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母妙招】当孩子发生争执时

叶子
font print 人气: 36
【字号】    
   标签: tags:

小孩子之间玩耍时发生争执是再所难免的事情,孩子们经常会不计前嫌,事情过后继续玩耍。但如果同样矛盾屡次发生,或者是发展到对孩子身体的伤害,如打人、咬人、抓人等行为时,无论是被打的或者打人的父母双方都要引起重视了。

一些教育学家认为四岁以下的孩子出现这种现象时,并不是属于故意欺负人的现象,更多的原因在于互相之间争夺玩具或抢夺什么东西。由于四岁以下的幼儿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对于矛盾的处理还缺乏经验,对侵犯他人的后果也认识不清。所以孩子之间发生肢体上的冲撞或大或小都时有发生。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帮助自己的小宝宝呢?

首先要避免自己的孩子去伤害别人,家长需要做出榜样以理性的行为去引导孩子,如多讲道理,不动不动就出手打孩子;创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孩子从小受到家庭暴力的困扰;避免孩子接触那些有暴力倾向的电视节目和玩具。

家长们可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与孩子的游戏中教育孩子与人交往时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对幼儿来说非常有效。如模仿木偶、玩具互相之间对话的方式模仿生活中的场景,像演戏一样把正确的理念传达给小朋友们。比如山羊的玩具被小猴子抢走了,山羊伤心地哭了,于是小猴子把玩具给山羊又送回来了,并且对山羊说“对不起”,山羊也原谅的小猴子,对他说“没关系”,然后山羊和小猴子一起分享玩具了。这种教育方式非常形象有趣,易于被儿童理解与接受。

一旦看到自己的孩子动手伤人时,家长应马上用平静但严肃的声音制止这种行为,让孩子认识到这种行为应该马上停止,即使孩子哭闹也不要妥协。要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应该马上向别人道歉。如果孩子执意不肯,也可以给他们一个台阶,稍后一会儿再道歉,但道理应该讲清楚,为什么这种行为是错误的。道歉的方式,可以是一个拥抱、画一张画给小朋友或者做一张道歉卡,道过歉后要表扬孩子知错就改。

当然,家长们不要忘了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也非常重要。如告诉孩子当别人伤害自己时,要说“住手,我不喜欢这样”;遇到无理取闹的孩子要走开;和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时要告诉父母或者老师。

孩子受到伤害后,作为父母都很心疼自己的宝宝,但建议家长们这时不要意气用事地去找别的孩子和家长去“论理”,或者因此而大动干戈。这样做的后果,并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自已去解决问题,甚至会给孩子在学校和社会带来更多人际关系上的紧张因素。当然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家长又不了解情况,能够和学校、老师或者其他家长心平气和的沟通是最好不过的了。

正如一位儿童专家所言,“小孩子学会如何和他人友好相处,与他们学习走路、吃饭一样都需要时间和大量的练习”。我想再加上一句,可能还需要许多孩子的泪水和父母们理性的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作为父母,您有没有经历过带着您得“小不点”出门的时候,不是忘记了水瓶,就是忘记了外衣?忙乱中常会后悔自己没有考虑得周全一些,否则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外出前能事先准备好一些物品,就可以避免手忙脚乱的情形出现,让出行变得更加愉快。家有幼儿的父母们,不妨试试看喔!
  • 当夜晚降临的时候,忙碌一天的父母们最希望的是孩子们能安静的入睡,可是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如何能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呢?叶子来帮您想想办法。 
  • 期盼已久的夏天到来了,孩子们也马上换上了轻便的短衣短裤和太阳帽。家长朋友们您打算怎样让孩子们过一个开心愉快的夏日呢?这可是一年中最适合小朋友们外出的时候了。即使您没有长假出远门,周末也不妨给孩子们一些惊喜哦!
  • 我建议家长朋友如果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多增加一些让孩子了解社会的机会。为他们多打开几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户,也许孩子在其中就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将来人生的方向。
  • 作为父母,我们经常经历一些“坏日子”。在“坏日子”里,一切好像都与您不对劲......父母这个角色有时充满了快乐,但同时也是一个压力很大,让人身心都很疲倦的事情,由此引发的生气、发火、压力过大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力把这种负面的情绪降到极低点。
  • 两岁至三岁的幼儿处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但是由于受语言和身体发育的限制,很多的想法和愿望都得不到实现,甚至连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需要都有很大的难度。这样就难怪他们会经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甚至会去欺负别的小朋友,一些精疲力竭的父母把他们叫作“可怕的两岁”。
  • 一次我与一位心直口快的南非老师聊天,她半开玩笑的对我说:“你们中国家长在一起讲话的时候像在互相喊叫一样,声音太大了,还有许多中国人在超市里购物时推来推去的,为什么会这样?”听到这儿,我不禁汉颜,惭愧地很,我不也有这样的问题吗?众所周知,中国家长以重视子女的教育出名,可是由于在大陆“受党文化”的影响,我们自身存在着许多自己都没有认识到的“粗鲁”行为,就使我们有时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评论