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珍藏

中国第一通史:史记(6)

司马迁;图:正见网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

史记卷二 夏本纪 第二

夏禹,①名曰文命。②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③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注①集解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正义夏者,帝禹封国号也。帝王纪云:

  “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

  注②索隐尚书云“文命敷于四海”,孔安国云“外布文德教命”,不云是禹名。

  太史公皆以放勋﹑重华﹑文命为尧﹑舜﹑禹之名,未必为得。孔又云“虞氏,舜名”,则尧﹑禹﹑汤皆名矣。盖古者帝王之号皆以名,后代因其行,追而为谥。

  其实禹是名。故张晏云“少昊已前,天下之号象其德;颛顼已来,天下之号因其名”。又按:系本“鲧取有辛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云“高密,禹所封国”。正义帝王纪云:“父鲧妻修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名文命,字密,身九尺二寸长,本西夷人也。大戴礼云‘高阳之孙,鲧之子,曰文命’。杨雄蜀王本纪云‘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括地志云:“茂州汶川县石纽山在县西七十三里。华阳国志云‘今夷人共营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至今犹不敢放六畜’。”

  按:广柔,隋改曰汶川。

  注③索隐皇甫谧云:“鲧,帝颛顼之子,字熙。”又连山易云“鲧封于崇”,故国语谓之“崇伯鲧”。系本亦以鲧为颛顼子。汉书律历志则云“颛顼五代而生鲧”。按:鲧既仕尧,与舜代系殊悬,舜即颛顼六代孙,则鲧非是颛顼之子。盖班氏之言近得其实。

  当帝尧之时,鸿水①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髃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②乃殛鲧于羽山以死。③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注①索隐一作“洪”。鸿,大也。以鸟大曰鸿,小曰雁,故近代文字大义者皆作“鸿”也。

  注②索隐言无功状。

  注③正义殛音纪力反。鲧之羽山,化为黄熊,入于羽渊。熊音乃来反,下三点为三足也。束鴋发蒙纪云:“□三足曰熊。”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箰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①身为度,②称以出;③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注①索隐言禹声音应钟律。

  注②集解王肃曰:“以身为法度。”索隐按:今巫犹称“禹步”。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士’。”索隐按:大戴礼见作“士”。又一解云,上文声与身为律度,则权衡亦出于其身,故云“称以出”也。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①定高山大川。②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③卑宫室,致费于沟淢。④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⑤山行乘琻。⑥左准绳,右规矩,⑦载四时,⑧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觽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觽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注①集解尚书“傅”字作“敷”。马融曰:“敷,分也。”索隐尚书作“敷土随山刊木”。今案:大戴礼作“傅土”,故此纪依之。傅即付也,谓付功属役之事。若尚书作“敷”,敷,分也,谓令人分布理九州之土地也。表木,谓刊木立为表记,与孔注书意异。

  注②集解马融曰:“定其差秩祀礼所视也”。骃案:尚书大传曰“高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

  注③集解马融曰:“祭祀丰絜。”

  注④集解包氏曰:“方里为井,井闲有沟,沟广深四尺。十里为成,成闲有淢,淢广深八尺。”

  注⑤集解徐广曰:“他书或作‘蕝’。”骃案:孟康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

  如淳曰“橇音‘茅蕝’之‘蕝’。谓以板置*(其)*泥上以通行路也”。正义按:

  橇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起,人曲一龏,泥上擿进,用拾泥上之物。今杭州﹑温州海边有之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琻,一作‘桥’,音丘遥反。”骃案:如淳曰“琻车,谓以铁如锥头,长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又音纪录反。正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长,后齿短也。琻音与是同也。

  注⑦集解王肃曰:“左右言常用也。”索隐左所运用堪为人之准绳,右所举动必应规矩也。

  注⑧集解王肃曰:“所以行不违四时之宜也。”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①壶口,治梁及岐。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③覃怀致功,④至于衡漳。⑤其土白壤。⑥赋上上错,⑦田中中,⑧常﹑韂既从,大陆既为。⑨鸟夷皮服。⑩夹右碣石,⑾入于海。[一二]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尧所都也。先施贡赋役载于书也。”郑玄曰:“两河闲曰冀州。”正义:按理水及贡赋从帝都为始也。黄河自胜州东,直南至华阴,即东至怀州南,又东北至平州碣石山入海也。东河之西,西河之东,南河之北,皆冀州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壶口山在河东北屈县之东南,梁山在左冯翊夏阳,岐山在右扶风美阳。”索隐郑玄曰:“地理志壶口山在河东北屈县之东南,梁山在左冯翊夏阳,岐山在右扶风美阳。”正义括地志云:“壶口山在慈州吉昌县西南五十里冀州境也。梁山在同州韩城县东南十九里,岐山在岐州岐山县东北十里,二山雍州境也”孔安国曰:“从东循山理水而西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太原今为郡名。太岳在太原西南。山南曰阳。”索隐岳,太岳,即冀州之镇霍太山也。按:地理志霍太山在河东彘县东。凡如此例,不引书者,皆地理志文也。正义括地志云:“霍太山在沁州沁原县西七八十里。”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覃怀,近河地名。”郑玄曰:“怀县属河内。”索隐按:

  河内有怀县,今验地无名“覃”者,盖“覃怀”二字或当时共为一地之名。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漳水横流。”索隐案:孔注以衡为横,非。王肃云“衡,漳,二水名。”地理志清漳水出上党沾县东北,至阜城县入河。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东,至邺入清漳也。正义括地志云:“故怀城在怀州武陟县西十一里。衡漳水在瀛州东北百二十五里平舒县界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土无块曰壤。”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上上,第一。错,杂也,杂出第二之赋。”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九州之中为第五。”

  注⑨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恒水出恒山,韂水在灵寿,大陆泽在钜鹿。”索隐此文改恒山﹑恒水皆作“常”,避汉文帝讳故也。常水出常山上曲阳县,东入滱水。韂水出常山灵寿县,东入虖池。

  郭璞云“大陆,今钜鹿北广河泽是已”。为亦作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鸟夷,东*(北)**[方]*之民*(赋)**[搏]*食鸟兽者。”

  孔安国曰:“服其皮,明水害除。”正义括地志云:“靺鞨国,古肃慎也,在京东北万里已下,东及北各抵大海。其国南有白山,鸟兽草木皆白。其人处山林闲,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至接九梯。养豕,食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贵臭秽不絜,作厕于中,圜之而居。多勇力,善射。弓长四尺,如弩,矢用楛,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葬则交木作旘,杀猪积旘上,富者至数百,贫者数十,以为死人之粮。以土上覆之,以绳系于旘。

  头出土上,以酒灌酹,绳腐而止,无四时祭祀也。”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碣石,海畔之山也。”

  注⑿集解徐广曰:“海,一作‘河’。”索隐地理志云“碣石山在北平骊城县西南”。太康地理志云“乐浪遂城县有碣石山,长城所起”。又水经云“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盖碣石山有二,此云“夹右碣石入于海”,当是北平之碣石。

  济﹑河维沇州:①九河既道,②雷夏既泽,雍﹑沮会同,③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④其土黑坟,⑤草繇木条。⑥田中下,⑦赋贞,作十有三年乃同。⑧其贡漆丝,其篚织文。⑨浮于济﹑漯,通于河。⑩

  注①集解郑玄曰:“言沇州之界在此两水之闲。”

  注②集解马融曰:“九河名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

  注③集解郑玄曰:“雍水沮水相触而合入此泽中,地理志曰雷泽在济阴城阳县西北。”索隐尔雅云“水自河出为雍”也。正义括地志云:“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雍﹑沮二水在雷泽西北平地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大水去,民下丘居平土,就桑蚕。”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色黑而坟起。”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繇,茂;条,长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第六。”

  注⑧集解郑玄曰:“贞,正也。治此州正作不休,十三年乃有赋,与八州同,言功难也。其赋下下。”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地宜漆林,又宜桑蚕。织文,锦绮之属,盛之筐篚而贡焉。”

  注⑩集解郑玄曰:“地理志云漯水出东郡东武阳。”索隐济水出河东垣县王屋山东,其流至济阴,故应劭云“济水出平原漯阴县东,漯水出东郡东武阳县北,至千乘县而入于海”。

  海岱维青州:①堣夷既略,②潍﹑淄其道。③其土白坟,海滨广舄,④厥田斥卤。⑤田上下,赋中上。⑥厥贡盐𫄨,海物维错,⑦岱畎丝﹑枲﹑铅﹑松﹑怪石,⑧莱夷为牧,⑨其篚酓丝。⑩浮于汶,通于济。⑾

  注①集解郑玄曰:“东自海,西至岱。东岳曰岱山。”正义按:舜分青州为营州﹑辽西及辽东。

  注②集解马融曰:“堣夷,地名。用功少曰略。”索隐孔安国云:“东表之地称嵎夷。”按:今文尚书及帝命验幷作“禺铁”,在辽西。铁,古“夷”字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潍水出琅邪,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索隐潍水出琅邪箕县,北至都昌县入海。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北,东至博昌县入济也。

  正义括地志云:“密州莒县潍山,潍水所出。淄州淄川县东北七十里原山,淄水所出。俗传云,禹理水功毕,土石黑,数里之中波若漆,故谓之淄水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泽’,又作‘斥’。”

  注⑤集解郑玄曰:“斥谓地咸卤。”索隐卤音鲁。说文云:“卤,咸地。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田第三,赋第四。”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𫄨,细葛。错,杂,非一种。”郑玄曰:“海物,海鱼也。鱼种类尤杂。”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畎,谷也。怪异好石似玉者。岱山之谷出此五物,皆贡之。”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莱夷,地名,可以牧放。”索隐按:左传云莱人劫孔子,孔子称“夷不乱华”,又云“齐侯伐莱”,服虔以为东莱黄县是。今按:地理志黄县有莱山,恐即此地之夷。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酓桑蚕丝中琴瑟弦。”索隐尔雅云“□,山桑”,是蚕食□之丝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入济。”

  海岱及淮维徐州:①淮﹑沂其治,蒙﹑羽其蓺。②大野既都,③东原厎平。④其土赤埴坟,⑤草木渐包。⑥其田上中,赋中中。⑦贡维土五色,⑧羽畎夏狄,⑨峄阳孤桐,⑩泗滨浮磬,⑾淮夷蠙珠臮鱼,[一二]其篚玄纤缟。⒀浮于淮﹑泗,⒁通于河。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沂水出泰山盖县。蒙,羽,二山名。”孔安国曰:

  “二水已治,二山可以种蓺。”索隐水经云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南过下邳县入泗。蒙山在泰山蒙阴县西南。羽山在东海祝其县南,殛鲧之地。

  注③集解郑玄曰:“大野在山阳钜野北,名钜野泽。”孔安国曰:“水所停曰都。”

  注④集解郑玄曰:“东原,地名。今东平郡即东原。”索隐张华博物志云:“兖州东平郡即尚书之东原也。”正义广平曰原。徐州在东,故曰东原。水去已致平复,言可耕种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埴,黏土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渐,长进;包,丛生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田第二,赋第五。”

  注⑧集解郑玄曰:“土五色者,所以为大社之封。”正义韩诗外传云:“天子社广五丈,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黄土。将封诸侯,各取方土,苴以白茅,以为社也。”太康地记云:“城阳姑幕有五色土,封诸侯,锡之茅土,用为社。此土即禹贡徐州土也。今属密州莒县也。”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夏狄,狄,雉名也。羽中旌旄,羽山之谷有之。”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郑玄曰:“地理志峄山在下邳。”正义括地志云:“峄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邹山记云‘邹山,古之峄山,言络绎相连属也。今犹多桐树’。”按:今独生桐,尚征,一偏似琴瑟。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郑玄曰:“泗水出济阴乘氏也。”正义括地志云:“泗水至彭城吕梁,出石磬。”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淮﹑夷二水,出蠙珠及美鱼。”郑玄曰:“淮夷,淮水之上夷民也。”索隐按:尚书云“徂兹淮夷,徐戎幷兴”,今徐州言淮夷,则郑解为得。蠙,一作“玭”,幷步玄反。臮,古“暨”字。臮,与也。言夷人所居淮水之处,有此蠙珠与鱼也。又作“滨”。滨,畔也。

  注⒀集解郑玄曰:“纤,细也。祭服之材尚细。”正义玄,黑。纤,细。缟,白缯。以细缯染为黑色。

  注⒁正义括地志云:“泗水源在兖州泗水县东陪尾山。其源有四道,因以为名。”

  淮海维扬州:①彭蠡既都,阳鸟所居。②三江既入,③震泽致定。④竹箭既布。⑤其草惟夭,其木惟乔,⑥其土涂泥。⑦田下下,赋下上上杂。⑧贡金三品,⑨瑶﹑琨﹑竹箭,⑩齿﹑革﹑羽﹑旄,⑾岛夷卉服,⑿其篚织贝,⒀其包橘﹑柚锡贡。⒁均江海,通淮﹑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北据淮,南距海。”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彭蠡泽在豫章彭泽西。”孔安国曰:“随阳之鸟,鸿雁之属,冬月居此泽也。”索隐都,古文尚书作“猪”。孔安国云“水所停曰猪”,郑玄云“南方谓都为猪”,则是水聚会之义。正义蠡音礼。括地志云:“彭蠡湖在江州浔阳县东南五十二里。”

  注③索隐韦昭云:“三江谓松江﹑钱唐江﹑浦阳江。”今按:地理志有南江﹑中江﹑北江,是为三江。其南江从会稽吴县南,东入海。中江从丹阳芜湖县西南,东至会稽阳羡县入海。北江从会稽毗陵县北,东入海。故下文“东为中江”,又“东为北江”,孔安国云“有北有中,南可知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震泽,吴南太湖名。言三江已入,致定为震泽。”索隐震,一作“振”。地理志会稽吴县“故周泰伯所封国,具区在其西,古文以为震泽”。又左传称“笠泽”,亦谓此也。正义泽在苏州西南四十五里。三江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里至太湖,名曰松江,古笠泽江;

  一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一江东北下三百余里入海,名曰下江,亦曰娄江:于其分处号曰三江口。顾夷吴地记云“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幷松江为三江”是也。言理三江入海,非入震泽也。按:太湖西南湖州诸溪从天目山下,西北宣州诸山有溪,幷下太湖。太湖东北流,各至三江口入海。其湖无通彭蠡湖及太湖处,幷阻山陆。诸儒及地志等解“三江既入”皆非也。周礼职方氏云“扬州薮曰具区,川曰三江”。按:五湖﹑三江者,韦昭注非也。其源俱不通太湖,引解“三江既入”,失之远矣。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幷相连。菱湖在莫厘山东,周回三十余里,西口阔二里,其口南则莫厘山,北则徐侯山,西与莫湖连。莫湖在莫厘山西及北,北与胥湖连;胥湖在胥山西,南与莫湖连:各周回五六十里,西连太湖。游湖在北二十里,在长山东,湖西口阔二里,其口东南岸树里山,西北岸长山,湖周回五六十里。贡湖在长山西,其口阔四五里,口东南长山,山南即山阳村,西北连常州无锡县老岸,湖周回一百九十里已上,湖身向东北,长七十余里。

  两湖西亦连太湖。河渠书云“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货殖传云“夫吴有三江﹑五湖之利。”又太史公自□传云“登姑苏,望五湖”是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水去布生。”

  注⑥集解少长曰夭。乔,高也。

  注⑦集解马融曰:“渐,洳也。”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田第九,赋第七,杂出第六。”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金﹑银﹑铜。”。郑玄曰:“铜三色也。”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瑶,琨,皆美玉也。”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象齿﹑犀皮﹑鸟羽﹑旄牛尾也。”正义周礼考工记云:

  “犀甲七属,兕甲六属。”郭云:“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龏,椭角,好食□也。亦有一角者。”按:西南夷常贡旄牛尾,为旌旗之饰,书诗通谓之旄。

  故尚书云“右秉白旄”,诗云“建旐设旄”,皆此牛也。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南海岛夷草服葛越。”正义括地志云:“百济国西南渤海中有大岛十五所,皆邑落有人居,属百济。”又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国,在百济南,隔海依岛而居,凡百余小国。此皆扬州之东岛夷也。按:东南之夷草服葛越,焦竹之属,越即苎祁也。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织,细缯也。贝,水物也。”郑玄曰:“贝,锦名也。

  诗云‘成是贝锦’。凡织者,先染其丝,织之属百济。”又倭国,武皇后改即成[文]矣。”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小曰橘,大曰柚。锡命乃贡,言不常也。”郑玄曰:

  “有锡则贡之,或时乏则不贡。锡,所以柔金也。”

  注⒂集解郑玄曰:“均,读曰沿。沿,顺水行也。”(待续)

转载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讲的大与小,并不是从范围的宽广而论,因为范围是无法用符号去表示的。比喻说大,怎样是大?从宏观上看,宇宙的大是无法用笔划出来的。而小呢?从微观上看,也是无法用笔划出来的。因为现代科学认为,宏观、微观都是无止境的。那么古人是依照什么来论大小的呢?
  • 邓小平为什么要杀学生?是为无产阶级吗?是为了保搞官倒儿子。江泽民为什么要镇压法轮功?是为劳苦大众吗?他是一个小人的妒忌,他不容许任何一个人的威信超过他自己。
  • 周文王好奇,上前询问:“先生您很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真正高兴是在于他心中怀着远大的志向,而一般人高兴则是在于把目前的事情做好。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类似,我并不是真正喜欢钓这个鱼啊。”
  • 文王问太公说:“天下大局熙攘纷乱,有的时候强盛,有的时候衰弱,有的时候稳定,有的时候又很混乱,之所以会如此,到底是什么缘故?是因为在上位者贤能或不肖所致呢?还是因为有天命难违、大自然变化的必然因素在其中呢?”
  • 文王问太公:“我想了解治国的基本道理,我想知道如何才能使君王受到尊重,百姓得到安居?”太公答:“只要学会爱护百姓就足矣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