振幅大,余音绵长不绝,所以才有其独特的音韵。

关于琴之弦则融入了古人更多的思想。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征、羽。古人认为正确的教化都是从音做起的,音乐是用来端正人心志的。所以宫声感化脾脏来调节端正诚信,商声感化肺脏来调节端正道义,角声感化肝脏来调节端正仁德,征声感化心脏来调节端正礼仪,羽声感化肾脏来调节端正智慧。

以乐修身,以乐祭祀天地、感召百姓。故闻宫声,使人品性温和、心胸广阔;闻商声,使人端方正直、喜好义理;闻角声,使人有恻隐之心并且能够爱人;闻征声,使人乐善好施;闻羽声,使人庄重、崇尚礼节。

琴之意象

琴有着深厚的文史底蕴,其丰富的文化涵载是儒、释、道三大家传统文化在琴中的结晶,道法自然,重弦外之音,讲求中正平和、以善感化、天人合一,“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琴乐圣洁飘逸,可以载道,可以像德,可以明志,可以静心,可以启智。操琴者要求“坐必正、视必端、听必专、意必敬、气必肃”。

关于乐的起源,《史记.乐书》中说:大凡“音”,乃是生于人心直观感触,而“乐”则是通乎伦常大道。是故古圣先王制礼作乐,并非为追求口腹耳目欲望的满足,而是用以教导人民明辨是非真妄,回归天理正道。乐教含蕴着宇宙人生的深刻道理,使人们体悟天地之和气,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乐教之法,为圣人们所钟爱,可使民心善良,潜移默化,移风易俗;分清善恶、好人和坏人;然后用“仁”来爱护百姓,用“义”来指导百姓。这样,美好的社会秩序就可以实现。

雅正的“乐”和天地万物一样的和谐,庄严的“礼”和天地万物一样的有节制。通晓天地的道理,才能制礼作乐。从音乐可以观察到深刻的意义:舒缓自然、节奏从容的声音兴起,人们就感到平静祥和;庄严、诚挚的声音兴起,人们就有严肃、恭敬的表现;温润、和谐的声音兴起,人们就有慈爱之心。而对于混乱而不安宁、煽惑逆乱而无所归宿、包含邪恶的声音,君子是最深恶痛绝的。

不使邪恶的声音和颜色留在耳朵和眼睛里,不被其扰乱心境,而使耳、目、鼻、口、心境以及全部器官,都在和顺严正的状态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严正音乐推行之后,伦常就归于端正,感动人们的善心,不使放纵的念头、邪恶的气质沾染自己的意志,彻底清除邪念,使人们都向往道义。

清韵流芳

古圣先王制定了《雅》、《颂》之声作为引导。《雅》以施正道,《颂》以赞成功,听其声,眼观威仪之礼,行止唯恭,言出必仁,淫邪不入,人们就感到心胸宽广了。在宗庙里奏乐,君臣上下一起听,没有不融和恭敬的;在家族或乡里奏乐,长辈幼年一起听,没有不融和恭顺的;在家庭里奏乐,父子兄弟一起听,没有不融和和睦的。万民通过音乐清除了心中的污秽,并从中吸取教益,使自己提高德性的涵养。所以说,《雅》、《颂》能各得其所,民风就趋于纯正;一旦音乐能达到调和谐合的地步,连鸟兽都会受到感化。

孔子非常重视乐教,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赞美《韶乐》尽善尽美;整理诗乐以劝诫世人,《诗》三百篇“皆弦歌之”;使《乐》成为《六经》之一,向学生传授,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他一生弘扬道德坚定不移,一次自卫国返鲁国途中,看到兰花,他告诉学生们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然后作《猗兰操》并操琴赞颂,此曲被载入史册。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人所必备的技能,古琴婉转悠扬、回肠荡气的音韵美,与君子性实之秉性和理想追求有太多的和谐。如春秋时的师旷,史载他鼓琴时,“六马仰秣,玄鹤鸣舞,渊鱼出听”,被后人尊为“乐圣”。他创作了《阳春》、《白雪》等清逸迥然的雅乐,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如春秋时伯牙弹琴钟子期善听的传说:伯牙鼓琴,意在高山,钟子期赞道:“美哉洋洋乎志在高山”;意在流水,钟子期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惊讶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乐曲《高山流水》也流传后世。

琴还被寄以了君子洁身自好和推崇高尚人格的愿望,如李白有《独酌》诗云:“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白居易《对琴待月》中诗云:“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古琴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历史久远、内涵丰富,“乐”是圣人所推崇的,它可以促使人心向善。其实一切正统艺术无不使人“正心”、“修身”,回归道德良知,因为纯正的善念才是生命的本源和归宿所依,维护真理和正义是人的使命和责任。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早期的洞窟形式主要是禅窟和中心塔柱窟,起源于印度。禅窟是供僧人坐禅修行的洞窟。如285窟主室为方形,正壁开龛塑像,供修行者观像之用.................
  • 帝禹有夏氏,母亲名修己,外山行走,看见流星穿贯昴宿,梦中与流星交合,不久又吞下神珠。修己剖开背部,在石纽生下禹。他生得虎.............
  • 敦煌石窟得神谕而造,是一座神传文化的宝藏,充满了太多的神奇和奥秘。历史上曾经吸引了无数的修道人和虔诚的信众,为人类留下丰厚凝重的信仰文化和超凡脱俗的佛教艺术。
  • (shown)中国古人认为,五行是产生自然万物本源的五种元素,一切事物的来源都是如此,色彩也不例外,并与天道自然运行的五行法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