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李母教子

陆真
font print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 ,

唐朝时代,监察御史李畬的母亲,为人清白正派,对于事理,有深刻的见识,对儿子的教育和管束,也十分严格。

李畬刚担任监察御史时,得到官方供给的米,拿回家后,李大妈一量,多出了三升多米,问有关的官员:“这是什么原因?”对方回答说:“供给御史的米,量时是不刮平斗斛,自然就多出来一些。这是通例。”李大妈又问:“用车伕驾车,应该付钱多少?”对方回答说:“御史用车不付钱。”

李大妈生气了。她下令叫儿子把多余的米退回去,并付了用车的钱。以此来责备李畬。

李畬于是弹劾管仓库的官吏,并向上官和同僚们,讲述了母亲对自己教诲的情况。当时在场的上官和各位御史听后,脸上都有惭愧的表情。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微小的坏事,是大恶的根源。这个道理,人人都能够理解。但是要在大堤之上,发现蚁穴;要从纷繁世事中,杜绝小恶:那就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了。

作为政府官员,官府给他们量米不刮平量器,而多给;自用公家车也不必付钱。这些“小事”,官员们都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但是,有小就有大,有其一就有其二。如此推理,还有什么钱财不该得,还有什么利益不该贪取呢?

这样的推理,并非危言耸听。现实生活中,有的官员不就是从吃公款,坐公车,公私不分,进而把千万、亿万的国有资产,化公为私,攫取到自己名下的吗?

社会腐败现象令人忧虑。但是如果人人都能像李大妈和她的儿子李畬那样,不放纵小恶,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社会就会变得好一些。

(事据《新唐书》)

转载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千凿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留得清白在人间
  • 宋弘答道:“我听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听了这话,光武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于是他对公主说:“此事不成。”
  • 明朝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文选郎中陈云等人,被属吏揭发,都被罢官入狱。吏部尚书深知黄孔昭廉洁,把他调到文选司,九年提升为郎中。按照惯例,文选郎中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负责人,大多闭门谢客。
  • 刘巴,字子初。少年时即以才名,闻诸遐迩。但为人孤傲,不愿轻易屈身就人。荆州牧刘表,曾几次召他为官,他都不肯答应。刘表本来与刘巴的父亲刘祥关系恶劣,刘巴又屡次拒绝到他麾下任职,于是刘表便起了歹意。一次,他派人拘捕了刘巴,暗中又唆使刘祥原来的亲信,多次向刘巴通风报信,说:“刘表想杀掉你,不如和我一起逃生。”刘巴听后,心想:偷跑非君子之所为;不为所动。刘表才决定不杀他。
  • 刘佐护送母亲和弟弟们一起北上,渡江时大风骤起,当时刘佐十五岁,他哭着祷告上苍说:“我愿意替代我的母亲和弟弟们去死。”风愈刮愈猛,刘佐准备投水自尽,以自身去替换母亲和弟弟们的平安。撑船的人死死抓住他不放。
  • 上元初年,京师干旱,一斗米要值数千钱,人民死亡的很多。李皋筹计俸禄不足以养活全家,急忙申请调外官,贬职任温州长史。不久就代理知州。当年农业歉收,温州官仓存有官米几十万斛,李皋准备用来救济灾民,吏员不敢奉行,叩头请求李皋等候皇上的旨意。
  • 陆挚(756-805年),字敬舆,唐代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18岁进士及第,登博学宏词科,历任县尉、八御史、翰林学士、谏议大夫、兵部侍郎、宰相和忠州别驾等职。
  • 姚崇(650-721年),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孟津)人。他曾在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唐睿宗景云元年(710 年)和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713年)三次担任宰相,对挽救危局,整顿吏治,振兴经济,开创开元之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苏轼入宫任翰林学士时,一夜高后与哲宗同御便殿,宣苏轼入见。高后追忆神宗知遇,苏轼不觉悲泣,高后、哲宗与众人亦皆感泣。图为《帝鉴图说》插图。(公有领域)
    太皇太后这才说:“这是先帝(指宋英宗,此时已去世)的意思啊!先帝每次朗诵您的文章,都必然感叹:‘奇才!奇才!’只是没有来得及使用您罢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