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空空儿用法术 警告恶官

程实
font print 人气: 47
【字号】    
   标签: tags:

清朝乾隆年间,两江制府(官职名)黄太保巡查到了镇江府。船刚在京口靠岸,他脖子上挂的极为珍贵的串珠,便忽然不见了。他大吃一惊,命令地方官员严加搜捕,限一个月内将串珠交出来。县官接受了命令,回去就叫差役四处搜查,但是一点踪影也没有。眼看一月限期将到,催逼、鞭打的办法都用了,也不起作用。县令苦思冥想,束手无策,便离开县衙,微服私访。

县令察访了几天,来到句曲山后,遇到一个美丽的女子。那女子身穿紫红衣裳,脚着弓鞋,在悬崖峭壁上行走,好像走在平地上一样。她上树采女贞子(一种中药),跳下跳上犹如飞鸟。县令感到很惊奇,等她归家时,县令就尾随在后面。女子走到河边,进入一个洞穴,县令也跟着进去。

洞里面积有好几亩大,幽深盘旋,和人世间的情景大不相同。快到尽头时,有几间茅屋,门外围着篱笆,一个老婆婆在灶前洗器皿。她看见县令后,惊讶地问:“您不是某官吗?怎么到了这里?”县令上前拱手,说明来意。老婆婆微笑说:“哦!想来又是我女儿与上官开玩笑。这丫头总改不了淘气,让您急到这个地步,我一定批评她。但现在不知她到哪里去了,请您暂且回去,明天一定叫她送还原物。您可在中午以前,到报恩寺塔顶去取。”县令恭敬地答应着,出了洞门。

回到县里,他飞马将情况禀告了制府,黄太保非常惊奇。

第二天,黄太保命副将率兵,团团围住报恩寺塔。兵士们张弓搭箭,严阵以待。到了中午,众目睽睽,仰视塔顶,忽见一道红光,疾如闪电,而项珠早已挂在了塔顶上。霎时,万箭齐发,刀枪齐鸣,然而连个人影也不见。副将命令士兵登梯取下珠子。珠子上系了一封信,落款是“空空儿手缄。”

副将把那封信拿回去呈给黄太保。黄太保拆开一看,信上写道:“从你上任以来,滥施淫威,骚扰百姓,耍弄伎俩,欺骗皇上,凭借权势,侮辱官员。你还放纵兵士,刺探人家的隐私,把那些罗织罪名、诬陷好人的小人当做心腹,用残酷的手段贪污受贿,用狡猾的权术诈骗钱财。你身负封疆重任,心怀鬼蜮伎俩,这地方的百姓全都遭受你的祸害,而绅士不能控告,御使不敢弹劾。因此,我把你的这串珠子取来,略示警告。如果你不赶快痛改前非,仍然执迷不悟,那么,我就要取下你的脑袋,用来警告其他的恶官!”

黄太保读罢书信,毛骨悚然。从此以后,他那贪婪残暴的行为,收敛了很多。

(出自清代朱梅叔《埋忧集》)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9/2/5/57656.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孟子听说这一消息很高兴,他的学生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经验吗?”孟子说:“不。”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高兴呢?”
  • 唐寅 失明 刺史 隐士
    唐朝寿州刺史张士平夫妇,中年以后都患了眼疾,不久便看不见东西。到处求医问药,并且请术士施行法术,都毫无结果。张士平夫妇只好隐居到别墅,闭门思过,专心致志的继续修行,向上苍祷告,祈求神灵保佑。过了许多年,家业日渐凋敝,但他们的修行求道之心,精诚不减。
  • 唐德宗贞元进士李翱,去世后谥号为“文”。因此后人尊称他为李文公。李翱生前由于得罪了宰相李逢吉,从中央的尚书省,被贬到边远的庐州当刺史。李翔生性偏激而耿直,从来不相信鬼神之事。当时有一个外地人李处士,住在庐州郡,他自称懂得神仙的语言,能与神鬼沟通,所以,很多事都被他的预言说中了,全郡的人对他无不尊敬,就如同事奉神明一般。
  • 寿春县有个人,姓苟名泰,有个三岁的儿子,在遇到强盗时丢失了,过了几年,也不知道孩子的下落。后来发现孩子在同县人赵奉伯的家里,苟泰便报告了官府。在公堂上,双方都申言那孩子是自己的儿子,并且都有邻居作证。郡、县两级官吏,查访了很长时间,都没办法定案。
  • 齐桓公称霸以后,又过了六年,贤相管仲生了重病,眼看不治。齐桓公很着急,亲自去看望他。桓公问他:“大臣中谁可以继承您的位置呢?”管仲说:“君主应该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臣子,您应该知道得很清楚。”
  • 由吾道荣,琅邪人。年轻时喜好道术,和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互相联络到长白山、泰山潜心隐居,都通晓了道术。于是在邹、鲁之间游历,学习儒学。听说晋阳某人,很精通法术,就去寻找他...
  • 孟获收拾了最后一些金银珠宝,跑到西南方会使魔法的木鹿大王那儿求援。木鹿大王就袒露着肚皮,骑着大白象,来到蜀军的营地前。他手里的铃“唧铃”一摇,霎时一阵大风刮得沙石满天,再摇铃,又变出满山遍野的野兽、毒蛇,吓得诸葛亮的士兵不敢出营。
  • 唐宪宗时宰相李蕃,其在任时知无不言,言而敢谏,深受皇帝器重。
  • 唐朝时,苏州有个老者,名叫彦枢,正直勤苦,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他有个很要好的同乡,是京城某寺庙的老和尚。这个老僧常常手持念珠,闭着双目念诵经文,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从不停止。
  • 汉朝时,东海郡有一个孝顺媳妇,侍奉婆婆恭敬谨慎。婆婆说:“媳妇伺候我很勤苦,我已经老了,何必吝惜残年,长久地拖累年轻媳妇呢?”于是她悬梁自尽了。她的女儿告到官府说:“这个妇人杀了我母亲。”官府拘捕了孝妇,严刑拷打,凶狠毒辣。孝妇忍受不住酷刑的苦楚,被迫承认了被诬陷的罪名。当时于公任狱吏,他说:“这个妇人侍奉婆婆十几年,因为孝顺而名扬天下,她不会杀害婆婆。”太守不听。于公与他争辨不成,抱着狱词,痛哭着离开了官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